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78 0
2009-12-23
作为正在转型的原全球最大PC集成制造商,戴尔的2009年在中国的布局,可谓非常忙碌。

4 月,戴尔在中国全面引入直供零售模式。其产品不仅进入国美苏宁这样的零售连锁店,也进入美承、恒昌,以及和雍旗下的几百家PC零售店渠道。6月,戴尔将全球游戏电脑品牌Alienware引进中国,随后陆续发布了Alienware的6款游戏电脑,这个品牌的电脑专卖店也已经在筹备开业,为的是在中国年轻的游戏人群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9月,戴尔的全球第一家旗舰店在上海百脑汇卖场开业。毫无疑问的是,戴尔已经正式进入IT卖场与惠普联想贴身肉搏,截至三季度末,戴尔在全国的零售店已经超过了800家。10月,戴尔收购IT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之后的一个月,就通过佩罗把管理咨询公司毕博旗下的中国业务收入囊中。11月,戴尔的首款智能手机mini3i在中国正式发布。

以上看似零乱的步伐,却都围绕着戴尔在中国长期以来的问题——戴尔缺乏消费市场经验和戴尔软件与服务的短板。

过去几年里,当戴尔的老对手惠普公司已经在中国推行网格化渠道战略,深入到中国四到六级市场的时候,戴尔仍然在直销模式的“变”与“不变”中挣扎;同样,当服务已经占据IBM、惠普大部分收入的时候,戴尔的形象仍然是一个“硬件厂商”,这都让其饱受痛苦。由于79%的营收来自于商业销售经济不景气使大量企业和政府部门缩减采购开支,戴尔也丧失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戴尔大企业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3%,中小企业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9%,虽然消费和服务收入增长势头不错,但基数太小无法扭转下滑趋势,公司净利润则同比下降了54%。此时,戴尔在全球PC厂商中的座次已经滑向了尴尬的老三,不仅远远落后于老对手惠普,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也被中国台湾厂商宏碁超越。

为改变下滑趋势,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自2007年重任CEO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修正了自己开创的直销模式,重建分销渠道,通过并购在数据中心设备市场进行扩张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在戴尔内部,曾经被认为是鸡肋的消费业务,已经成为戴尔转型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棋子。与此同时,中国区在戴尔全球战略中地位也逐渐凸显,第三季度,戴尔在中国的销售额比上财季增长了20%,同比增长了8%。中国不仅已经成为戴尔收入第二的国家,更是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眼中2015年后全球最大的IT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也是其消费业务的最佳试验田,从2007年第四季度至今,戴尔在中国消费市场的份额也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从不到4%扩大到10.1%。 从渠道做起

杨超是戴尔公司的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消费业务总经理,两年前,当他从摩托罗拉来到戴尔负责大中华区消费业务时,面临的是一个艰难的开局。戴尔公司的消费类产品在国内市场只有不到4%的份额,销售队伍除了负责直销的五六百人之外,还有一个专门负责体验中心的小团队,没有国内零售渠道经营经验。

戴尔之前一直是直销,在美国没有IT卖场,不做渠道和分销,那么在中国如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改变单一的销售模式?另一方面,中国一二级城市IT市场接近饱和,戴尔如何找到立足之地?作为PC行业的门外汉,这些都是他必须衡量的问题。

上任后的一个月,杨超首先引进了戴尔在美国直供卖场的模式,通过苏宁国美连锁店面进入全国145个城市消费市场。接下来,在占有中国70%以上市场份额的IT卖场,他采取与直供业务没有太大冲突的方式,神州数码作为戴尔的全国总代理,由戴尔直接管理零售店面。“我们同时开店招人,去年一年到现在,我们每天有十几家二十几家的零售店在开业,全国零售店超过了6000家。”杨超回顾整个零售渠道拓展过程时说,“戴尔高层认定IT卖场这块业务是当时市场的主流,在我们去年三四月份正式推动和神州数码的合作,感觉非常顺利。”

但杨超最大的困难是人手短缺,他开始大量招兵买马,抽调体验中心的团队,并且从所有消费行业挖掘有过零售销售运营经验的人,真正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