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10-1-27 14:07:14
Nachtigall 发表于 2010-1-26 23:12
你恰恰是错误理解了我的话。我一直在批判传统经济学将价值与货币等同起来的。正因为价值与货币不等同,所以,价值具有内生性,不守恒,而货币不具有内生性(及经济参与者不可以自行印制货币),货币量才是守恒的。
本lz眼中恰恰是着眼于商品流通的,2+2模型就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商品流通之上的,是对商品交换的最简练的概括。相反,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非解释无处不在的最基本的交换情形,甚至连价值和价格都分不清楚。
货币是一种商品实体,而价值是商品对特定使用者来说的(外在)属性,所以货币不等同与价值,所以你用“劳动者会给体系注入价值”(这没错)来批判我,恰恰是建立混淆货币和价值之上的做法。
大家本来就不需要到“馆主”那里兑换“雀币”,我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所以,馆主发行货币一定是有其图谋的。
]

我想說傳統的經濟理論完全沒有錯誤 , 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貨幣本身並不含有任何價值 , 它只是用來交易的工具。
而一件貨物的價值可以分為使用價值跟交換價值 , 交換價值是指它的價格 , 使用價值是指該物品為買家帶來的價值 , 只有當使用價值高於交換價值時 , 買家才會購買。

常常質疑是正確的態度 , 但是請在弄清楚基礎理論之後 。
拜托,恐怕是你还没搞清楚基础理论。使用价值和价值这基本概念还没搞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4:16:01
不好说,这类问题想分析严密不是简单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5:36:15
有点意思 1# 张建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5:50:39
你還是不明白 , 貨幣本身根本就是白紙一張 , 只是大眾認受它 , 它才有價值 , 一旦某國政府倒台 , 該國的貨幣不再讓人認受 , 就真的只是廢紙一張。所以 貨幣的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 只是廢紙 , 是我們賦予它作為交易工具的用途 , 它才有用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9:21:52
Nachtigall 发表于 2010-1-27 15:50
你還是不明白 , 貨幣本身根本就是白紙一張 , 只是大眾認受它 , 它才有價值 , 一旦某國政府倒台 , 該國的貨幣不再讓人認受 , 就真的只是廢紙一張。所以 貨幣的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 只是廢紙 , 是我們賦予它作為交易工具的用途 , 它才有用處。
金银天然是货币。在没有纸币出现之前,金银就有价值,是商品。
在金本位下,纸币的价值是由金银决定的。
所谓“便利说”,不过是给发行纸币找的一个借口而已。依现代的技术,金银早就可以被加工成比纸币还要便于携带。
金银的交易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如果金银不便交易成立,那么就没有黄金市场这种东西了,就没有那么多首饰进入普通民众手中了。

