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的新婚是不是也符合经济学原则?欢迎大家讨论。
下面是些从报纸上摘录的舆论:
(联合早报网讯)据报道,现年八十二岁的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今年十一月五日与芳龄二十八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在北京订婚,预计明年一月结婚。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公开後,势必在国际学术圈引发震撼。 杨振宁形容未婚妻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後礼物”。 台湾《中国时报》经引述十六日出刊的《知识通讯评论》,透露了杨振宁订婚消息。杨振宁最近将这则喜讯以电子邮件寄给少数朋友,《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江才健也收到了。江才健表示,杨振宁知道他和翁帆年纪上有五十四岁的差距,难免会引起议论,因此心理上已经有了准备。 杨振宁形容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後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报道引述江才健指出,杨振宁和翁帆是在电话上订婚,两人并没有举行公开仪式。杨振宁将在北京清华大学这学期课程结束、大约明年一月时,正式和翁帆结婚。这不是两人的第一次婚姻,杨振宁的太太杜致礼去年十月因病过世;翁帆则离过婚。 翁帆出生在广东省潮州,杨振宁和杜致礼一九九五年夏天到汕头大学参加一项国际物理学家会议时遇到她,当时她还是大一学生,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等人。杨振宁说:「那是一个只有上帝才会做的安排。」 翁帆当时是英文系学生,英文说得极好,加上漂亮、活泼、体贴而且没有心机,杨振宁夫妇非常喜欢。杨振宁夫妇离开汕头後,和翁帆偶有联络。翁帆大学毕业就结婚,不久离婚,几年後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就读,目前还是在学生。 杨振宁和翁帆曾有好几年时间没有联络,但有如天意,翁帆今年二月寄了一封信到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给杨振宁,但杨振宁当时在香港,信转到香港给他。之後几个月时间,杨振宁与翁帆有了密切联络,两人逐渐熟识。 杨振宁表示,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他虽然岁数上已经年老,但精神上还是保持年轻。这也是翁帆觉得他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 杨振宁以一首诗描写翁帆: 没有心机而又体贴人意, 勇敢好奇而又轻盈灵巧, 生气勃勃而又可爱俏皮, 是的,永远的青春。
杨振宁和翁帆订婚後,才将消息告诉他在美国的孩子和他的弟弟妹妹,他的亲人都深表祝福。 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公开後,势必在国际学术圈引发震撼。一位亲近杨振宁的物理学家回信给杨振宁,举例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八十一岁时和他的二十一岁学生结婚,作为对杨振宁的祝福。
| 父亲支持翁帆嫁杨振宁 希望媒体尊重其选择 | |
| 新闻日期: 2004-12-18 10:26:43
82岁老翁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与28岁女硕士生翁帆订婚的消息,一经披露即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各种评论一时铺天盖地。翁帆家人对此事是何态度?昨天记者专程赴潮州,对翁帆家人进行专访。 翁帆父亲翁云光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完全理解和支持女儿的选择,小帆愿意为照顾杨教授的晚年生活作出牺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光荣。他希望媒体尊重翁帆的选择,不要给女儿和未来女婿造成压力。 他表示将与妻子到北京参加女儿的婚礼,并希望女儿与“杨教授”婚后回潮州娘家一趟。 坦然面对媒体 翁帆的“娘家”在潮州市新桥西路一个住宅区中。翁帆之父翁云光今年63岁,原是潮州中国旅行社负责人,已退休3年。 对于记者的来访,翁云光一点也不感到突然:“昨天开始看到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就知道会有记者找上门来。其实几个月前翁帆和我说起她和杨教授的事情,我就预料到这事情肯定会引起社会关注。” 翁云光一边接受采访,一边为记者泡起功夫茶。谈话自然围绕着杨振宁与翁帆的婚事展开,整个过程翁云光都称杨振宁为“杨教授”。
翁凡父亲表示支持女儿的选择 支持女儿的选择 “对于小女和杨教授订婚的消息,女儿一个多月前就跟我和她母亲说了。虽然我们觉得有点意外,但不觉得突然和难以接受,我们是开明的父母。”翁云光说。 翁云光说,翁帆从读大学至今一直在外工作和生活,已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相信她观察事物的眼光比父母还要深刻。对这一点,他对翁帆是完全信任的。“做父母的应该尊重儿女的正确选择。”翁云光说。 他说,翁帆近些年虽然回家不多,但每次回家都会在他们面前说起“杨教授”,她还给父母看与杨的合影。翁云光说,女儿介绍“杨教授”时说过,杨教授不仅在物理学方面有伟大的学术成就,而且十分博学,精通中国文学,十分爱好古诗词和音乐;杨教授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是一位知名的爱国人士;更为难得的是,他虽然年过八旬,但思维敏捷,富于年轻人的活力。翁云光说:“我们完全体会到,小帆对杨教授的感情绝非几天几个月的事情,而这种感情首先是萌发于对杨教授的为人、涵养、品德、学识的仰慕。翁帆的这次人生选择不违反法律、不违背社会伦理,情感是非常纯洁的,我们当然没有理由反对。” 翁云光在接受采访时说:“杨教授为科学,为人类,为世界,为国家作出那么大的贡献,自从原夫人杜致礼去世之后一直独身,需要有人照顾他的生活。”他认为,翁帆毫不顾虑年龄上的巨大差异而选择作为杨教授的伴侣,照顾他的晚年生活,协助他的工作,是一种美德,“就算作出一些牺牲也是光荣的”。 翁云光向记者透露,翁帆婚后将主要负责帮助杨教授整理他的大量学术资料,翁帆的英语水平也完全可以胜任杨教授的英语翻译。
