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经历过面试,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但是我发现,很多人面试的时候,都着急忙慌,只顾“应付”面试。
判断自己要不要加入这家公司,你更关心“薪酬”、“福利”,这些HR其实能给出明确答复的事情。结果入职之后,你有的时候会感觉到说“唉呀,这也别扭,跟同事也是不对付”,最后,选择了离开。
这是因为在面试的时候,除了钱、职级这些明显的条条框框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往往决定了我们在公司的发展,这个就叫做“公司的气场”。
如何判断公司的企业文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场,你女朋友、你男朋友、你妈、你爸、你的老师、同学、闺蜜,他们都有各自的气场,这和先天的性格、后天的经历都有关系。
公司也是一样,它也有它的气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企业文化”。这个词很大,包罗万象,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大到公司的薪酬体系的设计等等。
所谓“公司的气场”,就是企业文化一个最直接的反应。平时跟一个人相处,如果你跟这人不对付,你可能会说:“诶,我跟他没别的,我就是处不来,我们俩就是气场不合、八字不协调”。
个人层面的气场不合,会让你们两个没法成为朋友。但是,公司层面的气场不合,有可能让你加入了公司,但待不了多久。
我打个比方来说,不同公司的气场差别,就好像是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差别。一条淡水鱼,在淡水湖里其实活得好好的,你非把它拎出来,扔到咸水里,它生命力再强,八成也是死路一条。
虽然,每一个人都会很努力,但是气场不合,最后怎么办?往往遗憾收场。所以,在加入公司前,首先要意识到气场的存在。公司角度来说,它要招人,它也会挑那些符合自己公司气场的人。
不过话说回来,选择是双向的,咱们不能那么被动,只等着公司来挑。你得学会了解自己适合的气场是什么样的,你也得学会闻这家公司的味道,这样,你才能找到那个让你自己舒服的公司。
怎么了解自己的气场?
我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叫做“盖洛普测试”。这个测试比较专业,而且准确度相对比较高,所以我建议,没有做过的同学,你可以在网上搜一搜,甚至花一点钱、花一点时间,把它做好,对你是有帮助的。
当你做完之后,你通过特质的描述就能够知道,你和公司气场是不是吻合。比如说,如果你做完测试,发现“审慎”的得分特别高,那说明,也许你不适合创业公司,因为“审慎”代表这个人的谨慎,做事喜欢瞻前顾后。
再比如,如果你做完“盖洛普”之后,你发现“成就”这一项,你得分很靠前,那某种程度上来说,说明你可能不适合传统的大公司,为什么呢?因为,“成就”得分高,说明你做事需要看到直接的结果反馈,才能够有动力。
在大企业里面,有很多项目的周期都非常长,也许一年半载,你根本看不见任何可激励的结果。即使有了成果,也并不说明是你的贡献。对于需要“成就”来驱动的人说,也许这就未必合适。
所以,咱们是不是应该先搞清楚自己适合的公司气场?这是选对公司的第一步。当然,我所说的我对“成就”和“审慎”的理解,不是“盖洛普”的官方标准答案。你要去仔细地研究一下,在“盖洛普”的选项里面,“审慎”、“成就”到底指的是什么?
接下来,咱们搞明白了适合的气场之后,要学会闻味儿,你了解这个公司的气场,怎么做呢?就八个字,“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对于面试,其实咱们也得保持这种敏感度。面试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蛛丝马迹,能够体现出一家公司的价值观,或者说气场。我给你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作为参考。比如,你可以看看,前台对你的态度。前台是一个公司的门面,公司前台怎么样,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这个公司的治理水平。
如果前台对你很热心,至少说明公司的士气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前台对你爱搭不理,那可能暗示说,其实这个公司的整个状态比较懈怠,大家也许心早就飞了,那你还要不要来呢?
再比如,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观察公司开会时候的状态。比如,你在茶水间里面等HR,你别光在那坐着,你为什么不四处转转呢?
面试的时候,你看看它的装修风格,每一个人员工的工位到底是怎么布置的?这些小地方都有非常有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不是能够帮你从侧面,大概地勾勒出一个公司的样子?你别小看你的这种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你对“公司的气场”所闻到的那个味道。
文章来源:
有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