你需要考虑的是,纸币的量依据什么来决定,引出来的纸币怎么发行到民众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1:18:06
路过,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2:07:40
124# Nachtigall
纸币从来就没有价值,他只是价值符号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2:38:53
金融危机产生的流动性凝滞,是因为经济体系的信用链受到破坏,而不是货币的集中。在经济上人的心理归结起来一般是贪婪和自保。金融危机由人的贪婪堆积起来,产生巨量泡沫,危机来临泡沫破裂,许多机构和投资者破产,由于像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行破产,产生了多米诺骨效应,引发了许多公司、银行、机构、投资者的财富损失和缩水。这样让所有的人都害怕,就象股市崩盘时所有人都疯狂抛售股票,人的自保心理让银行惜贷,投资者拒绝投资行为,既是民众对市场和经济失去信心,因而体系的信用链遭到破坏,从而使得流动性凝滞。
       美联储为了防止市场信心崩溃,产生连锁反应,用“直升机”给金融体系撒钱,让市场重建信心,这也是汲取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教训,美联储做的果断行动。
       这次次贷危机,让华尔街的投行全军覆没,要么破产,要么转型。财富和货币并没有聚积在他们那里,经济体系损失的是泡沫——虚拟价值。所有从实体经济进入金融市场的货币都是真金白银,这些真金白银构筑了金融体系的存量资金,而借由金融衍生品杠杆而产生虚拟价值。真金白银在金融市场里流进流出,当杠杆撬起的虚拟价值足够大,超出了存量资金能够承受的负荷,则体系会开始崩溃。但是虚拟价值构筑的财富依然受到法律保护,债权债务关系依然成立。在泡沫堆积的上升期,杠杆让许多人财富暴涨,许多人甚至会去借贷投资。当泡沫破灭时,杠杆成为一把屠刀,让许多人破产,由于经济恶化,产生连锁反应,不但泡沫散去,而且正常的实物价值也跟着贬值。个人财产一般分为现金、存款、不动产、股票、债券,现金和存款是货币,而不动产、股票和债券是财富和资产而不是货币,而危机发生时损失和缩水的是财富和资产,而不是货币,货币依然在大家各自手里。金融危机到来时每个人都紧紧抓住自己手中的货币,这种自我保护让整个体系流动性凝滞。所以说金融危机产生的流动性凝滞是因为体系的信用链受到破坏,而不是货币的集中。
        财富和货币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这次危机好像让美国GDP损失了2、3个百分点吧,失业率达到两位数,金融业严重倒退,房地产和建筑业也受到打击,同时引致其他行业受到不利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5:15:18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要论个对错,就得把经济学从头到尾梳理一遍。不过还是很欣赏楼主的创意和观点,还请某些人不要顶个马甲来捣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6:44:41
不错,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8:30:58
read2010 发表于 2010-1-27 22:38
金融危机产生的流动性凝滞,是因为经济体系的信用链受到破坏,而不是货币的集中。在经济上人的心理归结起来一般是贪婪和自保。金融危机由人的贪婪堆积起来,产生巨量泡沫,危机来临泡沫破裂,许多机构和投资者破产,由于像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行破产,产生了多米诺骨效应,引发了许多公司、银行、机构、投资者的财富损失和缩水。这样让所有的人都害怕,就象股市崩盘时所有人都疯狂抛售股票,人的自保心理让银行惜贷,投资者拒绝投资行为,既是民众对市场和经济失去信心,因而体系的信用链遭到破坏,从而使得流动性凝滞。
       美联储为了防止市场信心崩溃,产生连锁反应,用“直升机”给金融体系撒钱,让市场重建信心,这也是汲取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教训,美联储做的果断行动。
       这次次贷危机,让华尔街的投行全军覆没,要么破产,要么转型。财富和货币并没有聚积在他们那里,经济体系损失的是泡沫——虚拟价值。所有从实体经济进入金融市场的货币都是真金白银,这些真金白银构筑了金融体系的存量资金,而借由金融衍生品杠杆而产生虚拟价值。真金白银在金融市场里流进流出,当杠杆撬起的虚拟价值足够大,超出了存量资金能够承受的负荷,则体系会开始崩溃。但是虚拟价值构筑的财富依然受到法律保护,债权债务关系依然成立。在泡沫堆积的上升期,杠杆让许多人财富暴涨,许多人甚至会去借贷投资。当泡沫破灭时,杠杆成为一把屠刀,让许多人破产,由于经济恶化,产生连锁反应,不但泡沫散去,而且正常的实物价值也跟着贬值。个人财产一般分为现金、存款、不动产、股票、债券,现金和存款是货币,而不动产、股票和债券是财富和资产而不是货币,而危机发生时损失和缩水的是财富和资产,而不是货币,货币依然在大家各自手里。金融危机到来时每个人都紧紧抓住自己手中的货币,这种自我保护让整个体系流动性凝滞。所以说金融危机产生的流动性凝滞是因为体系的信用链受到破坏,而不是货币的集中。
        财富和货币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这次危机好像让美国GDP损失了2、3个百分点吧,失业率达到两位数,金融业严重倒退,房地产和建筑业也受到打击,同时引致其他行业受到不利影响。
信用出问题,当然会引起危机,例如馆主不按约定赎兑筹码,筹码的流通就会有问题。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货币的集聚。
请注意,你上面所说的流动性,和现在经济学家谈论的流动性并不相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9:26:03
read2010 发表于 2010-1-27 00:38
109# 张建平

