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化昌盛。不仅是男子人才辈出,也出了不少名媛。当时有号称“南唐北陆”的绝代名媛唐瑛和陆小曼。而这二人,又与当时极盛名的公子哥宋子文、徐志摩、胡适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别是陆小曼,连胡适都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她善文能画,还擅长戏剧,深谙昆曲,可谓是多才多艺。只可惜,因这“交际花”的名声,人们却只看见了风月,却看不见才情。
绝代芳华,备受争议
如果我生得如陆小曼一般家世显赫,天生丽质,那我也一定张扬若斯。既然被上天赋予了美貌和智慧,为何要藏着掖着呢?一个年轻姑娘,一定是非常有学识,才能被顾维钧赏识,聘她为外交翻译。
试想,这样一个受过现代教育,又非常聪明衣食无忧的女孩子,怎么可能安于父母之命的婚姻?况且与她婚配的王赓,是一个传统守旧、一心功名的人。一个才情高资的女子,与一个木讷守礼的丈夫,想来就并不合适。更何况,陆小曼又岂会是一个安于家事的人。
木讷的王赓一定不会想到,是他亲手将自己的妻子推给了自己的朋友。他没有时间陪陆小曼到处游玩,便推徐志摩出来,让他陪陆小曼。却不想这一下天雷勾动了地火,让原本就叛逆的陆小曼生出了反叛之心。徐志摩亦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当初坚决要离婚,也不是因为发妻张幼仪有多么不好,只是不是自己出于本心罢了。
一个有才情的名媛与一个著名的才子相遇,两人虽各有婚姻,却都是情窦初开。据陆小曼在《爱眉小札》中回忆:
“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为我娇慢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
于是她和他拼死拼活地要结婚。其实他们也并没有如何的大逆不道。可能是徐志摩多情、陆小曼张扬,方才生出许多争议。同样是“婚内出轨”,瞿秋白和杨之华就没有这样的争议,一直是革命先驱的形象。可陆小曼却一直是个异类。从她遇见徐志摩开始,一直到徐志摩早逝,她年少孀居,被徐志摩的亲友指责,可却从不为自己辩驳。她对徐志摩爱之深,恐怕于世无二。
洗尽铅华,平凡一生
1931年,年仅36岁的徐志摩坠机身亡。起因是徐志摩北上工作,而陆小曼却不愿一同前往。所以亲友一概指责陆小曼,如果不是她,徐志摩也不会因为一场空难,英年早逝。徐志摩多情,与很多女子有亲密或者暧昧的关系。凌叔华保存着徐志摩的日记,却因嫉妒之心,一生不愿给林徽因看一个字。而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将一块失事飞机的残片挂在床头,一直到去世。
作为妻子的陆小曼又如何呢?
徐志摩遇难之后,陆小曼此时究竟悲伤到什么程度,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陆小曼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志摩的遗体,被朋友们和家里人死命劝住了。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一幅山水画长卷。那是陆小曼的代表作,而徐志摩竟随身携带着,可见二人夫妻情深。
她给徐志摩题挽联:“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从此素服简衣,不再出去交际。将出版徐志摩的著作当作毕生事业,潜心作画。几十年间,苦心孤诣。
陆小曼对待爱情,是非常专一的。此后她终生未嫁,即便与翁瑞午闹出些不成体统的交情,却从来没有辜负徐志摩。
陆小曼不是传闻中薄情寡恩的交际花,而是才情独厚的才女。当然,那些男人欣赏她又诋毁她,只不过是她太夺目,让男人们都失了面子。
文章摘自:
有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