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370 12
2009-12-17
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想请教高手帮忙解答:在当前外需不足出口严重下滑的形势下,为拉动内需,国家采取了扩大投资的策略,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可能导致出现通货膨胀,我不明白的是既然内需不足为何还会产生通膨胀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7 23:49:09
楼主,投资不是内需吗?内需又不只包括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5:18:35
grantdxl 发表于 2009-12-17 23:49
楼主,投资不是内需吗?内需又不只包括消费
是的我明白,我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内需不足为何还会产生通膨胀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5:38:24
CPI不是在下降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9:57:00
这里的问题是 当国家采取了扩大投资的策略之后,一方面增大内需,但内需增大了,然后总需求AD曲线右移,使得物价P上升。   

现在11月份的国家统计数据正好出现CPI由负转正,预期通胀更厉害了。当然,这里面的总需求增加,很大部分也是由于过度的流动性所致,货币政策也起了很大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5 08:33:28
林建永回答如下:

首先需求是否包括投资?

如果看总需求等于总供给,那么这是肯定包括的。
但是如果从支出法看,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那么我们通常意义的内需通常指国内消费,而不包括投资。
但是如果再认真看下消费的内容,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企业消费(购买办公用品,购买下年度投入品等),还包括政府的购买。当然更狭义的消费是本国居民的最终消费,这也是我国当前研究的真正对象。
在企业购买下年度投入品中,包括本企业“购买”自己的未销售产品(含本企业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而如果本企业购买超过了本身正常生产或预期正常生产所需要的留存量,那就是“被购买”。

本企业对自己产品的“被购买”,区别于投资,有些国内学者称为存货投资,或者说是非自愿投资,这样的概念很大程度是对投资的误读。

楼主的问题是,内需和投资在总需求曲线中替代作用及通胀的货币现象问题。
那么首先从实体经济看:
首先当内需不足,投资增加,同样会增加总需求曲线,从而推动宏观均衡价格上涨。
但是另一方面,投资增加,同样会增加生产能力,从而促使总供给曲线右移,促使宏观价格下跌。
那么投资在二者的净效应如何,当前投资连同投资乘数产生的总需求增加,将大大大于当期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价格短期趋于上升。
但是长期看恰恰应该是相反的,因为投资乘数如果没有激发民间经济的竞争力,那么其引致投资在时间上是趋于收敛的,也就是趋于0。也就是今年的投资引致未来第n期投资量趋于0,从而投资将引发总需求的较大幅度下滑,这也就是投资引致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而投资后产生的能力,其影响时间当然是大大大于投资引致投资这一机制影响时间,从而总供给大大增加。
所以长期看,非内生性投资是不够是用未来的危机来延缓当前的危机,所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应该采用非内生性投资政策。当然对于1929年大危机,不用未来危机来购买,那还能用什么来购买呢?
那么对于政府存在的问题是,针对什么样的危机采取哪些衡量这个危机的指标,并如何确定这些衡量指标的阀值,从而才是采用政府投资的正当理由。

另外政府投资通常是挤出民间投资,当社会投资需求充足时,使用这一政策前提是必须证明政府投资对宏观经济的长期竞争力比民营更有效(对微观经济更有效那是另一个问题)。那么从从宏观经济上看,朱经理说过的国有经济要退出竞争性行业,是对的,也就是政府通常不应该与民间在经济上同时当球员,尤其不应该当民营经济射球的反方守球员,最多可以当民营本方的守门员。

对于政府投资,在计算上,既可以直接算为投资,也可以从购买行为上算作政府消费(属内需范围),但不可以同时计算。

而对投资的讨论,如果引入外资投资,那么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观点可能要重新论述。

另一方面
政府投资过程也是政府购买过程,是另一种内需。
那么在内需不振(居民消费能力低下),而政府投资扩张的情况下,二者内需是否具有足够的替代性,而使二者的内需和不增加。显然是不会的。
也就是一个乞丐和以富翁住在一起,富翁现在决定在乞丐的门口摆一场自家家庭筵席,那么这种情况下,乞丐的需求尽管很低,但总体上富翁增加的需求并不会降低乞丐的购买吉芬土豆的价格。相反如果由于富翁的投资过程中的需求产品并没有对乞丐产生挤出的替代效应(或者说替代效应,而如果是净替代则总和将不变,而如果是政府正常职能产生的替代,则可能使需求下降,比如以前10乞丐每个都需要自己购买电视,现在政府统一购买一台,供大家一起看,那么短期看电视购买反而比上期下降。但是从最终效果上,10个乞丐不购买电视剩下的钱将用于购买其他东西,从而……)
更重要的是,政府产生的需求,将产生引致需求,也就是需求乘数效应,从而使当期总需求大幅度,而当期生产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下,价格就趋于上涨。


其次从货币经济学看,
政府投资过程,是政府购买服务和产品,支付货币的过程。也就是向社会投放货币(并不等于基础货币)的过程。尤其当这种货币支付是以国债和赤字的形式出现的时候,更是如此。
那么政府增加货币流动性会不会被萎缩的内需居民收吸收呢?
也就说,居民最终从政府投资中获得的货币,会不会被储藏起来,再次变为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呢?
也许这才是搂住所要问的核心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要分析内需不足背后的原因:
如果正是这些原因吸收了居民/企业现有的货币流动性,使居民/企业的收入都趋于变为不流动储蓄存款的话,那么同样的收入增加,同样有可能如此。也就是政府的信用创造有可能被社会吸收,而使总的流动性趋于下降。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最好是做个社会调查,了解居民为什么不敢消费,居民如何支配收入,如此支配收入其个人理性因素有哪些。否则很多学理的分析都可能是斜削足适屐。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社会吸收政府创造的流动性是需要时间的。短期看,可能是来不及的,从而短期看,流动性趋于过剩。

那么如果要硬是让林建永试着去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去下载我在《改革开放》上发表的文章:换个视角看内需——基于阶层经济学分析。从该文引申出来,长期看政府的流动性创造确实会被社会吸收,并且以移民等形式转化到国外,从而可能是信用过剩向国外转移的机制,从而国内的价格应该趋于下降。
但是通货膨胀仅仅看投资是不够的,一定要充分分析一个国家的信用创造机制。每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
在我国出口的信用创造,是很多学者谈到的重要话题。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