        那只能说你说了一段废话,编了一个不知所谓的雀馆故事。

        雀馆与现实脱节,现实是人们用货币与商品交换,不是货币与货币交换,同时人们交换是可能会用信用支付,同时还有银行,而你确封闭这些,你的雀馆什么都说明不了。在这里你不要把货币啊,价值啊什么引入进来,雀馆只是货币在不同的雀友之间转移,不是交换,说白了就是赌博。想用雀馆这个零和模型说明现实本身就是一个笑话,更不要说雀馆间的“世元”。
        交换也好,赠予也好,赌博也罢,都不可能导致货币的任何增减。我只是想让你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如果你为了说明雀馆就是馆主为了获益,把一个企业盈利行为来引申央行或货币当局更是一种肤浅。
       任何理性行为,必有目的。你看不到央行与馆主的共同之处,才“是一种肤浅”呢。你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发行货币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货币存在目的当然就是为货币当局控制经济提供方便,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去质疑这个。
我何时质疑这一点?我是在强调大家看清楚这一点。既然你也认为这是“当然”的,为何又要质疑我的快嘴名言?
        货币存在和统一不仅仅是货币当局的利益,而是经济本身的需要,如果多种货币在一国存在对经济存在极大阻碍作用,会产生极大混乱,就象中国要推行普通话一样,秦始皇要“书同文,车同轨”;
        经济并不是在货币存在之时才存在的。
        我没有主张过要在一国之间存在多种货币。
        还有现有的经济规模无法用实物货币来媒介,只能用纸币,这是历史发展必然,宋元时期就开始出现纸币,这说明了金属不足以应对经济体需要,你尽然还想开历史倒车。
        纸币只是一种形式,现在已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让位于无形的电子信用货币了。所以货币的本质才是主要的,而不是形式。只要不解决信用的赋给和流通问题,货币体系早晚得完蛋。
        这些与货币当局利益化无关,货币当局利益化只是政府的附带行为。
        呵呵,政府才是货币当局的操控者,政府行为就是货币当局的行为。

       你想表达货币守恒和央行获取铸币税,这都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和知识,如果说了一个故事最后绕到这里,那只能说你说了一段废话。
        人人皆知?好像不是如此吧?你看看跟帖,质疑货币守恒的人大有人在。
       既然你承认货币守恒,那就只能得到“货币经济是关于货币的零和博弈”这个结论,这和雀馆里的情况有何区别?