今夏杨振宁与翁帆度假时的合影 翁帆是父母的骄傲 翁帆无疑是父亲心目中的骄傲。翁云光介绍说,翁帆有两个姐姐,三姐妹从小都十分文静淡雅,看书是她们最大的爱好,平时在家中总喜欢安安静静地聚在一起读书。父母从来不需要为孩子们的学习操心。这样的家庭氛围也养成了翁帆纯洁无瑕的性格。 据翁云光介绍,翁帆在汕头大学读书期间,学习刻苦,英语成绩总是拿全级第一,几乎年年都获得奖学金,所以父母几乎不用为她的大学生活花多少钱。1995年,第一届国际物理学家大会在汕头大学举办,正在读大一的翁帆负责杨振宁夫妇等人的接待工作。翁帆英文说得非常流利,而且漂亮活泼,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全家人都为此感到荣幸和自豪。
翁帆中学时期 翁帆离婚因分居 翁云光透露,翁帆的户口至今仍在汕头。翁帆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香港办理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之所以离婚并没有其他原因,是因两地分居,翁帆没有办法到香港定居,男方又没有办法到深圳定居,最终双方无奈在香港办理了离婚。此后,翁帆选择报考研究生,并考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目前翁帆正潜心准备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多数亲戚表示理解 从昨天开始,翁云光家中经常接到亲戚朋友们打来的电话。有的对这桩婚事表示“奇怪”,有的表示“难以理解”,更多的人表示理解和祝贺。 昨天,记者在翁家采访时听到翁家的一位亲戚和翁云光的一段对话: 亲戚:“在报纸上看到翁帆要和杨振宁结婚的消息,是怎么回事啊?” 翁云光:“奇怪吗?一点不奇怪,我们都支持她的决定,小帆愿意照顾杨教授的晚年生活,这是件好事、喜事啊!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亲戚:“理解理解,给你们贺喜啦!你家要请客啦,赶紧买几包‘中华’喜烟给大家抽哦……” 将赴京参加女儿婚礼 杨振宁和翁帆婚后是否会回潮州娘家一趟呢? 翁云光说,他相信“杨教授”和翁帆婚后一定会回潮州一趟,毕竟这是中国的传统,也是他和老伴的一个心愿。 据了解,杨振宁1995年到汕头参加第一届国际物理学家大会期间曾到潮州参观。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到潮州,当时他73岁。 翁云光说,女儿和女婿的婚礼将于明年1月份在北京举行,届时他和老伴一定赴北京参加婚礼。 采访中,翁云光叮嘱记者:“关于这个事情,各地媒体已经铺天盖地了,我希望媒体的报道能够尊重他们,也希望社会尊重翁帆的选择,不要给他们造成什么压力。” 很多人对此都无话可说!!!! 我们只是想知道82岁的女婿怎样称呼63岁的岳丈?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0 21:09:17编辑过]
红色初恋
女主角:张璟昭(杨振宁父亲的学生)
在昆明读书期间,杨振宁父亲的一个穿红衣服的浙江女学生张璟昭(音),经常来他家请教问题。暗恋了一两个月,杨振宁认为这样对他个人很不好,便结束了这段情感。
金色婚姻
女主角:杜致礼(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千金)
1949年杨振宁和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中国餐馆中偶遇,而后开始约会交往,并于1950年8月在美国普林斯顿结婚。去年10月,杜致礼因病过世。
蓝色浪漫
女主角:翁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
两人年龄相差54岁,杨振宁将其形容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
杨振宁与翁帆的“老少配”,不仅在大陆掀起波澜,在台湾,各界人士也各有看法,李敖说“这是任何一个82岁男人都会有的愿望”,而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沈君山则笑称,这是一连串政治乱象中少见的“振奋人心”的消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李敖在得知82岁的杨振宁将娶28岁的翁帆的消息后,以三个字总结:很正常。他说,这是任何一个82岁的男人都会有的愿望。
据《中国时报》报道,沈君山收到杨振宁告知已订婚的电子邮件。沈君山认为,从世俗看来,杨振宁和翁帆年龄差距很大,但实际上,他们两人在生活上可以互补。翁帆为杨振宁苍老的灵魂带来青春,杨振宁则给了翁帆热情与智慧,这样的结合很好,但称不上“石破天惊”。他表示很感动,祝福杨振宁。
现年80岁、老人大学副校长袁凌云为北京清华大学毕业,与杨振宁毕业的西南联大属于盟校,两人属校友。他对杨振宁的二度婚姻,他虽不敢说“不看好”,但却认为“不适合”。他认为,年龄差距大,不仅想法差距过多,生理也难满足。
台湾老人福利联盟理事长简锦松现年85岁,他说,老夫少妻在台湾其实很常见,短期内虽可得到快乐,但长期一定不会“白头到老”,毕竟80岁以上老人“很难发挥作用”。
Cold here, icy cold there. You belong to neither, leaves have withered. Your face is pale and blue, a tearful smile. Something in your eyes, whispers words of last good-bye. My heart sinks down, tears surge out.
