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使机会成本递增趋势,这决定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如何理解?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生长x和y两种商品,随着多生产y少生产x,则以后每多生产一单位y则要多放弃生产x的量,资源也会使用更多?可是还是无法理解这和凹向原点有什么关系,呵呵我是刚学经济,请教大家.谢谢,.祝大家新年快乐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效率),在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给定资源X,Y,那么这样随着消耗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那么根据资源的不完全替代(即资源X,Y各自的用途是不完全相同的,资源X,Y都有各自最有效率的用途)分析,恰恰是由于资源的这种不完全替代性,决定了如果在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的X,相应的就要减少一定量的Y。X,Y都有自己最合适生产的东西,决定了,在当前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如果生产某一产品要减少一单位适合生产这种产品的资源(假定为X),那么就肯定需要增加不止一单位的Y,因为Y并不是最适合生产这种产品的资源。因此减少一单位生产固定量该种产品的X,必然需要大于一单位的Y来补充。这就解释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什么凹向原点。
同意5楼的意见。好像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有解释,假设生产计算机和汽车,如果生产汽车越多,那么可能使社会上本来利于生产计算机的资源也用于生产汽车了,比如说计算机工程师,那么他的生产效率肯定比原来的汽车技术员低。看这样理解行不。
通过楼上各位的讲述,对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或是边际替代率递增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理解了,我在这里说一下向外凸的问题,[我记得书上图形中的曲线是向外凸的,不是凸向原点,请大家核实一下]
楼主明白这个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可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曲线就要凸向原点,
试着这样做
从这条凸向原点的曲线从其与纵轴交点出发,标出几个点,划出这些点的切线,正切的定义是 y/x,也等价于 y的改变量/x的改变量,这也就是说,等量的x的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y的减少,这样就联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