        你对货币知识了解太肤浅了。你在第二段说“当年红色边区政府初次发行“边币”的时候,也是由民众用金银珠宝到边区银行兑换边币,边币的发行量取决于民众交来的金银珠宝这些一般等价物的数量。”来说明货币发行没有根据,只能说不了解货币知识。政权更替时,涉及货币替代。边区以前就已经有流通货币了,新政权初始发行货币只是考虑如何替代现有旧货币量,当然不是去考虑什么货币流通速度,不要把替代与正常体系的货币增发混同。
       我那段话不过是是在叙述历史,说明的正是原始的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挂钩,说明的是现在的“脱钩”的不靠谱。
       政权更迭时替代货币?你认为新政权会承认旧政权发现的货币加以替换?如果这样,就不会在政权更迭时旧币疯狂贬值了吧?
      我从来没有把替代与增发混同,可能混同的是先生你呀。
        你只需要给出一个货币增发的理由和方式就行了,说明你真懂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9:30:27
回复119楼:
1、交换也好,赠予也好,赌博也罢,都不可能导致货币的任何增减。我只是想让你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2、任何理性行为,必有目的。你看不到央行与馆主的共同之处,才“是一种肤浅”呢。你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发行货币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3、我何时质疑货币当局控制经济这一点?我是在强调大家看清楚这一点。既然你也认为这是“当然”的,为何又要质疑我的快嘴名言?
4、经济并不是在货币存在之时才存在的。
        我没有主张过要在一国之间存在多种货币。
5、纸币只是一种形式,现在已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让位于无形的电子信用货币了。所以货币的本质才是主要的,而不是形式。只要不解决信用的赋给和流通问题,货币体系早晚得完蛋。
【这些与货币当局利益化无关,货币当局利益化只是政府的附带行为。】
        呵呵,政府才是货币当局的操控者,政府行为就是货币当局的行为。
【你想表达货币守恒和央行获取铸币税,这都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和知识,如果说了一个故事最后绕到这里,那只能说你说了一段废话。】
        人人皆知?好像不是如此吧?你看看跟帖,质疑货币守恒的人大有人在。
       既然你承认货币守恒,那就只能得到“货币经济是关于货币的零和博弈”这个结论,这和雀馆里的情况有何区别?
【你对货币知识了解太肤浅了。你在第二段说“当年红色边区政府初次发行“边币”的时候,也是由民众用金银珠宝到边区银行兑换边币,边币的发行量取决于民众交来的金银珠宝这些一般等价物的数量。”来说明货币发行没有根据,只能说不了解货币知识。政权更替时,涉及货币替代。边区以前就已经有流通货币了,新政权初始发行货币只是考虑如何替代现有旧货币量,当然不是去考虑什么货币流通速度,不要把替代与正常体系的货币增发混同。】
我那段话不过是是在叙述历史,说明的正是原始的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挂钩,说明的是现在的“脱钩”的不靠谱。
       政权更迭时替代货币?你认为新政权会承认旧政权发现的货币加以替换?如果这样,就不会在政权更迭时旧币疯狂贬值了吧?

      我从来没有把替代与增发混同,可能混同的是先生你呀。

        你只需要给出一个货币增发的理由和方式就行了,说明你货币知识渊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21:47:52
有启发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22:37:49
我们通读楼主的雀馆故事,许多人从直觉中似乎可以感觉到什么,好像有对的地方,好像又有不对的地方(就像有的网友总说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世间的价值来自于创造和转移,不存在其他方式,很多交换中还还包含了创造和转移的混合(既不等价交换)。赌博既是一个纯转移模型(零和模型),雀馆不过是这种零和模型的具体体现之一,这就是可以打动许多网友的地方,但是由于楼主自身功底还不足以驾驭这个模型,很多还只停留在直觉层面,不知道模型的应用范围,就开始泛化,结果产生错误,和暴露个人功底不足(货币学和金融学的知识明显不足,很多概念都一知半解),这就是许多网友觉得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我们把楼主的故事概括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逻辑部分:雀馆模型内部运转(引申经济体),雀馆的馆主对雀馆雀币的控制(引申央行或货币当局的利益化行为),货币守衡(延伸分析金融危机)。

       首先就雀馆模型内部运转,这是楼主模型的应用不能节制应用产生的问题。雀馆模型是一个价值转移模型,而实体经济是一个价值交换模型(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并行),这种本质差异性就决定了雀馆模型应用的本质性错误,如果仅把雀馆模型节制在金融市场上会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模型约束在金融市场上,就要切断与馆主发行雀币的逻辑关联。
       楼主在把雀馆引申实体经济时带来了货币和价值(财富)在概念上的错位,在实体经济中用货币这个框架来描述交换是明显缺失的,实体经济中既有货币流通,也有商品流通,只有价值(财富)才能把货币和商品的概念都包含进去。我在107楼做了回复,但是楼主马上在109楼回复说自己没有混淆,我想楼主还是没有明白自己混淆了却还不自知,楼主这种无意识混淆恰恰就是模型泛化自动带来的。很快楼主在114楼的回复中把自己这种混淆再一次暴露出来,网友Nachtigall所指的钱是财富的概念,而决不是狭义的货币概念,楼主确竖起靶子硬说Nachtigall指的是货币,然后煞有介事的指责““钱滚钱”是针对投资者个人所言的,对整个经济体来说,钱不可能自己生出钱来。货币当局投放到经济体当中的钱不具有裂变能力和生育能力。”巴菲特、李嘉诚、比尔盖茨的财富不仅有现金货币,还有股票、还有公司实体,不是楼主混淆的单纯的货币。因为在模型泛化指实体经济时,大家的直觉都是财富,而不是仅仅货币,这就是楼主模型泛化带来的错位,很多网友可能在这里会产生直觉混乱。
        这同时表现了楼主的货币单一视角。

