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947 0
2009-12-19
去年的这个时候,房价超越老百姓的购买力,刚出现房地产的拐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托市。首先官方新闻媒体充当急先锋,大力宣传爱国房的言论,大力替地产商们鸣不平,置老百姓的艰辛不顾,忽悠房价,千方百计要房地产火爆,费尽心思要地价攀高,增加所谓的财政收入,保证所谓的GDP。高层刺激二套房政策连连出台,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呼声充斥中国并不是多自由,也并不是多宽广的媒体,于是在房价问题上出现了绝对的一边倒,维持或支持房价继续攀升。
  客观讲房价的攀高不是有意的社会腐败,至少当时的认识和出发点不是这样的,但中国房价的飙升是整过社会的腐败。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制造在20多年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的冲击,想尽办法刺激经济,维持高速度发展可以理解,因为中国最大的弊端在于人口多,就业压力多少年都是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软肋。但所采取的办法却不能恭维,我们现在的局面是顾此失彼。
  一年来房价极端化的发展,不仅仅自毁了这个本来蓬蓬勃勃,具有很旺盛生命力的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看出了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滞后和驾驭市场的稚嫩性,至少我们的社会在投机取巧,中国经济的发展倒退了一大步。这种倒退不是为进而退,是一种彻彻底底的退步,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来没有的。
  一,回顾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前半年食品能源价格的攀升导致政府判定中国经济有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从信贷上有了从紧的迹象,当时对房地产处于一种任其自由发展的态度,国内经济学术还在一种争论中,但出发点是在理性的引导供应商和消费者各自理性的克制和回归。就如中国股市在07年后半年高升,从6000点一路直泻一样,那是必然,是国民的狂热,政府未作任何引导,尽管股市狂跌但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动荡,一次股市泡沫之后,未来的股民获得了不少的冷静,政府还在局外,符合市场经济价格传导机制。但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还是缺少了冷静,把经济形势看得太死,也多少体现出慌不择路,把房地产当做拯救中国经济的救命草,当做宠儿,万分的溺爱,一下子在理性僵持的房价问题上一边倒,可能的拐点被人为破坏,继续加速攀升,出现目前惨不忍睹的局面,导致社会问题一触即发。 完全可以说,中国目前出现的包括腐败蔓延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冲突问题问题,民族问题都与房价不顾民生飙升有关。网络上已经说了,副部级干部都无法承受房价问题了,官也是人,不腐败他怎么买得起房子,天高皇帝远,封疆大吏的所属贪墨既属正常了,笔者写过一篇文章,给贪官平反,就是告知一个问题,社会环境已经让一个本来很好的人变坏了,憎恨和单一的抓贪官是肤浅的一种表现,治标不治本。老百姓在房价上对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产生了怀疑,在所有的问题上不再相信政府,缺乏了耐心和开支,本来一点很小的事情都可能有了冲突,我想少数民族问题都于此有关系,民族差异早了,为什么在这三十多年就有一个大家庭的概念,当今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冲突,还不是执政党的形象被严重的房地产问题玷污了。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我们这种畸形的经济模式决定了社会意识的严重差异,冲突频繁理所当然。所以归根结底,中国之所以出现这样残酷艰难的局面,还是我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造成的,理论出现了严重偏差。
  二,从工业的提升走土地发展道路就是一种严重的倒退。中国和世界的差异就在工业上。中国三十年工业的发展尽管层次很低,但中国制造的品牌逐步确立,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对中国也有了依赖性。在工业发展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低层次阶段,尽管我们付出了能源和环境的代价,但天底下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了才可能获得经验,才有提升的可能,西方国家哪一个国家是一撅而就的,没有。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缩短这个过程,创新意识,自主意识的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倡导其实就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中国已经觉醒了。但是一场本来是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过程中,总体上对工业望而却步,一猛子把发展的触角伸向了土地,炒地,卖地成了政府和国家获取财富的捷径,整过国家走土地道路,堂堂的北京市,居然凭借土地收益达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是吃老本,中国有一句话,坐吃山空。土地没有了怎么办?我们靠吞并别的国家的土地吗?卖地政策无疑是瓦解国家,是在严重的倒退,卖地政策是社会单一腐败和集体腐败的温床,也是源泉。国家的威信就在土地收益中没有了,国民也在卖地政策中一步步陷入万丈深渊的不复劫难中。房价就是土地高度垄断高价位下,一步步攀升的,究竟谁是高价房的元凶还用说吗?工业到成了边角废料,不再是各级政府发展的核心,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恒生动力,更失去了稳定的道路。
  三,舆论偏差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破坏力。中国的舆论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对社会有引导和监督作用。三十年来,中国的舆论是健康的,但是这几年来不及以前健康,媒体的功利性,特别利益性老是在误导百姓。比如这些年对房地产升温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看来最近几年中国的媒体完全成了土地和房地产的喉舌,其实就和名人做虚假药品广告一样。最有权威的央视二台也变味了,曾记得几年前央视二台和北大历史系历经三年合拍的《大国崛起》是何等的在复兴路上的急迫和责任,在路上节目的创办是完全的引导中国创业,中国工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的确立在当时看来就要一步步的成功,但是现在没有了,你打开有关新闻经济频道全是期望房地产升温的报道,全是给房价辩解的,全是报道什么地方土地竟拍创高价破纪录的内容,真的是一片歌舞升平,因为土地价格的提升最能反应政绩,充分说明国家和一个城市的内涵,但谁究竟在买单,这样的政策就是祸国殃民,之所以腐败蔓延,就是这样的政策和宣传造成的。
  曾几时中国经济频道是正派经济学家的声音,厉以宁,张维迎,曾几时也是中国业界脊梁的声音,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希望的刘永好,TCL的李东生,格兰仕的李明珠,但是回想这两年是谁,是任志强,是地产大亨的身影。确立中国民族工业的人不是最富的,中国最富的人在地产商,其实这一切很好理解,政府凭借地产商得到了好处,实业界的人丰富了国家的内涵,提升了民族的魅力,但对执政党的官员来说并没有卓著的贡献,媒体更是得到的好处寥寥无几。
  好不容易从轻描淡写的抑制有了羞羞答答的遏制,还是局部城市。其实中国高房价的大火已经蔓延是神州大地的每个城市的角落了,但总的来了千千万万的网名口诛笔伐的抗争总有了一点反应,的确应该放炮庆贺一下。至于结果怎么样还不能想象,因为中国历来高层强硬的政策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何况在房地产问题上地方政府具备实权的官员都是既得的利益获得者,并且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也就是说已经病入膏肓,怎么可能期望一下子康复呢?或许还会流于形式,会夭折的。其实一点也不怪,错误的行动一定要付出严重的代价,社会问题历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解决。只是要明白,对待社会问题一点都不能冲动,也不能忽略经济规律,更不能不在乎老百姓,不是问题严重了才解决,一个聪明的政府一开始就可能想到一种政策的实施可能出现的后果,所以也从一开始就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和中国中医的汤药一样,也和中国中医的理念一致防范于未然,讲究调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