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到处是人满为患。稍微好一点职业岗位,都会招致无数大学毕业生的疯抢,尤其处在当前亟待回暖的经济冰冻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找到称心如意的职业,是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共同追求。一位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大学生,和大家一样想选择对口的专业工作,而应聘到一家著名报社工作,自然而然就成为他的首选。然而,经历过N次投档失败的小伙子,这次放弃了招聘投档方式,而是直接走进该报社总编的办公室。
总编问他:“小伙子好,你有预约吗?”
小伙子坦率地说:“没有。”随即,小伙子走上前向总编鞠躬致歉。
总编说:“好了,不客气。请问找我有什么事吗?”
小伙子开门见山地问:“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
听到是应聘的,总编头都不抬,冷冷地回答:“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完小伙子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总编看了看牌子,没想到小伙子居然如此有创意。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好!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小伙子的求职成功,与其说是他的创意引起了总编的好感,不如说是他所表达的睿智与乐观,给了总编美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称之为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微妙心理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作对30道题中的一半,让学生A作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题上,而让学生B作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上,然后让其他人对这两个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对比,看谁更聪明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多数人都认为学生A比学生B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现象。
无独有偶,英国科学家大卫·佩伦特和费奥纳·摩尔也专门研究过“人脸之谜”。结果表明:第一次见到某人时,在最初的几秒之内就会对他(她)做出某种评价。如:是否容易相处、这人是否可靠、是什么样的性格等等。
当然,第一印象并非都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实践证明,人永远也无法改变自己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心理学家也认为,不仅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还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于是,专家建议: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职场中流行有一句话:“横向的皱纹增加还没有什么关系,但要小心别让眉宇之间的纵向皱纹长出来。”这就是说,长相贼头贼脑的人总是让人觉得靠不住,而慈眉善目的却很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正直的人总会给他人安全感,这是赢得他人信任的重要条件。在商业社会中,最忌讳的就是过于尖锐的处理方法,所以要让自己养成保持柔和表情的习惯。因此,在第一次与招聘企业见面时,建议大学生要做好如下准备:
第一, 仪态端庄,行为得体;
第二, 态度真诚,乐观信心;
第三, 专业适度,坦诚职业;
第四, 言辞幽默,举止儒雅。
祝福求职大学生,积极准备,创造首因效应,争取靠“第一印象”获得招聘单位的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