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资产质量因素
1、不良贷款偏离度
不良贷款偏离度=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指标低于1说明五级分类真实,高于1说明不真实,偏离越大说明分类越不真实。
之所以把这个指标放在首位,是因为它是资产质量分析的起点和基础,在资产质量分析中处于最重要地位。
大行的资产质量明显更为真实,除交行外,其它的不良偏离度均远小于1。股份制银行很多偏离度超过1,可以说,股份制银行隐藏了很多不良资产,通过少计提拨备进而虚增了很多利润。
其中,建行逆天的偏离度58.5%,农行68.5%,招行79.6%都非常优秀,特别是建行资产质量已经与同业拉开了巨大的差距,隐藏巨额利润。
2、“不良+关注率”
“不良+关注率”=(不良贷款+关注贷款)/全部贷款
从“不良+关注率”指标看:1.不论大行还是股份制,2017年该指标全面下降;2. 大行“不良+关注率”普遍比股份制银行要低;3.在大行中,建行、中行、招行更为优秀。
3、逾期贷款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率
逾期贷款和逾期90天以上贷款数据难以做假,说服力更强。
从逾期贷款占比看,大行依然优秀于股份制银行,这种差距比“不良+关注率”指标的差距要显著得多(侧面反映出股份制银行有五级分类不实情况)。并且,在大行中,建行再次胜出并遥遥领先。
从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看,得出一致结论,建行资产质量在六大行中是最好的,交行、农行的逾期贷款率和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率均较高,但边际改善力度很大。招行在股份制中领先,但与其它大行相比有一定差距,差距在逐渐缩小。
4、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这一指标更可以看出来,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已经连续两年以较大幅度下滑,行业资产正在大幅好转。大行间指标相差不大,最低的是招行、中行、农行,而建行和工行略高。
5、拨备覆盖率
招行的拨备覆盖率在行业内处于第一梯队,大行中农行拨备充足(208%),建行其次(171%),工行、中行、交行均接近150%的最低红线,这是值得警惕的。
结论3:一般认为,建行、工行处于四大行第一梯队,市场给的估值也相当。但从资产质量角度看,建行已经与招行共处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的工行全面拉开差距。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良分类更实,建行偏离度58.5%、工行80.9%;二是计提拨备更充足,建行171%、工行154%;三是从四大高阶数据看资产质量更好,“不良+关注率”建行4.32%、工行5.50%,逾期率建行1.3%、工行2.1%,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建行0.9%、工行1.3%,正常贷款迁徙率建行2.31%、工行2.70%。农行的特点是资产质量虽不是最好,但边际改善力度是最大的,未来增长空间同样可期。
五、其它补充指标
1、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总额与加权平均风险资产的比值,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产扩张能力的核心基础,由于资本充足率紧箍咒的存在,银行不能无限进行资产扩张。
资本充足率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以建行资本充足率15.5%和中行14. 2%为例测算:
假定二者没有资本充足渠道,只能消耗现有资本直至11.5%监管红线,则建行尚可新增风险资产空间为7.73万亿,而中行仅为4.57亿,二者相差2.16万亿,如全部发放贷款以2%净息差计算(实际建行的净息差比中行更高),则会造成净利息收入差额约430亿。
资本充足率方面,建行和招行资本最为充足,然后是工行、中行,农行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建行、工行最为充足,然后是招行,最低的仍为农行。
2、ROE/ROA
ROE排名:招行、建行、农行、工行、中行、交行。
ROA排名:招行、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
3、成本收入比&人均创利
成本收入比率是银行营业费用(业务管理费+其他营业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人均创利则反映银行整体人员工作创利效率。
从成本收入比看,工行成本收入比最低,建行居第二位,而农行、交行、招行均超过30%。
从人均创利看,招行最高达到97.75万元,五大行里交行和建行排名前两位,人均创利最低的是农行和中行。
结论4:从补充指标看,招行、建行、工行又一次胜出,且建行基本上各方面指标优于工行,更与第二三梯队银行拉开差距,资本充足率优秀极为显著,ROE、ROA保持在高水准,人员效率和成本控制指标领先,进一步支持前面的结论。
六、估值
近年来,中国大型银行估值中枢在1倍PB上下,当前更是低至0.9以下。从企业经营质量的角度上看,五大行排序应当为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和交行。目前市场相对估值排序为:建行(1.01)、工行(0.98)、农行(0.89)、中行(0.77)和交行(0.69)。
综上分析,我的观点是:
一、从行业看。
大型银行相较股份制、城商、农商银行有三大优势:资产负债表稳定,抵御去杠杆和强监管冲击;不良资产加速出清,数据验证资产质量拐点显现;负债总量、结构、成本更优,推动净息差回升。大型银行整体低估,未来估值中枢上移是大概率事件,当前中小投资者可以采取重指数轻个股策略,买入大型银行占比重的ETF指数。
二、从个股看。
1、建行被称为大行中的股份制,既有大行的稳健又兼具股份制的灵活,其在资产质量、净息差、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全面胜出,这种领先优势的幅度被市场低估了,相对工行和农行的溢价较低,存在个股间的相对低估,所以在我的买入排行中建行毫无疑问居于首位,考虑到估值因素,投资价值已经胜过招行。
2、农行之所以估值低,是因为2015年以前其资产质量恶化,但这一情况在2016年开始出现转折,在2017年继续迅速出清,其边际改善的力度非常大,市场估值并没有随之提升,目前资产质量已恢复至接近工行的水平,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3、工行的相对估值一直与建行相当,可能市场给予了其宇宙第一大行的规模溢价,但论经营质效,其与建行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个人认为工行不存在明显的低估,与农行投资价值相当。
4、中行、交行落难两兄弟,个人认为市场没有冤杀,资产质量问题积重难返,需要很长的时间消化,而净息差的问题反映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目前来看与其它三家差距可能继续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