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10-1-30 13:59:16
read2010 发表于 2010-1-29 19:35
        金融体系的定义你可以去查货币银行学的定义。金融体系指投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美联储、分销债券的财务公司,包括此次与次贷危机一切有关的金融市场的主体。
在理论上,货币当局只能作为经济体的外生存在,而你上面说的这些投行、商行、保险公司、分销公司等等,都是经济体的内部,这就彻底把我的问题讲岔了。你这样把货币当局和商业金融机构混为一谈了。
我的问题的就是在追究货币的由外及内的路径与方法,我称之为“经济体的货币入口问题”。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是谁在给造币厂厂长下生产指令、生产量是何确定的、生产出来的货币送给了谁,以及这套制度的合理性。
你如果懂,不妨给大家讲讲。别怕累,诲人不倦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17:59:17
大师啊,源于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18:50:00
楼主你太有才了。角度奇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19:43:41
chaos0301 发表于 2010-1-27 14:04
现实经济当中也是如此,经济无论如何发展,只要没有从货币当局那里得到新的货币,最终会计账目上的总盈亏都是零。
-------------------------------------------------------------------------------------------------------------------------------------------------
请问从货币当局那里得到新的货币通过什么渠道?
一个国家知道这个渠道的人恐怕不多,我们只有理论推导了。
我们几位经济学同好曾经联名提倡“按人发钱”。
我个人更主张将社保作为经济体的货币入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22:26:52
打麻将图的是娱乐,这也能说一大堆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02:02:10
大家辛苦了。。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08:10:19
经济体系的货币入口有三个:信贷、结汇和国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11:03:08
恩,大虾们各抒己见 对只学课本的确是个颠覆 只有运用到实际才能更深切的学习书本 学习了~难得我从头看到尾啊,思想碰撞的火花很激烈~呵呵 必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15:42:29
好贴,顶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18:32:12
才华横溢,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19:53:11
read2010 发表于 2010-1-31 08:10
经济体系的货币入口有三个:信贷、结汇和国库。
你还是没有看到我说的问题是什么。
1、信贷,是要收回本息的。货币当局向经济体用信贷的方法输入货币,这不是货币的发行,如主帖所说,由于经济体没有货币内生权,不可能有任何利息回流。
      商业金融机构都可以搞信贷,但这不是货币发行。借贷的货币有权(按照契约)收回,而发行的货币是货币所有权的转移,不能收回。
2、结汇,这不过是把不同的经济体当做一个整体,是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流动,和居民与居民、厂商与厂商之间的货币流动没有区别,并不是由外及内的货币赋权。
3、国库。国库是不是经济体的一个部门?国库内的货币又从何而来?“库”只是一个货币存放地,并没有说清楚货币的所有权是如何从由“国库”所有变成经济体的部门(厂商或者居民)所有的,你必须说清楚货币“出库”的程序和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22:22:49
现实经济当中,金融危机并不是因为货币量减少了,货币量是守恒的,不会变化。
两个货币量说的 一回事吗
作者重在构思 还是太浅显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22:52:43
有意思,得多看几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01:16:47
呵呵,看来楼主对信用货币的理解力不够啊!
注意信用货币的核心定义:
        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式,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字斟句酌,你可能会有领会。
        信用货币的外生价值正是通过信用程序所赋予的,你认真推敲推敲,说不定到时我会好好给你解说其内中玄机。
        信贷是增发货币进入体系的正常渠道,结汇是被动渠道。

再给你补充一段材料:
        信用货币为代用货币的进一步发展.
