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下半年,美国结束了为期十年的高速增长期,2001年经济开始衰退。
而9·11恐怖袭击更是给了美国经济致命一击。之后,在一片哀鸿中,当年的口红销量却翻了一倍,而化妆品产业相关工人数量明显上升。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又一次给“口红”带来了市场。
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
却是丝袜化妆品和电影大发展的时代
比起其他昂贵的消遣,人们更愿意花钱在便宜的娱乐项目上
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
现在,国内越来越火的美妆博主们,每天被种草的猪猪女孩们,不仅仅是因为大家对自我投资的意识提高了,更是因为经济不景气下的“口红效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娱乐圈火的特别轻易。
似乎流量小生小花层出不穷,综艺上线不断,随便拍个ip电影电视剧就能赚钱。
正式因为娱乐产业是“口红效应”这一经济效应下最大的一只“口红”。
 
图源:微博
美国经济崩溃了,世界经济崩盘了,而好莱坞就在这个时候发挥他强大的造梦功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正是好莱坞的腾飞期。连好莱坞自己都表示,只要美国经济不行,就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经济不行的美国人,没钱去消费,就去看电影。而那段时间却是创造了几部名留青史的电影。譬如1939年的《乱世佳人》。
而当时也使几家电影公司发家致富,譬如现在还在为全世界人民造梦的迪士尼。
 
图源:Duchess of Disneyland
伍迪·艾伦拍过一部影片《开罗紫玫瑰》,讲的是金融危机中人与电影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的美国。片中主角西塞莉娅是个典型的劳动妇女,白天在餐馆洗盘子,晚上则要面对毫无情趣的丈夫。
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看电影——一遍遍地看一部名为《开罗紫玫瑰》的爱情片。
 
图源:时光网
忽然有一天,奇迹出现了:片中男主角走下银幕。他与西塞莉娅相爱了。只可惜,他是个虚幻的人。
这个世界没他的位置,最后,他只能飘回片中,淡出人间。西塞莉娅呢,继续坐在银幕下面,看他表演,笑中含泪。
或许,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即使它是一个精心包装的梦,和现实世界有着无法突破的距离,人们还是甘愿沉迷其中,不愿醒来。
 
图源:Peoples Bank Theatre
尤其是在一个信仰没落,颓废喧嚣的时代,电影最能给人安慰,成为逃避现实风浪的港湾。
那个时代也造就了当时美国的“国民偶像”秀兰邓波儿。
 
图源:百度百科
明星也是一样,明明遥不可及,粉丝们却还是紧随身后。追星或许不是为了明星,而是填补自己内心的孤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经历了7次金融危机,而其中5次让当年的电影票房反而强烈攀升。
美国经济萧条,永远是好莱坞的创作动力。
无论是疗伤系的治愈歌舞片,还是反映现实的严肃剧情片,好莱坞总能从不安的时代中发掘灵感。
最著名的,当属派拉蒙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中拍摄的《教父》系列。1972年《教父1》上映,这个充满了“玫瑰血腥”的黑手党故事,几乎成了之后全世界“黑帮片”的代名词。
 
图源:IMDB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活压力会增加,沉重的生活总是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
2008年经济危机时,《歌舞青春3》《马达加斯加2》这种轻松愉快的喜剧片,也大受欢迎。
相比于严肃的电影,更多人选择轻松愉快不用费脑子的电影。
尽管电影电视娱乐,属于不用花太多钱的娱乐项目,“内容之上”依旧是铁律。
“口红效应”给了娱乐作品一个火的机会,但是,真正能被观众喜爱的作品还是需要用心。就像今年用心制作的《我不是药神》。
中国电影这张大饼人人都想分一口,但现在分食的人也越来越明白,只有好作品才能被市场留下。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产品也可以充分利用“口红效应”:
首先是所售商品本身除了实用价值外,要有附加意义;
其次,商品本身的绝对价格要低;
再次,商家要充分利用情境来引导消费者、引爆消费欲望。
在经济萧条时期,奢侈品、高档品的需求和消费无疑将削减,而生活必需品则不然。经济危机对房地业是一场灾难,对轻工业、纺织业却可能是最大的福音。
吃点好的,买点好看的衣服,买点小家电,花销虽然不大但是提升了生活品质。
这也就是拼多多如今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图源:搜狐
此前火起来的拼多多,就是看上了这个商机,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把自己做成了奇货可居的大口红。
对于在拼多多上消费的人来说,买到了什么可能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用少量的资金得到了消费的心理安慰。
金融危机时期,日本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作为圣诞节和新年的礼物,成为日本玩家迎接新年的伴侣。
 
图源: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