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近日创下了近三个月来的新高。这得益于美国
经济复苏迹象的增多,更得益于对
美联储可能提前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与美元指数新高相对应的是,美国11月工业
生产增幅创三个月来最大涨幅,而美国劳工部公布11月份
生产物价指数,显示按月上升1.8%,也是3个月以来的最大升幅。
不少人士将
美元反弹看作是
市场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因为美元反弹意味着美元
资产和美国市场重新获得市场认可,并将吸引全球流动性从
新兴市场向发达国家市场回流。
当前是这种情况吗?
看上去还不像。美元的反弹主要反映了两点新变化。一是美国经济出现了超预期的变化,市场认为美联储会提前采取退出行动,这意味着市场上的美元
供给会更早减少。二是全球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增加了对美元的
需求。
就供给面来说,美元总量还未真的减少。美联储会选择先逐步结束特殊流动性工具,之后才是启动加息周期。这个政策退出次序和时机的选择,和
欧元区相差不大,会比日本提前,但却明显落后于澳大利亚以及北欧
经济体。相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
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的步伐会更慢。
单就
利率因素来说,决定全球
资金流向的不是美国利率的绝对水平,而是美国利率相比别国利率的
利差。从加息时间表来看,美元走强的基础并不稳固。因为,有很多国家的利率会早于或者和美国同步提升。
那么,需求方面的因素呢?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美元地位受到挑战的议论很多。在
计价货币职能上,中东国家讨论过用非美元计价的可能性;在交易媒介职能上,以
人民币为代表一些
货币正在扩大交易
结算的使用;在储
备货币职能上,人们也提供了用非主权国家货币充当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即便现状一时还难以改变,不少国家也在试图减少美元在储备总量中的比重。
除此之外,美元的还有一种职能
需要关注,那就是美元的
投资功能。美元是唯一能够提供足够市场流动性的货币。这也决定了对美元的需求将随着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重新加剧而不断增加。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指,盈余国家还会不断积累起
外汇储备。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与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复苏是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国家非常看重积累外汇储备,主要原因还不是
重商主义教条在作祟。重商主义认为,
贸易盈余意味着赚国外的钱,是一国
财富积累的重要途径。更主要的原因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可以正确指引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外汇储备在很多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
亚洲金融危机中,外汇储备的匮乏让一些国家屈服于
国际游资的肆虐。
这些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地以主权
基金的形式,进行
收益更好的专业投资。而这些投资在很大比重上,还不得不依赖美元这个载体。这将对美元构成支撑。结果,如果说美元
长期存在
贬值趋势,但这个趋势将是十分缓慢的。反过来说,即便大多数人都赞成
美元长期将式微,但却没有出现集中抛售美元。
总结一下,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一些国家努力积累起外贸盈余,并进行集中
投资管理,同时由于美元
资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全球领先,使得这些投资活动主要限于美元资产,这种
投资需求将对美元构成支撑。
这个
机制将在
经济复苏进程中再度强化。这使得以当全球
贸易活动重新活跃时,对美元的需求将会增加。
那么,美元的好消息,真的是
A股的坏消息吗?首先,从利差因素来说,并不一定,因为中国至少紧随
美联储启动加息。其次,如果说,美元升值是其
需求增加引起的,那么美元的走高,并不意味着A股的
利空。因为,部分美元需求可能来自中国出口增加,而中国出口复苏则是中国经济
基本面彻底好转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