        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一是由于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扩大货币供应对其的需求,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使用金属货币极为不便;二是由于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时本身就包含着信用货币出现的可能性。作为交换媒介,人们关心的是借助于它能否换到价值相当的商品,而不是货币本身,只要人们乐于接受,货币就完全可以用价值较低的商品甚至没有价值的符号去代替。信用货币的典型形式是银行券和政府纸币。前者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兑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后者可称为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政府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当代以中央银行名义并通过信贷渠道投入流通的银行券已经普遍代替政府纸币行使国家统一货币的职能。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当收到货币时,由银行将付款人账户上的存款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上;当需要支付货币时,付款人可以签发由银行发给的支票,通知银行将其存款账户中的一定金额转于收款人的账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这种存款货币的支票划转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电子货币转移系统”所代替。
       信用货币(法币):最显著的特征是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相同的。
它是不可兑现的,只是一种符号,是通过法律确定其偿付债务时必须被接受,即法
偿货币。
       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如期票、汇票、支票等
       信用货币具有以下特征:
      ⒈是货币的价值符号.
      ⒉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⒊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⒋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01:23:27
角度很特别~~顶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01:24:28
美国超发钞票更做得明目张胆,它们的做法是先由财政部印发国债,然后让美联储印钞去购买国债,从而通过财政体系的口子给经济体系注入货币,这样联邦政府有一笔白花花的钞票可以去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02:49:01
1. 楼主不了解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就把雀元等同于经济社会的货币,这是错误一;
2. 楼主说;我们学习任何经济理论都要带着批判的眼光,这些经济理论是否包括《资本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0:01:16
过来学习下,各位的观点很值得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5:09:31
与雀友一起切磋货币理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58402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37:40
zhhyun2002 发表于 2010-2-1 02:49
1. 楼主不了解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就把雀元等同于经济社会的货币,这是错误一;
2. 楼主说;我们学习任何经济理论都要带着批判的眼光,这些经济理论是否包括《资本论》?
1。的确不知道。请介绍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比如说人人开一个信用卡空户,里边的总信用是零,它是怎样充值了。
2。关于《资本论》,第一,我不认为它属于经济理论,尽管有关。第二,与经济理论有关的部分错误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39:29
51999chl 发表于 2010-1-31 22:22
现实经济当中,金融危机并不是因为货币量减少了,货币量是守恒的,不会变化。
两个货币量说的 一回事吗
作者重在构思 还是太浅显
路过
哪里有两个货币量?当然是一回事啊。就是指经济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9:54:42
read2010 发表于 2010-2-1 01:16
前者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兑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
银行签发?银行凭什么发行货币?你不要再把商业银行与货币当局混为一谈了。
银行为何要签发这种东西?那个持有人是谁?比如可以不可以是包括你我的所有居民都有权得到这样的签发?就像我们提出的按人发钱?我还从来没有得到任何一家银行给我签发的信用货币呢,为什么呢?
这种可兑付的信用货币是不是要求货币不可以脱离金银发行呢?
后者可称为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政府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怎么流通起来的?是政府依靠权力把这些信用货币硬塞给你我让我去花费吗?我怎么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强制?
当代以中央银行名义并通过信贷渠道投入流通的银行券已经普遍代替政府纸币行使国家统一货币的职能。
信贷渠道?要加息回流吗?所加利息从何而来?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当收到货币时,由银行将付款人账户上的存款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上;当需要支付货币时,付款人可以签发由银行发给的支票,通知银行将其存款账户中的一定金额转于收款人的账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这种存款货币的支票划转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电子货币转移系统”所代替。
我的问题是:付款人的账号上的金额是从何而来的,这种渠道和我所说的雀馆的事情的区别何在。而不是付款人怎么划款给收款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21:00:35
飘过飘过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21:13:07
与172楼重复,删除。欢迎继续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21:13:12
很强大  与生活贯通在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21:19:23
不明白财富的蒸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22:16:34
有点通篇看下来,感觉楼主很不赞成用纸币,你要知道黄金被接触多了会损耗,不利于收藏等,纸币的使用并不仅仅是为了得税,还有很多经济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23:05:29
三采田 发表于 2010-2-1 22:16
有点通篇看下来,感觉楼主很不赞成用纸币,你要知道黄金被接触多了会损耗,不利于收藏等,纸币的使用并不仅仅是为了得税,还有很多经济意义的,
怎么会有这种感觉?我有反对馆主发行雀币吗?
我只是提醒大家考虑货币进入经济体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23:19:58
这个话题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23:20:35
好帖子,收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