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8015 7
2006-01-25

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使机会成本递增趋势,这决定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如何理解?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生长x和y两种商品,随着多生产y少生产x,则以后每多生产一单位y则要多放弃生产x的量,资源也会使用更多?可是还是无法理解这和凹向原点有什么关系,呵呵我是刚学经济,请教大家.谢谢,.祝大家新年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7 16:46:00
资源有限性决定生产x、y所耗资源总量一定,在边际产出递减情况下,每增产一单位x所耗资源递增,从而减产更多的y,不知道这样有没有说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31 10:14:00

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效率),在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给定资源X,Y,那么这样随着消耗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那么根据资源的不完全替代(即资源X,Y各自的用途是不完全相同的,资源X,Y都有各自最有效率的用途)分析,恰恰是由于资源的这种不完全替代性,决定了如果在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的X,相应的就要减少一定量的Y。X,Y都有自己最合适生产的东西,决定了,在当前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如果生产某一产品要减少一单位适合生产这种产品的资源(假定为X),那么就肯定需要增加不止一单位的Y,因为Y并不是最适合生产这种产品的资源。因此减少一单位生产固定量该种产品的X,必然需要大于一单位的Y来补充。这就解释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什么凹向原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 10:06:00
看了楼上几位的说明,我觉得普通读者可能还是不明白。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假设x和y是两种相互匹配的要素,你可以找到足够多的x要素,但是可能找不到足够多的y,这样匹配性越来越差,生产率就越来越低了,这可以理解为边际报酬递减的一种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0 09:57:00

同意5楼的意见。好像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有解释,假设生产计算机和汽车,如果生产汽车越多,那么可能使社会上本来利于生产计算机的资源也用于生产汽车了,比如说计算机工程师,那么他的生产效率肯定比原来的汽车技术员低。看这样理解行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0 10:19:00
还有凹向原点的问题,如果在曲线的起始段(横轴为计算机,纵轴为汽车),在起始段,放弃生产一定的汽车可以增加很大部分的计算机的生产,因为把有利于生产计算机的资源转移出去了,比如说计算机工程师,这对汽车的生产影响不大,因为有利于汽车生产的资源还是保留在汽车生产车间;慢慢的,随着转移的增加,把汽车工程师也转移出去了,这就是即使增加小部分计算机的生产,也使汽车的产量减少很多,这样的话,曲线肯定是凹向原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