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阅读3小时,累计152小时
Kevin Kelly的《科技想要什么》(What Technology Wants)
=================================
43.
不可预见的技术效用有一个共同根源,即各种技术的互动。(2005年美国撤销了美国技术评估局)
爱德华-特纳(Edward Tenner)著有《技术的报复》(Why Things Bite Back)论述了科技产生的意外结果。
自我繁殖在生物领域不是新闻。可是对技术元素来说,自我繁殖是一种全新力量。
现在有四个高科技领域发现了自我复制的能力:基因技术、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
44.
最终,科技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而单项技术是思想的表现方式。不是所有思想和技术的地位都是相等的。显然有荒唐可笑的理论、错误的答案、愚蠢的观念。
有些机会制约未来的选择,有些机会则孕育新机会。
对蹩脚思想的正确反应不是停止思考,而是想出更好的办法。事实上,糟糕的想法总要好于完全没有想法,因为不好的想法至少可以修正,可没有思考,就没有希望。
45.
生命亲和力,深层含义:与生命和睦相处。技术的生命亲和力,表现为:
合作性:推动人和机构的合作。
透明性:它的来源和所有权清晰明了,使用方法简单,非专业用户容易上手。对某些用户来说,不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
分散性:它的所有权、产品和控制是分散的,不会被某个专业精英垄断。
灵活性:用户可以轻松改动、调试、提升或检测它的核心,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或放弃。
冗余性:它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不是垄断技术,而是若干选择之一。
高效性: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达到最低程度,高效利用能源和物质,易于重复使用。
46.
我们的任务是引导每一项新发明培育这种内在的“善”,使之沿着所有生命的共同方向前进。
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类的作用是诱导科技沿着它的自然历程前进。
系统理论家John Smart认为,我们需要科技版的《宁静之祷》(Serenity Prayer)。
上帝,请赐我宁静,
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
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
并赐我智慧去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分别。
47.
长期趋势不等同于必然性。
心理学家Barry Schwartz《选择的悖论》(The Paradox of Choice):当选择的数量增多时,负面效应也在逐渐增强,知道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此时,选择不再为人们带来自由,而是削弱自由,甚至可以说对人们施加暴政。
太多选择也许招致遗憾,可没有选择却更加糟糕。文明是稳步远离“没有选择”。
48.
有更多选择,就有更多机会。Harvard Univ.科技哲学家伊曼纽尔-梅赛纳(Emmanuel Mesthene)断言:机会越多,自由就越多;自由越多,我们的人性就越丰富。
技术元素向共生性的发展推动我们去追逐一个古老的梦想:在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自主性的同时使集体的能力最大化。
有谁相信贫苦农民可以从居住在地球另一边的陌生人那里获得100美元贷款----事后还会偿还?Kiva就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采用共生技术的互助贷款服务网站。
PatientsLikeMe 网站患者收集治疗结果,以便改进自己的治疗方法。
人们越来越习惯分享彼此的观点(推特)、阅读的书籍(StumbleUpon、豆瓣)、财务状况(Wesabe)和一切(互联网),这样的习惯正成为技术元素的基础。
---------------------------分割线---------------------
video 0.5h
昨日3h
累计152h
接近尾声。。。。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