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1-4 01:52:26
看得不是很明白,感谢这么详细的举例。

我迷惑的还是这个具体问题,数学是不是科学?如果不是,那建立在数学逻辑上的物理学(那些运算,那些解析)为什么可以算作科学?科学就是证伪这些我觉得太抽象了,实际问题就是,数学是不是科学?如果不是,为什么物理可以是?数学史上数学家仅仅依靠公理系统预言客观实际的物理结论还少么?完全不懂物理的黎曼VS洛伦茨变换,完全不懂同位旋守恒的陈省身纤维丛VS规范场的杨振宁。

请指点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1:54:48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1:28 直线是一个公理的概念,平行线也是,所以我就说,难道公理错了?那,是哪个公理错了呢?互相都可以证伪,单独都符合实际。
结合这几句,简单说明我自己的看法:对于不同的H0,依据相同的“经验材料”,很可能哪个H0都未被拒绝,也很可能哪个H0都被拒绝。

(当然,我们只能说到目前为止的“经验材料”无法拒绝哪个H0,而不能说“总无法拒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1:58:22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1:45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1:21 我昏,概率空间的定义,我没翻书哈,印象中应该是:“正则的完备空间”,正则就是要求部分和不会大于整体,完备就是要求不完备和完备的集相差一个零测度。实在找不到任何关于随机现象的表述。

非要把赋值过程看做一个相关联的概念,那确实有关系了。目前看的这些本高概和测度还有实变的书,定义概率空间的时候,确实是都没提到随机现象的。所以数学跟实际差距很大,数学概念一精准,发现没法用了。
个人观点:

如果有人愿意将概率空间中的那个sigma域称作“事件域”,将其中的那个非空集称作“样本空间”,将其中的那个测度称作“概率”或“几率”(当然是规范化了的),这些称谓本身就在表达“与随机现象有关”。

(如果不关于“随机现象”,人们把概率空间上的可测函数称作“随机变量”,又意欲何在呢?)
数学史上,是贝努力家族研究古典概率的。。那种样本空间称谓,是大概200年后的概率论公理化完成后才有的。我猜测这好比“柯西序列”跟柯西本人关系不大,而依旧以此命名来尊重前辈的数学惯例有关吧。
这个就不清楚了,只是自己接触的几本教科书很淡化这两个概念的相关性了,没见提到过。具体应用也没怎么关注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00:04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1:52 那建立在数学逻辑上的物理学(那些运算,那些解析)为什么可以算作科学?
(仍是一个空泛的说法:)运算、解析只是科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05:56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00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1:52 我迷惑的还是这个具体问题,数学是不是科学?如果不是,那建立在数学逻辑上的物理学(那些运算,那些解析)为什么可以算作科学?科学就是证伪这些我觉得太抽象了,实际问题就是,数学是不是科学?如果不是,为什么物理可以是?数学史上数学家仅仅依靠公理系统预言客观实际的物理结论还少么?完全不懂物理的黎曼VS洛伦茨变换,完全不懂同位旋守恒的陈省身纤维丛VS规范场的杨振宁。
基于不同前提的理论体系(当然,首先它们必须都是合乎逻辑的——即便它们有些看起来很美,有些不太美),完全可以都不被某些相同的“经验材料”所拒绝。这没有什么奇怪的。

人们会继续扩大自己的经验范围。
明白这个意思了。

多谢指点。

但,这种解释很不过瘾。感觉这个解释跟马列定义数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一样空泛。马列定义了等于没定义。

不管咋样,还是多谢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06:47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1:28 这就是数学最让人抓狂的,注意了,平行线这个概念哈,是公理。。。。公理不需要定义,需要感知。lebesgue的不可测集,就是在建立映射的时候引入了“链”,就是良序了,当然就是选择性公理的等价了。如果不引入“链”,就得不出m(Q)=1的悖论。Q是实轴上的有理数。
所以,检验前,应事先明确哪种“存在性”是“更基础的”——(在本理论体系中)是不需讨论的。

(当然,这些都是“事前”或“检验前”的讨论,还没有涉及到“可证伪性”)

接下来,要讨论这种“存在性”是否对应了“可经验的客体”(这里“文字游戏”的意味大大浓厚了),如果没有对应,也谈不上“可证伪性”。

(以上仍只是重复个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11:08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05 感觉这个解释跟马列定义数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一样空泛。马列定义了等于没定义。
个人以为,如果想不“空泛”,就多做点“假设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14:23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1:52 数学史上数学家仅仅依靠公理系统预言客观实际的物理结论还少么?
那还得多亏有人做了“假设检验”。

(否则,这些预言就是“数学游戏”了——只不过,人们似乎常常更记得提出假设的人,而非做检验的人)

