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赶考
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就是体现了一种“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不同。
日本有一个作家叫胜间和代,他的一本书《时间投资法》里有一句话:要不惜代价去创造时间,为了创造时间你要舍得打车。
这句话跟前面的故事就有了异曲同工之妙——是要省下钱来徒步呢?还是雇马车来节约时间呢?——胜间和代的观点就是,当时间这种资源相对于金钱来说更为稀缺时,我们应该选择时间。
在“穷人”的思维里,觉得能省下钱来一定是好的,然而在他省钱的过程中,他也放弃了许多提升自己,或者说获得更多资源的机会。
相对的来说,“富人”的思维里,他们持有着相对稀缺资源更有价值的理念,他们更愿意花费金钱,节省下时间去获得更好的资源——服务、知识、信息等等。
总而言之,“富人思维”里,时间>金钱,因为时间的可能性实在太多了。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现在刚毕业/刚工作,就是个实实在在的穷人,实在拿不出钱来换取别的资源。”
诚然,让刚进入工作的人为了省时间打车上下班、用大笔大笔的钱投资自己也是不现实的,但是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思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贯彻这一思维。
比如,每个月能否拿出一二百元作为教育基金,用来买书或者上需要的网络付费课?能不能下班之后不在网上闲逛,把自己的时间以超低价送给各种电视剧、广告,而多去学点有用的东西?
再举个例子,我们有时候会关注电视上的某些亲子节目,也会听说一些明星对自己子女的教育。
比如田亮的女儿Cindy,上的学校是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每年学费高达20多万,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然而如果这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这就是一笔符合“富人思维”的支出,很多人咋舌于高昂的学费,却很少人关注小孩子四五岁就掌握了一口流利的英文。
在投资自己身上也一样——
小编有一位朋友,几年前的时候本来打算去国外研习MBA的课程,可出于费用的考虑,再加上轻视课程能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不了了之。
然而在一次公司的晋升竞争中,败给了另一位同事,后来从一位比较熟识的上司那里打听来,公司上层的决定中就有对那位竞争对手研习过MBA的考虑。
所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舍得支出,舍得投资,这才是“富人思维”。
另外也要量力而行,自己把握好自己能承受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