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纵交叉的社会与历史中,为什么有的家族绵延数十代,兴旺千百年,而有的家族却在短暂的辉煌中悄然谢幕?
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也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始出处。
道德传家久。《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句,能成为古今家训中的高频句子,似乎也说明了这点。
在每个具体的家族和家庭生活场景中,家训是治家的智慧;在家族和家庭保持延续的长河里,家训又是传承的智慧。
一
明·王阳明家训
01.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学习,没有比先立下志向更重要的。不确立志向,好比栽树不栽培它的根而徒劳地对树木培土浇灌,劳苦却不会成功。
02.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认错。
二
明·姚舜牧家训
03.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教育子弟,关键是培养其朴素、踏实的德性。
04.无哲不愚。
愚是外在的表现,愚是形似简单,实质大彻大悟,掌握了事物基本规律的的表现。
三
明·吴麟徵家训
0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06.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年轻时,机会多的是,来日方长,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多读书,加强自身修为才是首要的。
07.不合时宜,遇事触忿,此亦一病,多读书则能消之。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四
明·吕坤家训
08.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淫与暴。
积德、勤俭可以兴家旺家。败德、妄为必定败家亡家。
五
清·王夫之家训
09.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
不要因为别人言语、礼节上的一点疏忽而记在心上,有度量才能与人相处和睦。就算对人有看法,最好当面说出来,不要放在心里以积累怨恨。
六
清·郑板桥家训
10.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
做一个好人,远远比做一个成功人士来得重要。
七
清·汪辉祖家训
11.多言宜戒,直言亦不可率发。惟善人能受尽言,善人岂可多得哉?
言多必失,也不可说话过于直接,只有修养高的人能接受直率的批评,但是修养高的人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