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第3章 利率风险的管理
第一节 利率风险概述
一、利率风险
1、利率的定义:利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取得的利息与借贷资金的比率。从宏观经济学意义上讲,利率是资金供求总量达到均衡时的借贷价格。从微观经济视角来看,利率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的意义是不同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它代表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可能获得的收益,对于贷款人来说,则代表了获取资金的成本。
2、利率风险的定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金融资产价格变动而可能带来的损失。利率风险是各类金融风险中最基本的风险,利率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更为重大,原因在于,利率风险不仅影响金融机构的主要收益来源的利差(存贷利差、投资利差)变动,而且对非利息收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二、利率风险的成因分析
1、利率水平的预测和控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只有当金融机构提供的利率与市场利率一致时,其产品才会被市场接受。为此,金融机构需要对利率变化进行预测,但市场利率是不断变化的,且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金融机构在预测和控制利率水平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2、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具有期限结构的不对称性
金融机构通常是以较低成本的短期负债来支持收益较高的中长期资产,通过两种水平的差额来取得收益。但利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贷款发放以后,利率水平上涨,金融机构需要为存款支出更高的成本,而原来发放的贷款利率水平却可能很低,使得银行入不敷出。美国的储蓄贷款协会就是一典型例子。P63
3、利率计算具有不确定性
为了规避利率风险,金融机构一般通过一定的模型来计算利率,来为资产负债定价,但计算利率与实际利率经常不一致,从而形成风险;同时,存贷利率定价方法不匹配也会造成金融机构的风险。P64
4、为保持流动性而导致利率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保证一定的流动性,通常需要持有相当于其资产20-30%左右的有价证券,以满足随时出现的支付需要。为了保持证券价格的稳定,金融机构一般倾向持有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证券或易于被市场授受的ZF债券,短期证券主要是国库券、短期公司债、短期商业票据等,其利率一般是固定的,因此他们的市场价格随着市场短期利率反向变化。其流动性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市场利率高企时,证券价格会下降,由于折现系数变小,短期证券的现值也就越低,流动性风险也就越大;二是在利率大幅度波动时期,无论固定利率的短期证券还是易于被市场授受的ZF债券,其价格都会随市场剧烈震荡而受到影响。
5、以防范信用风险为目标的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缺陷
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时存在一个“逆向选择风险”。一般金融机构在对贷款定价时,是根据借款人的资信、期限、还款保证等来确定利率水平的。一般资信越差,利率越高。高利率使得具有良好的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使得那些有道德风险的人最终获得贷款,从而增大金融机构的风险。
6、金融机构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利率变化也越来越敏感
20世纪80年代以前,金融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传统的净利息收入,但现在金融机构的收入更多地来自手续费和非利息收入。在一些大银行,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净利息收入。这些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利率变化十分敏感,会有利率风险。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