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 15:19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闻背景:近日,武汉大学对武汉市300多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年级农民工子弟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初中毕业后,选择继续上高中的同学只有18%,而上技校和职高的占72%,10%选择直接去打工。农民工子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认为学习意义不大。(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仅看数据,我不认为农民工子弟大多选择上技校和职高有什么不正常,正如同我不认为城市子弟都选择上高中就是正常。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上不上是个人选择,此其一。其二,上技校和职高不是失败的证明,在一些发达国家,70%的学生都会选择这个方向。
不可否认,人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愿望,在任何国家,上高中然后读大学,都是向上流动的较好方式之一。如果社会成员不论社会地位高下,该有的福利、该获得的保障都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那么做产业工人与做官员、当教授都一样体面有尊严。
相反,假如福利和保障因社会地位和职业身份的不同有较大悬殊,甚至是霄壤之别,那么自然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削尖脑袋要上大学、考公务员,上技校和职高反而被当作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我认为,根本问题正在于此。
此外,个人能力有差异,个人理想也有不同,但社会需要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竞争条件,同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会不会造成农民工子弟向上流动的条件和机会不平等,也值得思考。 文/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