Hot summer. Cheerful Cocktail. You took my hand. We fled into another world of band. You sat by my side, long hair tied behind, cool and killing. Smile floating on the lemonade, soft and smooth. How I was amazed. Your face looked like the cover of the magazine. My head spin. You led my hand, danced along the crazy theme.倍
Light vied with wine, elegance mixed with fragrance, laughing covered by greetings, the crowed was busy at handshaking. You stood there, eyes on me. I trembled at the sparkles, brighter than the light. A masterpiece from God, I felt dizzy. We were not near, yet we were together.
Days ended. You said, you would wait for me at the Alps side. We would ski against snowflakes dancing in the sky. I gave no answer but a good-bye to accompany your flight. Gone was the plane, I suddenly tasted my pain. I knew I had been silly and stupid, you were in my heart, I shouldn’t have hidden in the dark. I tried to forget your disappointment. I made believe sometime someday, I would tell you, I feel all the same.倍
My thought struggled at confessing, somehow hesitation ended in flinching. I continued my role of a fool, clinched to my maiden pride, yet secretly indulged in your promise of the white land -- snow measuring down to us, in your arms I am lifted up. The chiming of Christmas bell!倍
The bell died in the patter of rain, from hell came the laughing of Satan at my brain. Tearful smile, swallowed by the darkness. How could I trace your hair to wipe your tears? My hands reached out, catching nothing but a raindrop, on a leaf that had withered.倍
i Snowflakes have melted into water, we are no more together. # posted by 翁帆 @ 2004-08-13 21:28 评论(0)倍 poems 2004-8-13 星期五(Friday) 晴
Wind Flower倍
Life was lonely. I used to stand in my balcony, watching the stars shinning far away. I was a seed, full of life, buried in the earth, waiting for the rain of spring.倍
There came a cool winter night. By the glass wall above the misty sea, we were touching edges of the dream. Red wine painted a fragrant smile. Isn’t it a magic beginning of spring?倍 Life began again the moment you took my hand. Under the neon light, your kissed set me free. Out from the earth rose a sweet sweet rose. I felt again the warmth of spring.倍
Each day I see you pass by me. Your broad shoulders are all my dream. You are always here, shinning. My darling monster. If your thoughts are with me, I could see the color of spring.倍
How could I ever neglect you before? You are the star I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Who says sacrifice is moth to the flame? Could you understand I am dying for the spirit of spring?倍 Your breath caressed my ears; your sweat tiptoed my hands. Through the windowpane, blue sky in my eyes. The night was so pretty and so young. If I could ever stay here forever, I would ignore the hope of spring.
