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到2000年中报之时,中经开似乎已经从东方电子的前10大股东中全身而退。但是一个新基金取而代之,成为其第六大股东,即基金景宏,它持有东方电子8 970 824股,占总股本的0.98%。到2000年末,基金景宏的持股已达10 669 512,占总股本的1.16%,另一只景字头的基金景福也因持有2 737 848股东方电子,成为第九大股东。到2001年6月30日,这两家基金仍然分别为东方电子的第七和第十大股东。基金景宏与基金景福均系大成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两员大将,而中经开正是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之一,中经开同时也是基金景宏的上市推荐人和发起人之一。
中经开到底持有多少东方电子?来自东方电子内部的消息人士回答:“说不清楚,只知道很多很多。”中经开在东方电子上到底获利多少?这位人士同样回答:“说不清楚,只知道很多很多。” 
 中经开作为投资者,当初看好东方电子,大量买进,如今看淡,大量卖出,似乎无可厚非,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作为东方电子实际上的大股东,中经开与东方电子一直“亲密接触”,这种良好关系持续到2001年年初。
从1999年12月27日东方电子职工股上市当天收盘价16.02元算起,经过26个交易日,2000年2月17日东方电子股价最高达45元,涨幅 180.9%。在该波行情中已经赚得钵满盆圆的中经开等机构并未因此满足。据知情人透露,当时证券市场疯炒网络高科技题材,中经开等机构先后到公司,质询东方电子为什么不投资网络。
随后,2000年3月8日,在《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上,同时刊登东方电子的董事会公告,称: “2000年3月7日,二届九次董事会会议在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如下决议:拟投资人民币1亿元在北京成立北京东方网络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本公司控股子公司,成立后将在网络基础建设、网上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三个层面,分阶段投资发展,将采取合作、兼并、自主开发等多种模式发展网络信息产业。业务发展方向以现有的电力行业和专业为基础,同时扩展到广阔的其他行业及方向。” 
 但是直到2001年东方电子的中期报告中,前景被描述得如此光耀的网络项目仍然下落未明。据东方电子的内部人士透露,此项目从来都没有实际运作过,它只是公司当时的一种意向。
东方电子的股价4年间飙升60多倍,公司本身自然也是大获全胜,东方电子的造富运动一直被视作资本市场的奇迹。 
 1999 年12日27日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23246.73万股上市,当时东方电子流通股不过14385.27万股,也就是说当天东方电子的流通股总量陡增 161.6%,但市场对此毫无惧色,并没有将其作为公司的重大利空。当天东方电子成交量达到3794.88万股,换手率超过10%。也就在当天,东方电子轻而易举就诞生了数个百万富翁。
如果没有二级市场上的出色表现,东方电子内部职工的获利恐怕要打折扣。当年东方电子有3450万股内部职工股,发行价1.6元。除1997年与新股上市20%,在3年后2760万股职工股因历年送配增加到23246.73万股,股本增加742.27%,成本不到0.2元,这样,这部分数量巨大的廉价股票上市后最少增值80倍,最多可达200多倍。
至此,无论是中经开、别的机构,还是东方电子本身,都在东方电子二级市场上所向披靡地征战中硕果累累。
表面上看起来,中经开与东方电子十分默契,但就在2000年年初的网络热潮期间,中经开就已经有暗暗出货的迹象。东方电子在这期间的两则风险提示公告似乎能有所印证。 
 2000年1月8日,东方电子公告:该公司股票价格近日异常波动,股价已连续3日达涨幅限制。2000年2月22日,东方电子又公告:该公司股票价格近日异常波动,股价已连续3日达跌幅限制。两次公告间隔仅一个月。这仅仅是不和谐的开始。
之后,东方电子鲜有像样表现。但一方面中经开手中的筹码还很重,另一方面中经开与东方电子的不协调仍未停止。东方电子2000年年报称,公司拟10送6。据东方电子内部人士透露,年报刊出后,中经开等机构大为不满,认为东方电子未与其商量,二者矛盾激化。 
据悉,此间曾有新机构准备进场接货,并于2001年6月5日,在东方电子没有任何新闻由头的情况下,在某证券报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东方电子(0682)一枝独秀高成长典范》一文,提及东方电子“斥巨资设立北京东方网络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前景广阔的网络产业,拓宽公司的发展领域”等举措,并称“这些举措为公司未来继续保持旺盛的经营活力和高成长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保证了在可预见的将来公司的行业垄断地位将无可撼摇,仍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然而中经开去意已决,终于,7月13日,东方电子先于大盘整整10天开始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