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中,只有williamson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提出有限理性的假设。
但是,作为系统地把simon的有限理性纳入经济学范畴的willamson,却没有阐述有限理性的
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关系。
在交易费用经济学里,有限理性只是个起“修饰”作用的概念,而且重要性远远小于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
那么是willamson忽视了有限理性的作用,还是有限理性的作用真的“有限”。
1、有限理性是正交易费用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基础;
2、由于建模困难,至今有限理性的作用被忽略。尽管有不同学者提出有限理性模型,但是我认为并未对有限理性下的行为模型形成统一的共识;
3、有限理性本身的心理学基础有待夯实,威廉姆森据说正在做这个工作;
4、有限理性本身可以继续细分,有限到何种程度?
5、完全理性也能产生正交易费用,因为信息不对称,见诸于标准的契约理论。
大家都说有限理性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础,毕竟是前提假设吗。
而且FOSS也说过了有限理性这个术语同交易成本一样,“引用的多而应用的少”。
有些人甚至说,有限理性只是TCE中的修饰语,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
也正如斑竹所言:即使完全理性也存在交易费用。
既然这样,是不是无法考察“有限理性到底怎样起到基础这个作用的呢/?”
PS:1鲁宾斯坦出了本《modeling bounded rationality》,说明有限理性的模型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2有限理性的心理学解释:心智成本的认知机理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PS:1鲁宾斯坦出了本《modeling bounded rationality》,说明有限理性的模型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2有限理性的心理学解释:心智成本的认知机理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某些学者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模型,不等于有限理性的行为特征形成了共识,因为它不满足均衡的唯一性,因此我们无法预测当事人到底采取哪种“有限理性”行为。而完全理性则没有这个问题,最优点只有一个。
2、心智成本诚然是一个解释,但应该不是所有的解释。威廉姆森还试图从大脑分工的角度来讨论有限理性和资产专用性,但我认为他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取得公认的成果。
拭目以待吧。
2、由于建模困难,至今有限理性的作用被忽略。尽管有不同学者提出有限理性模型,但是我认为并未对有限理性下的行为模型形成统一的共识;
4、有限理性本身可以继续细分,有限到何种程度?
5、完全理性也能产生正交易费用,因为信息不对称,见诸于标准的契约理论。
小弟有几点看法,希望斑竹指教:
1、有限理性模型尚无定论,不可细分,似乎不能缺乏解释力,因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基石——交易成本同样面队这个问题,还有主流经济学中的效用的也是这样的。
2、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假设是协调一致的,不可分割,所以建立在完全理性之上的传统经济学中是不存在交易费用的。因为,完全理性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和简单性和确定性的环境假设之上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并非以为着其智商和计算能力绝对高,而是相对于假定的被高度简化了的环境来说,其理性能力已经足够了”。同样地,交易费用的存在归因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对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因此,本人认为,无论何时,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假设都是不能分开使用的。
小弟有几点看法,希望斑竹指教:
1、有限理性模型尚无定论,不可细分,似乎不能缺乏解释力,因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基石——交易成本同样面队这个问题,还有主流经济学中的效用的也是这样的。
2、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假设是协调一致的,不可分割,所以建立在完全理性之上的传统经济学中是不存在交易费用的。因为,完全理性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和简单性和确定性的环境假设之上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并非以为着其智商和计算能力绝对高,而是相对于假定的被高度简化了的环境来说,其理性能力已经足够了”。同样地,交易费用的存在归因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对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因此,本人认为,无论何时,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假设都是不能分开使用的。
1、我并没有说有限理性缺乏解释力,而是说它目前没有推导出一个普遍得到认可的行为结果,即没有唯一均衡。没有唯一均衡,这直接削弱了经济学的预测能力。至少,有限理性到何种程度,这是需要进一步细化的。而细分本身又是一个问题。毕竟,我们不能用一个缺乏共识的模型来解释普适的现象。我相信,今年经济学在这方面一定会继续取得进展。
2、有限理性一定导致交易费用,但反之则不成立。在完全理性下,可以有信息不对称(对新古典的拓展),可以有不完全竞争,这些都会导致交易费用。信息经济学、经典博弈论、契约理论都是假定完全理性和正交易费用的。这一点,看一下拉丰的《激励理论》前沿就清楚我说的不假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建议看一下本版的“制度经济学高阶对话”。
奖励楼主的思考,金钱和经验各50。
鲁宾斯坦因《modeling bounded rationality》,下载地址为:
我就懒得批评你了,多看书,少发帖。
我就懒得批评你了,多看书,少发帖。
坚决接受版主大人的批评!汗流浃背、深刻反省中……
大学及后大学时代(1998-2004)七年读书生涯
精读书目
惭愧!七年读书生涯才读了50本书……
注一:以下书籍均为精读书目,即认真阅读过一遍以上,凡泛读的或没有完整读过的书籍均未列入。
注二:商务、财经、广告、策划类及其他侧重实务而学术性稍弱的书籍未列入。
注三:专业性教材类书籍未列入。
注四:上大学(1998年9月)以前所读的书籍(如中国古典名著系列、鲁迅作品、金庸小说等)未列入。
1998年度读书总结
1、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林达著:《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3、林达著:《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4、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王人博、程燎原著:《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盛洪著:《经济学精神》,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999年度读书总结
7、左亚文著:《智慧之恋——哲学启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朱学勤著:《风声·雨声·读书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9、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谢晖著:《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00年度读书总结
11、程燎原著:《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2、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李泽厚著:《李泽厚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14、左为民、周长军著:《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5、董小川著:《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文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6、汪丁丁著:《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美]房龙著:《宽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18、启良著:《新儒学批判》,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19、林达著:《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20、谢晖著:《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001年度读书总结
21、刘军宁主编:《公共论丛——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22、王跃生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制度经济学漫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23、梁小民著:《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24、高德步著:《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辛宪著:《西方经济学形象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26、[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上、下),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7、谢晖著:《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8、谢晖著:《法的思辨与实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002年度读书总结
29、靳玉英著:《自由主义的旗手——弗·冯·哈耶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西方20位哲学家个性心理探幽》