Wind flower. It has captured every young dreamer. I know I should keep away, but your charm carried me away. I hold you so closely and lost in the beauty of spring. # posted by 翁帆 @ 2004-08-13 22:42 评论(0) poem - i have to go 2004-8-13 星期五(Friday) 晴 I Have to Go倍 可 亲 B a c k C h i n a . c o m I have to go, my darling. Spring arrives. Life in nature blooms but breath of love dies. I take a deep inhale, depressed at the freshness.
I have to go.
Darling, too many walls have been built between us. Your heart is up where I cannot find. I look into your eyes and see nothing inside. Your smile is no longer here to shine. When clouds abruptly darken the sky, when turns suddenly occupy the road, I have to go.
Darling, my shelter shatters. Sunshine glitters on the sea. Light stings my eyes. Uttering a cry, the sea gull flaps its wings. My island sways in the wind. The waves run onto the rocks – crash, boom, bang. When hope turns into foam, I have to go.倍
Darling, night no longer lights fire. Access to your voice has expired. I glare at my phone, catching no trace of your name. As stars twinkle, magic slides from my hands. It falls to the ground like china -- crash, boom, bang. When the pieces could no longer make a whole, I have to go.倍
Darling, the city stands in the dark, dazzlingly splendid. I find no glory but a riot of chaos. Sobriety twists in reality; solidity switches to fragility. I live like a butterfly, struggling out of the cocoon. When sorrow bursts out from the hollow, I have to go.倍
I have to go, my darling. I once looked over your shoulders and saw a beautiful world. But now, when life is without you, when promise is no longer promise, I have to go. # posted by 翁帆 @ 2004-08-13 23:01 评论(2)倍
又一首诗 2004-9-1 星期三(Wednesday) 晴 昨晚突然又想写诗了。写完了,往床上一躺,睡了一个好觉。本来想今天修一修改诗,可是下午我突然病了。天旋地转,吓得我以为自已得了森林脑炎,看来莫尔道嘎还在我心里作怪。 因为生病,不想修改诗了。思呈说,诗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有道理,而且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心境,能够再现当时就足够了。
To BG
