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喜欢在文案中讲故事,比如说台湾全联超市推出的“全联经济美学”系列文案,百度的品牌形象文案“每个问题背后,是想做更好的心”,还有支付宝为宣传城市生活服务功能推出的系列文案。这都说明,有故事的文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但故事要怎么讲才吸引人,我觉得一个好的开头尤为重要。
故事开头的四大原则
其中,开头的首要原则就是引出主题,假设你想讲一个团聚的故事,那么你的开头可能就要从分离说起,而不是去讲一个相关性很低的事件。在此基础上,一个好的开头还要足够新颖独特。一个故事的成色取决于开头的质量,如果你的开头很普通,淡得就像一杯白开水,这很难勾起用户的探知欲。
开头的第三条原则是情感真切。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他会在故事的开头就让你感受到他的真诚,哪怕这是一个大开脑洞的故事,他也会让你相信似乎确有其事。除此之外,开头切忌冗长复杂,最好是短小精美。如果字数太多,一来不方便阅读和提炼信息,二来很难让人产生美的观感。
写好开头的两大技巧
首先是巧设悬念。第一种方法,倒叙冲突法。可以从一个故事最高潮的场面开场,先提醒你的读者,这个故事里最大的冲突事件或人物矛盾是什么,然后再把故事拨回到正常的叙事时间,慢慢地解释它的起因、经过、发展。
举个例子。台湾大众银行早年出过一部系列广告片,叫做《不平凡的平凡大众》。我们倒回去分析一下它的文案,比如说这个系列中有一部叫做《母亲的勇气》,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一个老妇人,因为携带违禁品,在委内瑞拉机场被拘捕了。”
这个开头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它制造了一种紧张、冲突的氛围。因为此时我们已经知道了事件的结果,就是老妇人被捕了。但是对于其他关键信息,我们仍然一无所知,比如老妇人为什么会携带违禁品?她是明知故犯吗?她为什么会出现在委内瑞拉?当我们的心中产生很多的疑问,并对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感到紧张好奇时,悬念就由此诞生了。
比如说箭牌衬衫有一则文案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的朋友乔?霍姆斯常常说,他死后愿意变成一匹马。有一天,乔果然死了。”
听到这样的开头,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人死后怎么可能变成一匹马?首先,故事从“乔生前就想变成一匹马”开始,抛出了一个悬念,勾起你的好奇心。接下来,“乔果然死了”这又是一个更大的悬念,激发你探究原因的兴趣,乔到底是怎么死的?
紧接着,故事继续展开,通过和已经变成了一匹马的乔共同探讨他的死因,最后得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结论——乔是因为劣质衬衫的领子收缩,才导致窒息而死的。是不是很令人意外?
回过头来看这篇文案的开头,这是一个很有创意也很诙谐的开头。人变成了一匹马,这显然与我们的常识不符,但这听上去却很有悬念。正因为这个开头是一道超纲题,我们从未接触过,所以我们猜不到故事的开头,更料不到结局。
写好开头的第二大技巧——开门见山,直入情境。这和设置悬念就完全不同了,它就像一个心里藏不住话的孩子,见到你,就忍不住想告诉你他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事。
有一部广告短片在社交网络上刷了屏,它是陈可辛导演全程用iPhone X 拍摄的,名字叫做《三分钟》。在这个文案里,陈可辛讲了一个春运的故事,一位列车员母亲过年期间在列车上值班,只能利用列车靠站的三分钟与儿子相聚。这篇文案就是从这个母亲的视角去写的,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跑的这趟车是从南宁到哈尔滨的,是全国最长的一趟,一班跑六天。连着好几年都是过年值班,就错过了跟儿子一起过年,只能让我妹帮忙照顾他。
听完了文案的开头,你会发现,它直截了当地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母亲、儿子,还有妹妹。时间是发生在春节。地点是火车站。起因是母亲工作太忙,无法与孩子相聚。短短几句话就把这些事件要素都交代了清楚,你也因此很快就进入了它构建的一种春节情境中。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开门见山式的写法。
开门见山的手法,总结来说,就是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营造一个带有情绪、味道的情境。
想要写好一篇故事型文案,开头很重要。一个好的开头,需要引出主题,它应该是新颖独特、情感真切、短小精美的。
文章来源:
儿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