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2468 1
2009-12-29
 一、引言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但能营造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氛围,还能够减少巨额的管理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管理企业。我国国有企业是我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要加强企业管理,使国有企业基业长青,就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
  21世纪企业的竞争已经到了区域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能够更好地以人为本,如何能够激发和凝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自动性和创造性,正在成为国有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凝聚员工的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和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该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对企业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实践表明,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导向性。企业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企业精神、行为规范等能引导员工的行为取向,能把企业员工的行为动机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对于解决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等,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企业目标是引导员工统一行动的一面旗帜,使广大员工明了企业追求的目标。也就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并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奉献。因此,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应该融进企业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企业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人力资源发挥巨大的潜在能量。
  2.约束性。企业文化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一个企业的内部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准绳。当企业中个别员工的行为与企业中约定俗成的东西不一致时,这种氛围的感染力便会对他造成一种压力,使他不得不与大多数人趋同,进而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以达到与企业整体环境的协调一致。
  3.凝聚性。企业文化能够从企业的各个方面将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一种向心集中、聚合、凝结的合力。
  4.激励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员工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崇高的群体价值观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企业员工的精神需要获得满足;企业对员工作出较大贡献和业绩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企业就是通过树立榜样,立典型、评先进、营造良好的企业风气,从而对广大员工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5.辐射性。企业文化不仅在本企业发挥作用,而且还不断向社会发散和辐射各种企业信息,使人们对企业的名称、标识、产品、服务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助于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美誉感和信任度。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文化不是一时的经验总结或人们的随意思考,而是企业通过长期的实践提炼而成,企业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1.营造和谐氛围,员工全面参与。目前许多企业存在一种片面的认识,即认为企业文化是高层文化。其实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它必须要得到企业全体成员的认同。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文化。广泛在各层面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提出各方意见,然后加以提取精华部分整理并加以宣传学习,让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到它是大家共同创造,来自员工群体,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实施较易受到全体员工的欢迎和接纳,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提供相关支持,搭建有形平台。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装饰品,它扎根于员工融于企业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各种庆典,群众性活动等,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障。
  3.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外围支撑。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制度在实施。企业制度是制度规范性和创新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为使企业文化能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的创新要破除旧有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循环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努力使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
  4.挖掘典型人物,引导全员进步。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应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习有典型;并且让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其他员工,让其他员工都要以榜样为学习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争做先进、楷模,上下相互竞争的你追我赶的积极状态。
  5.领导身体力行,积极示范传播。领导示范就是企业领导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要让员工知道,领导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提出者,更是企业文化的杰出体现者。领导示范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中,首先领导要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依据目标要求制定年度计划,突出重点。其次领导自己要相信企业文化的作用,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追求,推崇,传播和捍卫,以影响,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6.铸造宣传阵地,强化激励机制。文化网络是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及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也体现在企业各种行为的成效中。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根本措施。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能够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这是检验其成败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激励调动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互动性,使企业文化发展得生动活泼,蔚然成风,取得实效。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终身不变的,它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地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建设适应时代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摒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任军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6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30 19:11:41
好资料!我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