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过去过度依靠出口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不可能继续了,客观形势逼着我们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确定的立足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条重要措施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又指出:“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存在哪些突出问题,金融部门如何运用金融杠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合理调整,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
一是外需和内需结构不合理。过去十年中国走了一段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世界奇迹的发展路径,但同时我国消耗了大量能源和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以超低的劳动力成本制造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世界,还因贸易顺差等问题备受指责。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大幅度下降,2009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就下降达21.8%。原来依靠出口的一些企业纷纷倒闭,退出生产领域,工人失业,景气萧条。全球经济危机逼迫我国必须要调整内需与外需不协调的结构,必须由过分依赖外需向依赖内需转变。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重、产出低的落后产能占比大,和各地传统产业结构趋同。国家审计署今年6月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2006-2007年41户中央企业中,有9户企业主要污染排放浓度超标,有的企业超标达1.4-5倍。国家林业局在今年一月召开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有850多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流鱼虾绝迹。我国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侵蚀。在新一轮“一哄而上”的投资热可能形成新一轮产业结构雷同。《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山西、内蒙古等地煤炭主产区了解到:绝大多数地区都将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选择在煤化工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领域;两座相距仅两百多公里的城市都把煤制油和天然气、煤机制造和重型汽车等作为重点扶持项目。
三是产能过剩形势严峻,推进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亿吨,而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20%左右。水泥产能过剩3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条。我国已拥有平板玻璃生产线203条,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停产近30条,可各地又在新建近120条。造船、化工等行业也都存在较为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
四是区域经济、金融结构不合理、不平衡问题。据人民银行《2006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高达55.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占比高达61%;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为18.7%,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占比为15%;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为17.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占比仅为16%。上述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金融结构不合理。
五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扩大到了3.32:1,比2000年的2.79:1,扩大了0.53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2008年与2007年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9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增加620元。如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能增加1995元,那农村8亿农民将能净增收入达1.6万亿元,将能拉动内需出现高增长。
(二)金融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
一是新增贷款受惠企业群体不平衡。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贷款占贷款总余额比例约60%。而按市场通常的标准,大客户贷款保持在40%左右对银行来说比较适宜,若超过50%,即意味着贷款进入风险区。今年1-7月信贷分配结构失衡,大企业得到贷款的比重是47%,中等企业是44%,小企业只得8.5%。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就业,就需要发展中小企业(李连仲等,2009)。但小企业只得到贷款扶持的8.5%,必然不利于保经济增长、保民生。
二是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长与短期贷款增长比例失衡。今年1-7月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达55.76%,而短期贷款占比仅为22.9%。
三是新增贷款地区分布不平衡。今年上年,排名前五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和山东新增贷款合计占全国的44.9%,辽宁新增贷款近70%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市,县域新增贷款占比不足十分之一(李连仲等,2009)。
四是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失衡。目前,我国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中,有众多商业性金融机构,有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唯独缺少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金融。国有大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追逐盈利最大化,纷纷撤销设在县域以下的金融网点,农村信用社实行商业化改革,也追逐盈利最大化,也撤销了已成立50多年的24.78万个设在村里的信用代办站,使农村信用社基本上失去了作为“三农”服务主力军的优势服务平台,真令人十分婉惜!问题还在于撤销信用代办站后,给农民存取款带来了极为不方便。比如湖南省的石门县信用代办站撤销后,农民到信用社办理存取款业务往返步行要花两天时间,不仅耽误农民生产,且存取款途中极不安全。2006年以来,仅该县新铺乡就发生农民被骗抢案件11起,被骗抢现金6万多元。我国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中缺乏农民自主经营管理的合作金融体系,这是造成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慢和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
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在促进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一)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系统一定要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
今年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金融系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拒绝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同时,对国家重点工程、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要积极予以扶持发展。银行要帮助企业在结构调整中争取主动,帮助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要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淘汰“两高”落后生产力,为先进生产力腾出投资空间。真正的经济复苏必须建立在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基础上。淘汰大量落后产能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要稳妥安排好下岗工人再就业等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只有实现新一轮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才是经济复苏的根本。
(二)金融系统要充分运用信贷、利率、信托等杠杆,积极支持国家大范围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全面推进产业结沟调整和优化升级。
今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指明了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科技创新,进行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金融系统必须要全力扶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现,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使经济增长更上层次,促进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了,金融业的质量和效益也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金融系统在促进改善内外需结构失衡上,要通过增加对居民的消费贷款,拉动内需增加。
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居民户贷款余额达6.7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亿元,增长达18.7%,其中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为4.3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67万亿元,增长18%,对拉动内需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下半年,金融系统在贯彻调结构、保增长中,还应继续稳妥增加对居民消费性贷款的发放,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回升。同时,金融系统要积极支持商业部门家电下乡和开展以旧换新业务,以增加内需。2009年8月,银监会正式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正式启动必将会起到扩大消费和拉动内需的积极作用。
(四)金融系统要调整大中小企业客户贷款结构,要增加对小企业的偏低贷款比重,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今年8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会议指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会议提出:当前,要继续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六项新的扶持措施,其中与金融系统工作密切有关的是第二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鼓励各地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扩大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必将引导金融机构增大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力度。
(五)金融系统在促进地区经济结构平衡发展上,要通过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在地区间的信贷投放均衡发展。
今年8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要继续向西部倾斜…,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要求重点发展地方金融业。金融系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应加大对西部开发地区的信贷扶持力度。同时,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窗口指导是从综合宏观全局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得出的一些权威性看法,可指导各商业银行扭转对少数省市贷款投放过多的风险,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增加对西部地区开发和支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增加信贷扶持的力度,以促进全国地区间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六)金融系统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上,必须要扭转重城市轻农村的偏向,必须要解放思想,要给农民以发展合作金融的自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建国60周年,但农村61.3万个自然村至今还没有建立农民自主经营的合作金融组织。而今,农民只有办专业合作社自主权,如不拥有发展合作金融应有的自主权,就会寸步难行!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合作金融是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的核心。从日本来看,日本在20世纪的整整一百年时间内,更立法规定公司法人不得进入“三农”领域,将“三农”领域的所有盈余包括金融盈余留给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这是日本在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能够维持农村稳定的重要原因所在。从我国台湾来看,台湾的农会能够办金融、推广技术、促进销售、维护农民权益。农信部是台湾农会核心部分,台湾农村一直是农会办信用社,一个乡农会办一个乡农村信用社,也就是农信部。农信部的利息收益很大,用来推广技术、营销、加工农产品、支持农业策略联盟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提供了农会组织所需的运作成本,可以说没有农信部就没有农会。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城乡经济发展结构失衡问题,金融部门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的经验,财政和金融部门要从财力和优惠政策措施上,尽快在61.3万个农村自然村帮助农民建立由农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合作金融互助组织。这样必将堵住了农村资金非农化,推动农村合作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大增长。
(七)金融系统在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及时了解贷款企业、贷款客户的信用记录和信用状况,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调整决策。
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详细地搜集了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用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能预判该企业或该个人未来的信用表现,为贷款投放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依据。对欠贷多、无力按期还贷的行业、企业或个人,必须要在信贷政策上采取相应的退出措施,以防范贷款风险和促进信贷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作者:中国农业银行研究部 郑良芳 来源:《南方金融》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