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393 0
2010-01-01

春秋

征税标准:田亩

赋税制度:齐“相地而衰征” ——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鲁“初税亩”——按亩收税

两汉

征税标准:人丁

赋税制度:编户制度(同时是行政管理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田租、人口税、更赋、附加税)和徭役、兵役、杂役

北魏

征税标准:人丁

赋税制度:租调制——均田制下的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租,田租(谷物);调,户税(帛或布);庸,“民年五十,免役收庸”(纳绢代役)

隋和唐前期

征税标准:人丁

赋税制度:租用调制——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可以纳绢或布直接代役

唐朝中后期

征税标准:人丁和田亩

赋税制度: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北宋

征税标准:人丁、田亩

赋税制度: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重新丈量土地,按每户占有土地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统统如此)

明朝

征税标准:人丁、田亩

赋税制度:“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役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清朝

征税标准:田亩

赋税制度:地丁银制度——以康熙五十年(1711)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即位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人头税

发展趋势总结

——税制逐步完善,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1
税收内容与形式逐渐固定,并不断完善:表现为税收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由不定时转变为基本定时,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

2
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转变:表现为人头税在赋税中的比例逐渐减少直至被废除;服役的强制性渐渐减弱:表现为由必须服兵役、徭役,到一定年龄下的以庸代役,到不限年龄的以庸代役,以及以银代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