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47 0
2010-01-01



漫谈
诗与歌

http://blog.roodo.com/honeypie/archives/4312813.html

「诗」与「歌」,古时候曾经是不分家的。所以,「以诗入歌」与其说是什么新鲜的尝试,倒不如说是试图回归古时候那种自然而然的歌吟方式。在近代流行音乐的历史上,历经好几个世代的传承和一波又一波的乐坛风潮兴衰,「以诗入歌」的尝试却是丝丝如缕,始终未曾断绝。


太久以前的故事姑且不提,我们且从当代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燎原之火」——民国六十年代的「校园民歌」风潮说起。那时节,台湾的唱片业还带着浓浓的「手工业」气息,高中生和大学生都以听英文歌为「时尚」的象征,不怎么看得起他们眼里那些「土土」的「歌星」演唱的国语歌。西洋乐坛那些自弹自唱、形象潇洒落拓的「歌手」,反而是他们更愿意认同的对象。

然而,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尽管深爱西洋的民谣和摇滚,却又觉得不甘心:难道我们就只能唱洋人的歌,用这种「二手」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心声吗?我们能不能「唱自己的歌」,用我们这个世代的语言和旋律,来唱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呢?他们压根儿没有想过「流行音乐」这四个字,反而更像是一群文艺青年希望能用音乐来实现一场「文学」的、「文化」的梦想。他们想:古人的「乐府」诗,用的是那个时代最精致也最贴近人心的诗歌,那么,现代的我们,又该用什么来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的「乐府」呢?他们选择了「现代诗」。

于是,「现代诗」和「创作歌谣」的结合,产生了「核子融合」一般惊人的爆发力。最早是歌手杨弦替余光中的诗谱曲,「回旋曲」、「民歌手」、「乡愁四韵」都是传唱不辍的名作,后来他又替杨牧的「带你回花莲」、洛夫的「向海洋」谱曲,俨然替当代青年「以诗入歌」的方式做了漂亮的示范。


给我一张铿铿的吉他 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
给我一个回不去的家 一个远远的记忆叫从前......
江湖上来的该走回江湖 走回青蛙和草和泥土
走回当初生我的土地 我的父 我的母
我是一个民歌手
岁月牵的多长 歌啊歌就牵的多长

——「民歌手」,余光中诗,杨弦曲

全文敬请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