为什么不多提提做假设检验的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15:49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06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1:28 这就是数学最让人抓狂的,注意了,平行线这个概念哈,是公理。。。。公理不需要定义,需要感知。lebesgue的不可测集,就是在建立映射的时候引入了“链”,就是良序了,当然就是选择性公理的等价了。如果不引入“链”,就得不出m(Q)=1的悖论。Q是实轴上的有理数。
所以,检验前,应事先明确哪种“存在性”是“更基础的”——(在本理论体系中)是不需讨论的。

(当然,这些都是“事前”或“检验前”的讨论,还没有涉及到“可证伪性”)

接下来,要讨论这种“存在性”是否对应了“可经验的客体”(这里“文字游戏”的意味大大浓厚了),如果没有对应,也谈不上“可证伪性”。

(以上仍只是重复个人观点)
这一条也算是看懂了。
还是戴德金那句墓志铭:“上帝创造了整数,把其他的留给了人类”。
人类除了π,就算是e,也没找出过对应的客体。。。这种叫做超越数的无理数测度比有理数+非超越数的无理数的测度都大。这怎么去找对应的客体啊?
理论上超越数比有理数多了去了,人类也才找到1个有客观对应的超越数,刘威尔1820年左右发现的那个那一类都不算,因为没有具体对应客体。
请问,这个怎么检验。。。。是可证伪的还是不可证伪的。
越说越迷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19:45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15 人类除了π,就算是e,也没找出过对应的客体。。。这种叫做超越数的无理数测度比有理数+非超越数的无理数的测度都大。这怎么去找对应的客体啊?
所以,在“证伪”中,有人提出关于pi的经验检验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21:30
再假设。。。人类没有伽利略,于是天狗吃月就是最好的理论。
检验一万遍也对,如果你用格兰杰因果校验法,发现因果关系会很明显。

假如没有伽利略,假如,怎么看待“可证伪”这个概念。个人以为这个跟宏观经济学的意思差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21:49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05 科学就是证伪这些我觉得太抽象了
(1)证伪只是关于科学的一种说法吧?

(2)即使在这种说法中,证伪也只是科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吧?

(文字游戏的说法:“就是”这种提法似乎不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24:19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1
再假设。。。人类没有伽利略,于是天狗吃月就是最好的理论。
检验一万遍也对,如果你用格兰杰因果校验法,发现因果关系会很明显。
假如没有伽利略,假如,怎么看待“可证伪”这个概念。个人以为这个跟宏观经济学的意思差不多。
“若无伽利略,则……”,这本身就是“超验”的命题,或者,不可检验的命题。

本身就谈不上“可验证性”,更谈不上“可证伪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24:34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19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15 人类除了π,就算是e,也没找出过对应的客体。。。这种叫做超越数的无理数测度比有理数+非超越数的无理数的测度都大。这怎么去找对应的客体啊?
所以,在“证伪”中,有人提出关于pi的经验检验了吗?
π就是摆在那里的,回归多少次,检验多少次都在那里...
再比如归纳法,数学到处都用,怎么假设检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28:15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24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1
再假设。。。人类没有伽利略,于是天狗吃月就是最好的理论。
检验一万遍也对,如果你用格兰杰因果校验法,发现因果关系会很明显。
假如没有伽利略,假如,怎么看待“可证伪”这个概念。个人以为这个跟宏观经济学的意思差不多。
“若无伽利略,则……”,这本身就是“超验”的命题,或者,不可检验的命题。

本身就谈不上“可验证性”,更谈不上“可证伪性”了。
那么好,1000年前,天狗吃月,是不是完美的天文理论?历史的看。
还有就是归纳法,数学最常用的方法,这么多年都在用,可是没人提出用假设检验的思想对这个办法本身进行质疑。归纳法可以被检验么。。。
可以,没人做过;不可以,古往今来的数学就是建立在归纳法上的。。。

那,数学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28:43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4 π就是摆在那里的,回归多少次,检验多少次都在那里...
再比如归纳法,数学到处都用,怎么假设检验呢?
你应该了解统计中的“假设检验”吧?

“数学归纳法”这是逻辑范畴吧?(当然,数学与逻辑的关系,还有许多争议——这些争议看起来也很像“文字游戏”)

有人提出检验逻辑法则了吗?

(检验排中律、非矛盾律、同一律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29:48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8 那,数学是。。。。什么?
(一个空泛的说法:)1000个人可能有1001种答案。

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本论坛可以讨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31:49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28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4 π就是摆在那里的,回归多少次,检验多少次都在那里...
再比如归纳法,数学到处都用,怎么假设检验呢?
你应该了解统计中的“假设检验”吧?

“数学归纳法”这是逻辑范畴吧?(当然,数学与逻辑的关系,还有许多争议——这些争议看起来也很像“文字游戏”)

有人提出检验逻辑法则了吗?