Fair night, faint light, Smooth breath by my side. Rapt gaze upon you, No fatigue, but felicity Sweet night, soft light, No regret, but delight. I can evade all, But the hearts entwined. Pure fondness, true love Had as a gift, or is earned? Deep into the night, Labyrinth turns into heaven, And fantasy into reality. Eternity of loyalty. I touch your forelock, Gentle breath over my hand, Silence more intense. # posted by 翁帆 @ 2004-09-01 23:12 评论(3)倍 BG的版本 2004-9-5 星期日(Sunday) 晴
一早起来就收到BG修改的诗,有点面目全非。他也太猖狂了。看时又恨又好笑。结果我给他回信说“It's YOUR poem”。 我决定把两首诗都保存下来,而且要存在同一个文件里面。从某个角度看也很有趣:两首诗描写的是同一个人的心境,即是我。作者却分别是里面所说的“I”和“you”。 BG的版本是:
Sweet night Soft light Smooth breathing by my side, Fair night faint light Tranguility after surging tide. Dreams deep pleasures keep Gently I touch your forelock, Love deep smiles keep Lingering scent of soulful delight. # posted by 翁帆 @ 2004-09-05 10:17 评论(0)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004-9-5 星期日(Sunday) 晴 刚刚下了好大一场雷雨,在家时,特别喜欢外面狂风暴雨,因为这样家里就显得特别温馨,心中满是安全感。记得当时年纪小,打雷的夏夜必是停电的。穿着洋式小睡裙的我持着蜡烛,从客厅走到房间,从房间回到客厅,感觉自已象小天使。那时候另外一件必做的事情是替洋娃娃盖上被子,因为天气刹那间转凉了。 刚刚也接到了BG的电话。他刚到香港的家里。原来早上所贴的诗还不完整。他说他在飞机上继续写完了。 # posted by 翁帆 @ 2004-09-05 17:57 评论(4)
无穷尽 2004-9-13 星期一(Monday) 晴
有太多事想做!第一件事当然是写毕业论文,这是不得不做的,也很明白事理是目前最要花心思做的。其余的呢,我要慢慢数。 从第二件想做的事开始说,是学法语。回到广州我要寻找那里有兴趣班,我就是喜欢一群有共同兴趣的人嘻嘻哈哈一起学语言。这一说就想起当年三毛在西雅图的英语班。那时,西雅图成为我最想去的城市,艾琳也成为我最想要的老师。我这种人一定要学得开心才能学好,自己闷在家里自学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件想做的事呢,要从今天中午说起。我从床底下翻出尘封几年的吉它,发现断了一根弦。毕竟过了十几年啊!想当年,刚刚懂得什么是为情所困的日子,那年夏天的傍晚,我必然一人抱着吉它坐在阳台上,对着外面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想着怎么想也想不清的心事。油菜田的旁边是黄色的小溪,伸向远处的小竹林。那时的天空是一片粉红的晚霞。好多年以后的日子,大学毕业,寻找工作,很多乏味的现实再也容不下那份情趣,吉它也从我的怀里到了床底下。最近对什么事都有兴致,吉它自然再次得宠。明天就去乐器店给吉它换上新弦,再问问有没有吉它老师愿意给我上两个星期课,要古典吉它曲。 第四件事,回广州后和呈呈一起学欣赏古典音乐。 第五件事,跟太郎学名画欣赏。 第六件事,买架钢琴,请个老师,圆我少年梦。 第七件事,学跳芭蕾,圆我儿时梦。 第八件事,有待发现。 不发现也罢,只怕一发现就会有第九件、第十件…… 额尔古纳河边的村庄(一) 2004-9-20 星期一(Monday) 晴 一个多月了,一路的疯狂和放纵已经沉淀下来,除了奇乾….. 出森林记 我们都认为,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这一行的高潮。