31、金观涛著:《我的哲学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2、彭越著:《西方哲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3、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赵均主编:《透视中国——在北京广播学院听讲座》,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35、颜炳罡著:《当代新儒学引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36、李锐著:《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7、刘军宁主编:《公共论丛——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38、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03年度读书总结
39、韦森著:《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40、韦森著:《经济学与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1、陈惠雄著:《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胡夏冰著: 《司法权:性质与构成的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43、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04年度读书总结
44、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王利明著:《司法改革研究(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6、成君忆著:《水煮三国》,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47、钱弘道著:《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8、卢现祥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49、张世英著:《新哲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0、周国平著:《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古代典籍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老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金刚经、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小说散文类:村上春树小说集、路遥小说集、卫斯理科幻小说集、黄易小说集、琼瑶小说集、梁凤仪财经小说集、痞子蔡全集、余秋雨散文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大学及后大学时代(1998-2004)七年读书生涯
泛读书目
注:我的学术类泛读书目共计55本。
以下均为我读过但未能读完、或作为泛读书籍翻阅,现在仍躺在家中书柜的学术类著作。
中国学者著作
1、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杨一平著:《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孙谦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有关国家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经验》,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1、刘星著:《西方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启良著:《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西方反自由至新自由主义学说追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刘军宁著:《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4、周林彬著:《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张国华著:《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谢识予编著:《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1997年版
18、朱成全著:《经济学方法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任东来等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0、顾肃著:《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21、彭汉英著:《财产法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方福前著:《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曾志著:《西方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姚开建主编:《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潘伟杰著:《宪法的理念与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7、曹刚著:《法律的道德批判》,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8、李道军著:《法的应然与实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王守昌著:《西方社会哲学》,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30、杜丽燕著:《尼采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1、金大业著:《黑格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西方学者著作
32、[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3、[美]查理德·A·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4、[德]柯武刚、史曼飞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5、[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胡晋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英]F·A·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37、[澳]布伦南、[美]布坎南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秋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8、[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下),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9、[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0、[德]康德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1、[美]梯利著:《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42、[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43、[英]A·J·M·米尔恩著:《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44、[美]德沃金著:《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5、[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6、[奥]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7、[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48、[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5-1965)》,王建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9、[美]大卫·D·弗里德曼著:《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杨欣欣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0、[美]道格拉斯G·拜尔等著:《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第十六版),萧琛译,华夏出版社、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99年版
52、[德]尼采著:《悲剧的诞生》,缪朗山等译,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53、[德]尼采著:《权力意志》,张念东等译,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54、[德]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55、[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附:2005年度读书、购书总结
1、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著:《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于海江等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3、[美]罗兰·斯特龙播格著:《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赵国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4、[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著:《西方哲学史》(第七版),丁三东等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5、[美]R·M.昂格尔著:《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6、盛洪主编:《为什么制度重要》,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康宁著:《走近哈佛课堂》,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版;