        第2个逻辑块:雀馆的馆主对雀馆雀币的控制(引申央行或货币当局的利益化行为)的相应的矫正我在119楼做了回复。不过我在这里言辞有些激烈了,有失风度。

        第3个逻辑块,货币守衡来解释金融危机。楼主特别提出货币守衡,然后引出货币集中,最后引起流动性丧失从而产生金融危机。这里体现了楼主对货币与财富概念的混淆。这也是楼主单一货币视角产生的问题。在分析金融危机时必须要站在财富的视角上,而不是货币的视角。财富包括货币、商品、资产等广泛含义,同时非货币财富依流动性差异可以兑换或变现成货币,如股票和不动产的流动性就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货币本身也存在流动性差异,因而产生M0、M1、M2、M3的口径差异。同时财富的价值有某种弹性,因而会产生虚拟价值,这是泡沫的根源点。
        金融危机的根源可能确有一些货币集中的成分,但确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虚拟价值蒸发引起的信用链破坏。此次次贷危机的泡沫开始堆积的时候,许多人都去购买房产和金融衍生品,包括很多公司、机构、银行,比如很多公司存在暂时闲置资金,为了保值或增值也去购买债券什么的。他们购买资产的资金都是货币,真金白银,可能楼主你会说这不是货币集中吗?所有购买各种资产的货币进入金融市场,构筑了金融市场的存量资金,但是这些存量资金又随之大都流出去了,重新回到经济实体里去了,真正截流在市场中的其实比例并不大。楼主要知道华尔街有大量从业者,他们的年薪高得惊人,投行的MBA最低起薪都是十几万美元,高管分红更是惊人,动不动就几百万美元,还有全美还有大量债券分销公司,这些公司的从业人员在泡沫高涨期的提成都是很高的,由于经济的繁荣,很多物业的租金都高的惊人,水涨船高。还有房地产热时,大量的建筑商和建筑工人都获得大量高溢价收入。既是很多流入金融市场的资金最后以各种形式回流到实体去了,这些流出资金也都是真金白银啊!这个可真要遵守货币守衡了 ,因而并不存在所谓货币集中问题。对了还包括许多成功逃顶套现者,就像中国股市6000点前抛股票的人。但是房产和债券这些资产,经过金融杠杆倍速倍增,这些增加的价值都是虚拟价值,当泡沫膨胀得足够大,存量资金已经无法支撑,其破灭既是必然了。虽然各种财富包含了大量虚拟价值,但是它们相应的债券债务关系还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这样许多投行、机构和投资者只能破产了。由于投行和机构的破产,造成许多企业和投资者的财产受到损失和缩水,每个人都感到恐惧,对市场失去信心,拒绝投资,把钱死死抓在手里,银行为避免进一步损失,开始惜贷,而企业的现金流和正常运作要借助银行贷款。这样整个市场信用链陷入困顿。美联储唯有撒钱拯救市场信心,才能恢复正常的市场信用链。
       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的根源与货币集中关联不大,货币确实遵守守衡,但是货币在危机来临时已经流入实体,整个经济蒸发的是虚拟价值,并且许多正常资产的价值因连锁惯性反应而贬值。由于金融业和建筑业的萧条,大量从业人员失业,而这些人本来其薪酬是相当高的,一下子美国失去了两个原本的巨大收入来源,因而金融危机波动到实体经济,美国去年失业率达到了两位数。
       关于流动性目前有三种定义,并没有唯一解,在解释金融危机上我的流动性概念是正解。

       还有楼主的雀馆模型在对应实体经济时产生许多好笑的地方,比如雀馆的雀币输入总是输家到馆主那里去购买雀币与现实严重不符,实体经济中,如果没钱了或失业了,是要去找政府救济的,如果不救可是要造反的,而不是穷鬼来掏钱给体系注入价值。这也是模型泛化产生的漏洞。