我们计划,乘车进入森林深处的白鹿岛,再徒步往回走,三四天便可走出森林。对这片森林的美,所有书籍上都有相似的话语:“难以言形”或是“令文字苍白无力”。可是,汽车在森林里穿梭了一个多小时,窗外永远是同样的山和树。 终于,记不得是谁说了一句:“一样的景色,徒步可能会很闷啊。” 这个人勇敢,顾不得会被其他人鄙视为临降逃脱。毕竟,我们是“绿野”上的乌合之众,只认识了两天,除了呈呈是儿时的朋友。其实大家都这样想。最后,丽丽也点了头。丽丽前一天才被我们推上队长的宝座,当然要尊重她的权威。 于是,四个脑袋又凑到地图上。如果不徒步,三四天的计划可能只剩一天。时间长短没关系,原本是高潮的空白却很要紧。司机极力推荐我们转向西面的俄罗斯民俗村。可那是一个旅游点。 地图的最上方有一个小小的圆圈,旁边写着“奇乾”。我问了司机,他淡淡地说那是一个中俄边境的小乡。 “不如我们一直把车开到森林尽头,到奇乾。”我突然很想去,直觉说这个名字不会让人失望。 “我们就去奇乾。”呈呈马上说好。王博也支持。最重要的是,丽丽又点了头。 于是我们没有在白鹿岛停下来,一直往森林里头走。路很快变得窄起来,看不见山脉,天没有先前光亮,密密的树林压着路边。路越来越颠簸。 “不是很多人愿意走这条路的”,司机说了一句,提高了车费。又嘟囔着“我天黑前还要赶回家呢,明天我亲戚取媳妇。” 这段路有密密麻麻的像苍蝇那么大的蚊子。我们把车窗关得严严实实。再有一只野马静站在林子边,一只像火鸡的大鸟飞进树林。然后有一只野兔从车前跳跃而过,是呈呈看到的。我睁大眼睛等着下一只动物的出现,一直到看见一间小木屋。 木屋是军人的岗。车停了下来。司机指着我们,对军人说我们去奇乾。我怕大军们认为我们防碍边防安全,所以对着他们笑得纯真纯真的。一个大兵让我们顺便送他到奇乾。 “没有人带,这条路很不好走啊。只有我们才知道路哪个转弯有大坑大洼。”大兵很友好。 额尔古纳河畔 下午七点钟了,天还亮着。我们继续往北走,和时间竟赛,争着多一点白昼。大约半个小时后,窗外的树林慢慢退去,天地开阔起来,远处有了起伏的线条。接着,广阔厚实的草地,连着缓缓而起的山脉。郁郁葱葱的松林。好熟悉的画面! “是《音乐之声》里的山脉!”王博叫起来。 他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平时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山脉和树林,这时开始撞击着我们的心。我们开始笑起来,叫起来。车一直开到奇乾尽头的额尔古纳河边,我踏出车门的一刻,眼泪几乎跳出我的眼睛。 十二年前,我也曾经有这种感动。那时也是四个人,黑夜开着车奔向一个小岛。我们是去看海。那是个没有月光的晚上,窗外只有黑黑的山坡。虽然生长在离海边不远的城市,可是在那之前我没真正看过海。我们下了车走在沙滩上,听着海浪起起伏伏,眼前却是一片黑夜。我不停地问着同伴同一个问题:“白天的海是不是很好看?是不是很蓝很蓝?”眼泪满面。那就是我和海的第一次见面。 这次我们是来看奇乾。 额尔古纳河的另一边是松柏覆盖着的俄罗斯山脉。看着额尔古纳河,我就想起了“静静的顿河”。河的上方,天空里的云彩灿烂灿烂的。河的这边,我们的脚下是一片草地,缀着小野花。回头看,一间破旧的小木屋前,三头猪忙着啃草。 我们密谋起来,要说服司机在这里留宿一晚。奇乾,在车驶入村庄的一刻,已经捕获了我们的心。 我们开始奔跑起来,各自寻找着奇乾最让人心动的画面,收入相机里面。 “小心猪粪!”王博好心地提点三个乐得蹦蹦跳跳的人。 离开额尔古纳河,顺着草坡上去,便是通往村庄的小路。据说奇乾本来有上百户人家,后来政府要求搬迁,其他的人都拿着补助金走出这个小乡,只有十一户人家不肯离开这片土地,至今在这里喂猪养牛,种菜捕鱼。 大兵 这里还驻着一个军营。 军营里的人马上发现有陌生人闯进这个宁静的村庄。营长带着两个士兵直追上来。 “你们是什么人?”营长板着脸。 “我们是学生,来这里旅游。”我们笑着说。 “你们就在这个范围内走走,不准去别的地方!”他一脸严肃。 “我们今晚去兵营里住好不好?”呈呈对着一张拉长的脸居然还能提出这种要求。 “这……”显然这个问题是营长想也想不到的。不过,营长的嘴角开始往上抬了。 “我们只需要一间小房子,小小的就够了。”呈呈受了鼓励,接着进攻。 “是啊,没有床的话我们睡地板也行。”看到希望,我跟着咬着不放。 “这……”营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今晚不行啊。领导来视察。” 我们也不忍心为难这么年轻的一个营长。对着我们四个天外来客,他的笑时而有点腼腆,原来营长也会害羞。
