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251 0
2009-12-17

新乘数公式的推导

                              

   本文力求说明,用宏观经济学中以往的乘数公式所推算出的乘数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准确的。因为,以往的乘数公式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它只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成立。进而在文中还力求推导出,一个包含有货币流动资金(货币流动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中的货币部分)支出倾向变动因素在内的、新的乘数公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及限于篇幅的原因,所以当有兴趣的读者只简单浏览本文后,应不会立即就能准确理解本文的观点和发现本文的错误。对此不便,恳请给予谅解。

以往的乘数理论认为,当额外引入一笔投资额(I )后,在边际消费倾向( b)一定时,首先产生与I等额的第一级收入,此第一级收入又会进行(b×I额的消费支出,这又产生第二级收入,此第二级收入又会进行(b×b×I额的消费支出,并由此逐级延续下去.。最终会在乘数作用下,引致产生出倍数于I额的倍数收入额(Y),并有以下等式关系:.
收入乘数值(K=
Y /
I =I+ bI+ b2
I+… …/
I

               
= 1 /
1 – b

但我认为以往的乘数理论存在缺陷,是需要商榷的。而凯恩斯在《通论》中的第十章第五节中也提到,发现某些实际发生的乘数值与理论乘数值存在较大差距,并对此感到疑惑。
以往的乘数公式其实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就是最终产品销售额实现后,必会产生与之等额的收入。尽管国民经济统计原理认为,用支出法和收入法分别统计的GDP值在理论上应是相等的。但我认为至少在短期内、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相等的关系。
在此可假设有一小型封闭经济体,它们是由面包店、磨坊和农民组成。面包店每期生产供给100元的面包,这需每期对应购入60元面粉;而磨坊每期生产供给60元面粉,这需每期对应向农民购入40元小麦。当面包店按计划售出100元面包后、得到40元收入和60元货币流动资金回收额,为全额补充存货、面包店会将这60元货币流动资金回收额全额再支出购买60元面粉。而磨坊又会得到20元收入和40元货币流动资金回收额,为全额补充存货、磨坊会将这40元货币流动资金回收额全额再支出购买小麦,这又使农民得到40元收入。整个过程这三者的收入之和(40+40+20)为100元、与100元面包的原最终产品销售额相等;而货币流动资金回收总额 60+40)为100元;货币流动资金支出总额(60+40)为100元;产品销售总额(100+60+40)为2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