8、[英]韦恩·莫里森著:《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林立著:《波斯纳与法律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11、刘军宁主编:《公共论丛——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2、[美]尼古拉斯·麦考罗等著:《经济学与法律——从波斯纳到后现代主义》,吴晓露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3、[英]安东尼·W·丹尼斯等著:《结婚与离婚的法经济学分析》,王世贤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4、[美]凯斯·R·孙斯坦著:《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金朝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美]查理德·A·波斯纳著:《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张卫平著:《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修订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杨哲英、关宇编著:《比较制度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崔永东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原书第三版)》(上、下),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2、杨俊一等著:《制度哲学导论——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齐延平著:《人权与法治》,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4、马抗美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评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季卫东著:《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德]魏德士著:《法理学》,丁晓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7、[美]约翰·梅西·赞恩著:《法律的故事》,孙运申译,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
28、[美]威廉·M.兰德斯、查理德·A.波斯纳著:《侵权法的经济结构》,王强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美]本杰明·卡多佐著:《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30、[日]曾根威彦著:《刑法学基础》,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1、张五常著:《经济解释》(三卷本),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打印本)
3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打印本)
2006年度读书、购书总结
1、[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著:《经济行为与制度》,吴经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陈国富著:《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钱宏道著:《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4、徐爱国著:《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5、鄂振辉著:《自然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6、程琥著:《历史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7、付池斌著:《现实主义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8、高中著:《后现代法学思潮》,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9、王振东著:《自由主义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10、孙文恺著:《社会学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11、薄振峰著:《当代西方综合法学思潮》,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12、陈根发著:《当代日本法学思潮与流派》,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
坚决接受版主大人的批评!汗流浃背、深刻反省中……
大学及后大学时代(1998-2004)七年读书生涯
精读书目
惭愧!七年读书生涯才读了50本书……
说你读书少,那是说你对所谈及的专业问题并不很懂,甚至一点都不靠边。这跟你读了多少专业之外的、与楼主问题无关的书毫无关系。一个即便熟读《诗经》300遍的人,讨论其物理学问题来也一样可能不靠谱。
我那样批评你,是希望你在了解了相关专业知识之后,来与网友讨论,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算了,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在完全理性的假设下,完全契约理论、信息经济学以及经典博弈论都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激励或资源配置造成的影响。即,完全理性与信息不对称丝毫没有冲突。当然,有限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对称信息也不冲突。
当讨论有限理性与交易费用关系时,我认为首先需要考虑一个框架模型,把所涉及因素涵盖进来.
这个框架包括三个阶段:1,直觉,2,完全理性,3,有限理性(从直觉到完全理性过渡的中间状态).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条件和成本分析
显然,完全理性要求完全信息,完全时间,没有交易成本(心智成本);而直觉相反.有限理性处在二者中间
这样,问题就转化为典型的交易费用问题了:在真实世界中,在何种信息,时间条件限制下,以多大成本可将直觉转化为完全理性.
结论将是:直觉所需要交易成本最低,但可能偏离最优最远;完全理性交易成本最高,但结果最优;在有限理性中,交易成本与最优化程度呈反比.
将此问题加上行为经济学背景,得出以框架(FRAME)来优化决策,降低交易费用的结论.
将此问题加上博弈论背景,得出以共同知识(重复博弈)来优化决策,降低交易费用的结论.
将此问题加上演进制度经济学背景,得出以文化,惯习来优化决策,降低交易费用的结论.
所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与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有关,那里的结构是"经验"+"先验理性".完全理性可视为先验理性逼近的数学极限,这样,完全理性就是先验理性的一个特例,即极限"不小心"被达到(而不是无限逼近)这样一种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更多情况是这个先验理性是个有限理性,它或是经验的编码化(卡尼曼所谓记忆效用);或是经验的累积总结(如习俗\规则\秩序).或是有限次重复博弈达成的共同知识.而交易费用则是其间的转化成本.是经验向理性转化的编码费.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显然,完全理性要求完全信息
我不认为完全理性带有这个意思,它是指当事人具有完美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但并不要求具有完美的信息。
我不认为完全理性带有这个意思,它是指当事人具有完美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但并不要求具有完美的信息。
谢谢指出.
是否可以认为,当具有完备理性的人,面对不完全信息时,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会发生冲突?
谢谢指出.
是否可以认为,当具有完备理性的人,面对不完全信息时,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会发生冲突?
我认为似乎不存在“社会理性”,因为偏好不能加总时,是不存在集体理性的。个人在任何约束条件下都应当是理性的。也许你想说的是“社会最优”吧。一般地,在信息不对称下,社会最优难以实现,只能实现次优或个人最优。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境下,社会最优可以实现。比如经典的KMRW模型,就是在一些特殊假设下使当事人走出了囚徒困境。参考任何涉及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教科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11:18:12编辑过]
1、有限理性是正交易费用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基础;
2、由于建模困难,至今有限理性的作用被忽略。尽管有不同学者提出有限理性模型,但是我认为并未对有限理性下的行为模型形成统一的共识;
3、有限理性本身的心理学基础有待夯实,威廉姆森据说正在做这个工作;
4、有限理性本身可以继续细分,有限到何种程度?
5、完全理性也能产生正交易费用,因为信息不对称,见诸于标准的契约理论。
我对第五条有点小小的看法。如果把完全理性定义为人可以无成本地收集和处理任何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并且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无限的,这样就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事实上,信息不对称也是有限理性的一种表示,表示处于信息劣势一方在收集信息上需要付出成本或者即便是付出成本也无法得到信息,这显然就是有限理性。如果当事人完全理性,就可以计算每一个策略下自己和其他参与人的收益函数以及不同策略下参与人之间的互动,进而选择一个最优策略,这时候如果有交易成本产生,那也只是外生交易成本,而威廉姆森理论体系中的交易成本显然主要是内生交易成本,是参与人之间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为了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如果参与人全知全能,这些成本就可以避免。因此,完全理性下没有信息不对称,也没有内生交易成本。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