额尔古纳河边的村庄(二) 2004-9-20 星期一(Monday) 晴
小木屋 我们沿着小路往村里走。几间木房子零零星星立在路边上。房子都围着木篱笆。篱笆里有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都是没有刻意修整的,却是好看。 一位俄罗斯模样的大爷坐木屋前面,脚边伏着长毛小狗。在这个少有陌生脸孔的村庄,连小狗都对着我们叫个不停,院里的大狼狗更是凶巴巴。大爷欣快地答应接纳了我们。他把大娘喊到屋外,大娘带我们走进旁边一个小木门。经过小院子,来到一个木房间。屋顶、墙壁、地板,桌子、床,全都是没有上漆的木头。一个灯泡悬挂在屋顶中央。我满心欢喜。只是每次到大爷大娘的屋子,我们都要在院子门口喊一声“大爷!狗拴住了吗?”。其实他们还有友善的小黑猫,似乎听得懂我讲的猫语。 奇乾位于寒温带,夜晚明显的冷。大爷大娘的屋子却是暖和暖和。晚饭是大娘帮我们做的。最好吃的是大爷从军营温室里特地要来的小青瓜。饭后还有一杯热腾腾的红茶。 我常常想像着这样一幅画:夜晚,一间小木屋,外面风声、海浪声。屋里挂着一盏不大的油灯,却足够光亮。屋里有一张木床,被子和床一样旧,却很温暧很柔软。屋里还有一张木桌子,桌子上方墙壁上的橱柜里有简简单单的银餐具,擦得光亮光亮的。 我们围着饭桌,学着《风流少年唐伯虎》里唐伯虎每次小计得逞,两对V字手指往前一屈,叫“Yeah—”。在以后的旅途中,这个手势就成为我们高兴的最高级代码。 星空下的磕睡虫 村庄的晚上只有从七点到十一点才有供电。十一点钟过后,村庄一片漆黑,我们戴着头灯再次往河边走,去看星空。这时我们已经穿着毛衣、冲锋衣,仍可以感觉到吹在脸上冷冷的晚风。 天空原来有这么多星星!这里每颗星星都是上帝的杰作,明的暗的,深深浅浅地挂在天空。我静静躺在河边,在最贴近宇宙的时候,最大程度地感受着某种神秘。我很喜欢一首叫《星空》的钢琴曲子,这首曲子是不是源自于这样的星星? 在银河更明亮的时候,丽丽站了起来,说她的牙齿直抖着。呈呈跟着跳跃起来。接着,我也发现自己的牙齿开始在打颤。王博头包在冲锋衣的帽子里。好冷的夜。 从北京一路走来,呈呈在旅途中第二天就感冒了,又传给了我。虽然这样,呈呈和我还是最活蹦乱跳的,常把丽丽和王博弄得哭笑不得:“感冒都这个样子,好了的话如怎么了得!”可是,深夜感冒必定回来袭击我们两个宝贝脑袋,让我们蜷缩在睡袋里,做不醒的磕睡虫。 晨雾中的木乃伊 奇乾的天在四点钟就开始亮了。 睡梦中听到有人走着木地板,有人推着木门走出去,一会又有人跑进来。 “快!外面好漂亮。粉红色的雾!仙境一般!”是王博的声音。 才四点!我的头昏沉沉的,鼻子塞住了还感觉到又干又冷的空气。思想开始斗争,在起与不起之间徘徊。丽丽和王博早就没了人影,呈呈还在她的睡袋里,一点挣扎的意思都没有,僵尸式的睡袋活像一条裹尸布。幸亏我睡得是信封式的睡袋…… 大娘 八点钟,大娘推门进来:“该醒啰!早饭等着你们呢。” 大娘一个个屁股接着拍。 “大娘,麻烦你把王博也打醒。”我对大娘笑着。磕睡虫醒了,日子从这一刻开始闹轰轰。 “这可不行啰。他是大小伙子。” 大娘原来还会害羞。 天上人间 内蒙的天空早上总是碧蓝碧蓝的,中午云朵开始汇集,但天仍是天,云仍是云。傍晚便是云浪滚滚。 饭后,我们沿着额尔古纳河往村里走,挖掘奇乾更多的宝藏。阳光下的俄罗斯森林是多年来藏在我心里的另一幅图画:一片古老的森林,里面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座座的木房子,住着以伐木为生的人们。每天早上,阳光穿过树林照着村里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申展到河边。一个小姑娘提着小木桶,踏着路上的小光圈,来河边汲水。 一路下去,有牛群在额尔古纳河边饮水,白的蓝的紫的不知名的小花洒在草地里,红艳艳的蝴蝶停在金灿灿的野菊花上。这片广阔的草地上,长满红色的草籽,草一抹一抹的粉红。王博赶起在山脚下的马群,马奔跑起来,鬃毛在风中一起一伏。 我们是天外来客,请允许我们唤醒这里的宁静片刻。 在水一方 还没到中午,阳光晒已经热辣辣打在皮肤上。只是在这片纯静中,心永远是安静的,浮燥不起来。我们穿过一片小树林,林子尽头是一片鹅卵石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好晒啊!我去那边树下等你们。”呈呈是我们队伍里的小“索马里”,却是最“见不得光”的,大大的眼睛整天在荷叶边的帽子下扑闪扑闪的。她犹如僵尸,在夕阳下苏醒,在月光下起舞。 丽丽是另外一种动物,阳光下最勇猛。我们还在嘀咕小溪对面有没有路,她就脱下鞋,咚咚几下淌过小溪,钻进另一边的小丛林。 等了好一会,不见丽丽回来,也不见呈呈。