       其实楼主雀馆故事在几年前我就思考过,可能比楼主还略微深入一些吧。不同的是楼主把它组合成故事讲给大家听,但是楼主在模型延伸时暴露了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很多概念一知半解,就以自己不够全面的经验就断定存在错误,然后树立靶子去批驳。我觉得楼主还是应该好好的学习和消化基础知识再去分析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06:56:05
呵呵,有意思,要是能有些不同书本上的创新就更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0:25:30
呵呵  不是很多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1:32:22
码字很累吧哥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2:05:03
关注思想的交锋,关注的人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2:09:05
"现实经济当中,金融危机并不是因为货币量减少了,货币量是守恒的,不会变化。危机是因为在前一轮对货币的疯狂敛聚活动中,货币被高度集中到了以敛聚货币为行为目标的金融大鳄的手中了,流动性也就丧失了。所以,货币经济是以追求货币的集聚开始,以货币的集聚而告终接。整个货币经济活动,货币就是在做一个以流动性终结流动性的运动,与货币总量无关。"

这话有疑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5:00:22
oh,my god!
       楼主简直活在真空世界。可以想象如果新政权不承认旧有货币,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新政权发行了新货币,就马上宣布旧有货币作废,不考虑替代,满世界突然没钱了,经济体系怎么运作;每个人以前辛辛苦苦挣的和攒的钱顷刻间化为乌有,还不闹翻天了;还有大家都没钱,新政权白白给大家发钱?新政权建立新的货币,会设置替代时间,而且替代结束前必须承认旧有货币,两种货币并行。
       再补充在次贷危机中的货币流向,进入金融体系的钱主要都流入到实体。只要大家知道这次危机的源头是次级贷款就可以明白,次级贷款是用来买房子的,之所以次级是因为贷款买房者信用次级,银行不会考虑给买房者贷款,但是华尔街投行把贷款转化成债券,我们不要先去理会金融体系内部如何运转和分配,首先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先流入到贷款者和建筑商的交易中,而这些钱变成了钢筋、砖块、门窗、电线、建筑工人的收入、建筑商的利润等等。金融体系分配的是按揭贷款的贷款利息,但是贷款利息再高也不可能与贷款本金比较,也就是金融体系的最大份额的资金进入了实体,同时与次贷相关的各主体都要纳税,然后资金又进入财政体系再重新流入实体。这样我们只要想见经济的运作就可以知道货币并没有集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5:36:02
回132楼,“交换也好,赠予也好,赌博也罢,都不可能导致货币的任何增减。我只是想让你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只能说楼主掉进了货币坑,似乎根本不知道财富。首先在静态上货币才存在守恒,动态上货币创造使得货币是不守恒的,这个在前述网友已经多次指出。另外模型泛化造成的根本差异是财富与货币的差异,我在前面已经指出,但是你的短视只让你死死的抱着货币守恒,连实质是什么都不知道。

        “任何理性行为,必有目的。你看不到央行与馆主的共同之处,才“是一种肤浅”呢。你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发行货币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你是一个坚定的阴谋论者,硬要把政府利益化和货币对经济的作用颠倒主次,我无语。而且学过货币金融的都知道政府的利益化,你好像从火星来的,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

