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解释,一种认为需求量大,固定成本摊低,平均成本下降,故价格下降。另一种认为赶潮流,先睹为快,显示出对商品的评价比较高,卖者据此收高价。哪个更有解释能力呢?
我认为是后者。已经投入的,不是成本了,对现在的定价无关了。现在的价格,是由竞争决定的,具体来就是由供给竞争与需求竞争的程度决定的。张五常的<中国经济制度>,大陆版,首期印制的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供给量一定,首版的书,不考虑信息因素,需求肯定是越往后越小的,也就是说先期需求竞争比后期的程度高,所以,先买的价格高。像大家说的衣服、电影、手机等等商品,都是同样的道理。
第一种解释是成本决定价格的解释,我认为是不对的。正确的分析逻辑是竞争定价,价定成本,否则与经济学理性公理假定有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