我和王博决定去找丽丽。她不回头,那边肯定有另外一番景色。 烈日下的溪流却是冰凉冰凉的,寒气入骨。 又是一片鹅卵石地,穿过小丛林,见丽丽独坐另一溪流边。她说她在冥想。 这条溪要宽得多,水湛蓝湛蓝的。溪的对面是更浓密的树林。我高高挽起裤子,站在溪里,思想和溪水一样纯静,慢慢溶化成永恒。 永恒 之后,我们当然是回到大爷大娘家。呈呈也当然在那里等我们,她和大爷大娘聊得东滋滋的。她当然不知道自已刚刚错过了什么。其实我和她都错过了一个世界 --- 粉红色晨雾里的奇乾。这是我永远的遗憾,我只能在用想像力绘制这第三幅图画。 再之后,大爷的儿子用一辆白色的农用车送我们出奇乾。王博说了几遍“我们应该再住一晚”。可是我们急着去发现更多的惊奇。我们还不知道,奇乾只有一个,一天奇乾会换来一世的思念。 # posted by 翁帆 @ 2004-09-20 22:56 评论(6)
毕业论文 2004-10-22 星期五(Friday) 晴 自从回到学校,一直忙于看书,理清毕业论文的思路。不仅没什么收获,还发现原来的思路,其实两年前就有研究生写过了。于是我在书本中挣扎了两个星期,痛定思定,决定换个题目。新思路当然是“许渊冲+诗词+翻译”。昨天一鼓作气,一清早跑到图书馆检索书名,问问管理员我最多还可以借几本书。女管理员的态度少有的好,如早晨的阳光空气。 我的收获是一大叠书。其中意外的收获是一本刚刚摆上书架的新书《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我相信书对我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作者是北大的一位博导。早几天我在网上找专业方向时也留意过他。 这些书果然比前两个星期的书要可口得多。我不再需要强近自已集中精神,每看一会就要翻翻后面,看还有多少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3 21:15:21编辑过]
汕头民政局停止正常业务,父母陪同翁帆办理公证手续
昨日上午,翁帆杨振宁一前一后向民政局走去。
昨天上午,现年82岁的世界首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他28岁的潮州籍新娘翁帆在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 杨振宁频频挥手致谢 昨天上午9时多,一辆蓝色奔驰骄车出现在汕头市民政局门口。已届耄耋之年的杨振宁身穿灰色西装缓步迈出车门,神采奕奕。而他的新娘现年28岁的翁帆长发披肩,脸上化着淡妆,身穿粉红裙装,围着长围巾,步履轻盈。翁杨二人一前一后保持着两米多的距离走进了民政局的大门。陪同他俩办理登记手续的还有一对中年夫妇。 众多记者紧跟拍照,民政局门口的长平路一度出现堵车。半个小时后,杨振宁在随从人员的搀扶下坐上奔驰轿车离开,他的随从人员手里捧着鲜花。顺利与翁帆完成结婚登记的杨振宁显然心情不错,临离开时频频向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挥手致谢。 登记之时民政局谢客 记者在汕头市涉外婚姻登记处得到证实,杨翁已经完成结婚登记,成为正式夫妻。因毕业于汕头大学外语学院的翁帆目前户口仍寄放于汕头市区的亲戚家,所以到汕头办理婚姻登记。 昨天一早,众多记者纷纷守候在民政局门口,但民政局门口已有警卫把守,所有记者全被拒之门外。杨振宁与翁帆的整个登记过程大约一个小时,其间为了不让这对特殊的新人受到打扰,汕头市民政局连办理正常业务者也谢绝进入。至上午11时多杨翁登记完毕,民政局才恢复正常。 翁帆坦言有压力 市民王穗在民政局关门前巧遇前来登记的杨翁。王女士上前握着翁帆的手,说:“我是汕头市民,衷心地祝福你美满幸福。”翁帆伸出双手与她紧握,说:“谢谢你,谢谢你!”王女士又说:“外面许多媒体要来采访,心里一定很有压力吧。”翁帆平静地应对:“对,对!的确很有压力。” 父母陪翁帆办理公证完成结婚登记后,翁帆在父母的陪同下先行乘坐出租车到汕头市司法局公证处办理婚姻登记公证,杨振宁则在半小时后才离开民政局。 记者随后从汕头市司法局公证处获悉,杨翁已从公证处领取了结姻公证书。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需到外国定居者,需办理结婚公证。据此推测,杨翁喜结连理之后不久,新娘翁帆将会追随新郎杨振宁赴美国定居。 据民航部门透露,昨天下午3时多,杨翁与杨振宁乘飞机飞往广州。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