(检验排中律、非矛盾律、同一律等等?)
数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因果逻辑上的。。。

如果没人提出检验逻辑的法则,那么数学就是不可检验的。。。会是这个结论吗?迷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33:43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8 那么好,1000年前,天狗吃月,是不是完美的天文理论?历史的看。
关于历史事实的陈述,本身也不具有“可证伪性”——它们是不可能被证伪的,即使有可验证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35:53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28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4 π就是摆在那里的,回归多少次,检验多少次都在那里...
再比如归纳法,数学到处都用,怎么假设检验呢?
你应该了解统计中的“假设检验”吧?

“数学归纳法”这是逻辑范畴吧?(当然,数学与逻辑的关系,还有许多争议——这些争议看起来也很像“文字游戏”)

有人提出检验逻辑法则了吗?

(检验排中律、非矛盾律、同一律等等?)
1000年前的天狗吃月理论放在1000年前是不是可以被检验的好理论呢?那个时候的人们不知道太阳系系统,地月系。
用统计和回归,1000年前,这个理论怎么不好了。。。这是张五常在评论我们现代人对宏观经济现象认识时候做的一个类比。
如果说张五常举措例子了,那就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36:11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31 如果没人提出检验逻辑的法则,那么数学就是不可检验的。。。会是这个结论吗?
(文字游戏地说:)“数学不可检验”这种提法太笼统、太空泛。

个人观点:至少,数学中所用到的或所规定的符号及其相关关系(关于符号的原则),是不可检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37:19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35 如果说张五常举措例子了,那就罢了。。。
个人很不赞成张五常关于证伪的一些说法。

(个人以为,他混淆了“可被证伪”与“已被证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37:46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33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8 那么好,1000年前,天狗吃月,是不是完美的天文理论?历史的看。
关于历史事实的陈述,本身也不具有“可证伪性”——它们是不可能被证伪的,即使有可验证性。
我知道这个意思。。。那张五常是不是举错例子了?
这么问可能有点咄咄逼人,但绝非本意,只是迷惑很久了,还望指点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39:13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35 1000年前的天狗吃月理论放在1000年前是不是可以被检验的好理论呢?
仅是“可以被检验”,还不能称“好”吧?

(当然,关于什么是“好”,还会有一大堆文字游戏般的说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40:57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37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33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28 那么好,1000年前,天狗吃月,是不是完美的天文理论?历史的看。
关于历史事实的陈述,本身也不具有“可证伪性”——它们是不可能被证伪的,即使有可验证性。
我知道这个意思。。。那张五常是不是举错例子了?
这么问可能有点咄咄逼人,但绝非本意,只是迷惑很久了,还望指点一下。
不咄咄逼人。

*****

前面说过了,个人不同意张五常的一些观点。

个人观点:关于历史事实的陈述,不属于“可证伪的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41:28
sungmoo 发表于 2010-1-4 02:37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35 如果说张五常举措例子了,那就罢了。。。
个人很不赞成张五常关于证伪的一些说法。

(个人以为,他混淆了“可被证伪”与“已被证伪”)
下一个例子:62种基本粒子,31种是反物质,这个基本物理知识我就不说了。可是,引力呢?引力子呢?人类早就有万有引力,牛顿默认引力是个客观存在,然后有了牛顿力学,可粒子物理告诉我们,引力子,现在人类都没发现。。。。
至于反物质,反物质是狄拉克根据质能方程里面有一个质量的平方而想到的:正质量平方为正数,负质量平方也为正数,那负质量的就是反物质咯。。。因此还拿到诺贝尔物理奖,这个理论好么?可以证伪么?
现在人类没有找到哪怕一个反物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43:21
甚至连牛顿力学体系里面的万有引力的正的“引力子”也没找到过。。。

牛顿力学怎么就通过检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47:15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41 下一个例子:62种基本粒子,31种是反物质,这个基本物理知识我就不说了。可是,引力呢?引力子呢?人类早就有万有引力,牛顿默认引力是个客观存在,然后有了牛顿力学,可粒子物理告诉我们,引力子,现在人类都没发现。。。。
所以,到目前为止,关于“引力子”的理论,还属于“不可证伪”的范畴——缺乏可验证性。

(经多次检验)尚未被经验材料推翻/拒绝,与尚未经检验,是两回事。

关于“黑洞”的种种理论,也存在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48:05
这种检验,经验的检验,就是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
这种检验能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而万有引力定律的物质基础现在看来,人类根本没有接触到。

牛顿是默认了引力场存在的。默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4 02:49:07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4 02:41 至于反物质,反物质是狄拉克根据质能方程里面有一个质量的平方而想到的:正质量平方为正数,负质量平方也为正数,那负质量的就是反物质咯。。。因此还拿到诺贝尔物理奖,这个理论好么?可以证伪么?现在人类没有找到哪怕一个反物质。。。
不能这么说吧?

正电子理论不是Dirac提出/预测的吗?

正电子不是反物质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