        “ 人人皆知?好像不是如此吧?你看看跟帖,质疑货币守恒的人大有人在。既然你承认货币守恒,那就只能得到“货币经济是关于货币的零和博弈”这个结论,这和雀馆里的情况有何区别?”
        一个闭门造车的人总以为知道什么就像发现新大陆。当经济危机到来时,人们都会问钱到那里去了,这本身就是货币守恒的直觉体现,而且很多理论分析里如果排除货币乘数效应和央行货币注入或回笼都自然遵守这个守恒,不需要你在这里专门提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6:05:08
“经济并不是在货币存在之时才存在的。我没有主张过要在一国之间存在多种货币。”
             前句说了句不搭茬话,你以为我们可以倒推到原始社会。对于后句我问你,如果没有货币当局统一和控制货币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 纸币只是一种形式,现在已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让位于无形的电子信用货币了。所以货币的本质才是主要的,而不是形式。只要不解决信用的赋给和流通问题,货币体系早晚得完蛋。”
            你都提到了电子信用货币,那你还提什么纸黄金?货币的本质不只有价值,还有交易成本,从交换物、一般交换、货币、金银本位、纸币、电子货币,一直遵循着交易成本最低化的发展方向。就像传统时代,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其本质是金银的物理特性可以让货币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达到交易成本最小化,后来经济的持续繁荣金银本身特性形成了很大的交易成本,这样就出现了纸币,最初这些都是民间行为,因而才会有金银本位下的纸币。同时政府规定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必须用转账,除了监管的要求外,其本质就是交易成本的最小化,银行也鼓励大家用电子货币。这些都是货币本身交易成本的内在机理。
        你的知识好像只是停留在初中时的普及教育,只在那里大谈特谈货币的本质,确不知道自己只是知道一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6:37:48
呵呵 真是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7:19:17
比喻得很恰当。比《货币战争》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8:25:26
ludhaguidjgiejlnai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8:26:06
read2010 发表于 2010-1-29 15:00
oh,my god!
       楼主简直活在真空世界。可以想象如果新政权不承认旧有货币,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新政权发行了新货币,就马上宣布旧有货币作废,不考虑替代,满世界突然没钱了,经济体系怎么运作;每个人以前辛辛苦苦挣的和攒的钱顷刻间化为乌有,还不闹翻天了;还有大家都没钱,新政权白白给大家发钱?新政权建立新的货币,会设置替代时间,而且替代结束前必须承认旧有货币,两种货币并行。
       再补充在次贷危机中的货币流向,进入金融体系的钱主要都流入到实体。只要大家知道这次危机的源头是次级贷款就可以明白,次级贷款是用来买房子的,之所以次级是因为贷款买房者信用次级,银行不会考虑给买房者贷款,但是华尔街投行把贷款转化成债券,我们不要先去理会金融体系内部如何运转和分配,首先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先流入到贷款者和建筑商的交易中,而这些钱变成了钢筋、砖块、门窗、电线、建筑工人的收入、建筑商的利润等等。金融体系分配的是按揭贷款的贷款利息,但是贷款利息再高也不可能与贷款本金比较,也就是金融体系的最大份额的资金进入了实体,同时与次贷相关的各主体都要纳税,然后资金又进入财政体系再重新流入实体。这样我们只要想见经济的运作就可以知道货币并没有集聚。
你看看当初边区红色政权如何发行边币就知道了。
承认旧币旧币还会疯狂贬值吗?
新政权当然没有白给大家发钱,而是用与一般等价物挂钩的方法投放货币。
进入金融体系的钱的流向现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金融体系是货币当局还是商业银行,是如何进入的?
什么叫做“钱变成钢筋、砖块、门窗、电线……”?这不是科学的叙述,钱还在,每一个编号的钞票都找得到。
既然你承认有贷款这回事,那么贷款要不要支付利息?货币当局按10%利率放出100元,请问经济体(厂商+居民)从哪里弄到110元归还它?多出来的10元从何而来?看来你还是认为货币有生殖能力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8:35:56
read2010 发表于 2010-1-29 16:05
“经济并不是在货币存在之时才存在的。我没有主张过要在一国之间存在多种货币。”
             前句说了句不搭茬话,你以为我们可以倒推到原始社会。对于后句我问你,如果没有货币当局统一和控制货币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 纸币只是一种形式,现在已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让位于无形的电子信用货币了。所以货币的本质才是主要的,而不是形式。只要不解决信用的赋给和流通问题,货币体系早晚得完蛋。”
            你都提到了电子信用货币,那你还提什么纸黄金?货币的本质不只有价值,还有交易成本,从交换物、一般交换、货币、金银本位、纸币、电子货币,一直遵循着交易成本最低化的发展方向。就像传统时代,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其本质是金银的物理特性可以让货币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达到交易成本最小化,后来经济的持续繁荣金银本身特性形成了很大的交易成本,这样就出现了纸币,最初这些都是民间行为,因而才会有金银本位下的纸币。同时政府规定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必须用转账,除了监管的要求外,其本质就是交易成本的最小化,银行也鼓励大家用电子货币。这些都是货币本身交易成本的内在机理。
        你的知识好像只是停留在初中时的普及教育,只在那里大谈特谈货币的本质,确不知道自己只是知道一点点。
我们不会倒退到原始社会,但这不意味着现有的货币体制是合理的。
没有货币当局统一货币有什么了不起,那不就是外汇市场嘛。中国现在就有人民币、港币、澳门元、台币多种货币,天下也没有大乱嘛。
电子货币的出现,就提醒经济学家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并向民众讲明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空账户,电子货币是如何对其进行充值的(信用赋予)。你能讲清楚吗?
谈货币的本质,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货币的本质,基础的问题都不清楚,还谈什么深入和提高?现在的经济学就谈不清这个问题。不要以为现在初中普及教育的就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9:35:13
“你看看当初边区红色政权如何发行边币就知道了。承认旧币旧币还会疯狂贬值吗?新政权当然没有白给大家发钱,而是用与一般等价物挂钩的方法投放货币。”
        首先这个问题的源头是货币流通速度是针对一个已经正常运作的货币体系而言。你引出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货币发行可以不管货币流通速度,那你根本就是举错了例子,这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实质。 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监管只是政府考虑发行货币的基点,同时要结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银行坏账水平综合考虑。你在对经济体系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就轻易下结论,是相当不自知的。同时货币流通速度监管,还要区分M0、M1、M2等口径差异。希望楼主认真学习哪怕基本的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和宏观经济学才能真正对事物做出判断。
       就边区本身,我们要知道边区本身特殊性,边区的实物交换就占很大的比例,而且当时北洋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其本身的货币体系就很混乱,否则就不会有世界上有名的恶性通胀案例,一捆钱才能买一盒洋火。

       “ 进入金融体系的钱的流向现在并不重要,”
        这正是你一直坚持所谓货币守衡要了解的关键之所在,你尽然说不重要,你不是在打马虎眼,就是理解力有严重问题。

        “你这个金融体系是货币当局还是商业银行,是如何进入的?”
        金融体系的定义你可以去查货币银行学的定义。金融体系指投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美联储、分销债券的财务公司,包括此次与次贷危机一切有关的金融市场的主体。你的头脑中概念很局限,对现实研究不足。

          还有有关此次金融危机的前前后后你可以百度,或者去书店买一些书,看完你就会明白次贷、债券等整个体系怎么运转的,整个利益链是如何分配的。我不想花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工作。

         站在零和模型角度,世界的实质全部都是你得我失,客观现实当然有某种零和性,但这不是世界的全部。楼主硬要把政府和民众置于一个对立的角度,只要看看现实就知道绝不是这样,否则就不会有西方世界的繁荣。楼主千万不要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盘剥和此次金融危机抬出来。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其对经济的促进是远大于政府的利益化,比如六七年代,欧美的严重通胀源头来源于政府给工人增加工资,现代西方通胀重要源头来自于福利(养老、医疗)负担,这些负担转化成政府财政赤字,因而政府不得已用多印钞票的方式解决。请楼主不要因为提出零和观点,就想用一个局部的东西去包打天下,更不要说“纸质货币(尤其是声称脱离一般等价物体系的纸币)存在的惟一目的就是为货币当局(和背后掌控货币当局的利益集团)控制经济提供方便。”楼主要更多汲取知识,才能对现实做出判断。


       我不想再表达什么了,相信我的核心观点已经基本上有所表述,网友自有判断。还有我从天涯流浪到人大经济论坛,本来抱着学习的心态进入,听说人大经济论坛水平很高,结果发现....... 我的货币金融学都是自学但是我发现以自己有限的水平都能发现楼主许多问题,而且,想见人大的论坛水平,深深失望中。
        码字好累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13:15:18
1# 张建平
有意思~ 这样的经济学有意思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