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火车票价格等同管制铁路系统口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以为降低火车票价,就能解决春运问题的人,脑子基本属于进水的。。。。。
大概是在十年前吧,薛兆丰同学写了一篇解决春运的办法,就是上提火车票价的文章,一时间议论纷纷,薛兆丰同学算是给满脑子计划思维的中国人开了窍吧。我数年前和薛兆丰同志就此争论多回,大概是在去年我赞同他的看法,今年又转风向了,倒不是立场不坚定,而是想的问题更多了。近期和他交流几回,发现其实讨论的问题,不是一回事。
薛兆丰同志希望来一篇十周年火车票价纪念文章,哈哈,也好,因为我博客文章大部分都是流水账的日志,前天的火车票价的帖子有点含糊,逻辑不清,那是正常的,因为我那时脑子想东西较多。这里再写一篇算是阐述清楚吧
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永久主动力。。。。
价格引导资源合理分配,这个命题,基本上是不要讨论的。
春运期间,民工们挤着前胸贴后背,就为了买到一张低价火车票,大家这么辛苦,对社会贡献不大,不如各自去打工多赚点钱,然后买高价票。——经济学术语叫租值耗散。
与其打击黄牛党,不如让铁路系统直接干黄牛得了,这样还减少社会交易成本。总而言之,市场价格分配资源,都有利于社会福利提高。
火车座位就那么少,你怎么安排火车票配置,还是那么多火车座位,所有的安排,不如市场价格安排来得便当。
以上是薛兆丰的观点,我希望我没有理解错。事实上,我明白,也赞同以上观点。薛兆丰的观点,只要不是智商为负的傻逼,或者满嘴关怀弱势群体装逼的调调儿,拍拍脑子都能明白
我思索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上调火车票价,铁路系统是不是更有了加强垄断的动力?因为之前耗散掉的租值,归属于排队的民工、黄牛党和铁路系统内部职工——包括基层车站站长,而铁路系统的老大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无论政府还是铁道部,财政上长期处于亏损而非盈利,那么现有的铁路体系其实是个包袱,而非蛋糕,迟早要对各种资本放开,如果放开管制价格,将这个租值完全归于铁路系统,那么这个就不是包袱而是蛋糕了。
谁会随便让别人染指自己盘中的蛋糕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苏东坡巨变,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些国家经济最终破产的结果,至于为何破产嘛,嘿嘿,那就是有XX特色的xx主义。。。。
产权和价格是一个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学家兰格就赞成国有制基础上价格放开,认为市场价格和国有化不矛盾,自由的市场价格和公有制不矛盾,在国有制基础上实行价格机制,就是兼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重优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早期版本。兰格在 1945年后当了波兰的计划预算和财政委员会主席。将自己的思想最后落实到位。
至于效果嘛。。。。。啊,同志们,有兴趣的,自己检索当年波兰经济改革的历史吧。事实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奥利地经济学派就和兰格吵架了,经济学史上有名的兰格之争就是这个。
总的来说,南斯拉夫和波兰在内的东欧经济改革的历史,最后证明,产权和价格是不可能分割的。如果价格想明晰的得到界定,并且引导市场资源合理配置,那只有在私有产权基础上方可。
下面的问题是,如果以行政管制准入为基础的国有垄断企业自由定价,结果如何呢?
结果就是最大限度的抬高价格同时,最大限度的缩小供给。简单说,就是吃得最多,干的最少,这样才能收益最大化。
如果一国企业都是这样干,那么后果如何呢?理论上说,很快崩溃并且完蛋。因为,都是强盗了,都打劫谁啊?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是以行政垄断准入为基础的国有垄断企业,但只要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这个经济就差不多撑不下去了。
据我搜索到的东欧经济改革文献看,波兰、前南斯拉夫在内的大多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因此完蛋的。
至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与苏东坡都不一样。核心关键在于,中国人在1980年之前,几乎所有的产业部门都是价格和产权乃至劳动力,都是政府说了算。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体系
结果如何?现在的朝鲜什么样,那时的中国就是什么样
管制火车票价格等同管制铁路系统口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上个世纪,在一群不怕死,同时想改变自身贫苦状况的中国人的冲击下,中国计划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
答案是,在饥馑和贫穷面前,大部分中国人不傻逼,他们选择了不守法
如果守法,安徽小岗村的农民不会偷偷按手印,搞土地承包。如果守法,城郊农民更不会偷偷的种菜,偷偷运到城郊卖——那时叫投机倒把。那时候,城镇副食品公司和供销社垄断农资农产品生意。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城镇大部分居民的农副食品供应,还是需要票证的。
但这个准入门槛太低了,政府管制成本太高了!成千上万,不,上亿的农民偷偷摸摸的搞自由集贸市场,全民投机倒把,你如何打击?
那时候,蔬菜猪肉,无论价格还是经营,政府都管制,那么衣服呢?鞋子呢?皮带呢?电子表呢?等等,我们身边周围一切的一切,今天80后,90后,不看书,可能都无法想象,在三十年前都是严厉管制的。但中国人连皇帝都敢拉下马,何况搞点小生意!于是乎,从各个领域,都出现国退民进。
这里不打算就这个现象,写个流水账,这里说明一点的是,很多国退民进的原因,主要在于准入门槛固然很高,但管制成本也很高。譬如现在打压钢铁产能过剩,其实就是不让民营资本分享钢铁产业高利润,你可以抓铁本的戴国芳进监狱,但你能抓所有的小钢铁厂老板?一旦钢铁行业景气不再,国有钢铁企业统统破产之时,你会发现民营企业开始大扩张,因为这时候才看出谁是英雄好汉了,而这个时候,政府才会真正放开钢铁产业门槛,道理很简单,这是财政包袱,而非财税支柱了,你守着这摊子等着赔钱啊?
中央决策者现在如此扶持国有垄断企业,并非那些共产主义理论调调儿,而是实实在在这些企业是国家财政的支柱,如果不是,你会看见中央很快放开这些产业门槛,并且大幅度国企私有化改革!
这个,其实上个世纪纺织工业就是这样,1993年,朱镕基要限产压锭,所谓压缩过剩产能,就是厂里的纱锭弄到马路上烧掉,结果你这边烧,那边老百姓从火里面抢纱锭,弄回家就是一个纺织厂。产能倒没有压缩,不过中国却是世界的服装制造中心——这都是民企干的。事实上,无论交通运输,还是工业制造,越是行业管制成本越低的地方,国有经济势力也最强大,政府所谓的“振兴计划”调调儿喊得最响。
汽车业就是典型,在中国搞汽车制造不容易,因为你造电视、手机,就算山寨,也能卖得掉,因为大家照样用,你私开饭馆旅社让国营饭馆招待所干不下去,都不难。但汽车要想上路,必须到车管所上牌,接受交警管,那么大的一个家伙,想偷偷用,没门!除非现在所谓的山寨电动汽车,时速40公里以下,但也只能在小县城用——因为县委书记关照你。所以,中国汽车制造都是合资企业——国有资本和外资合谋中国汽车产业蛋糕。民营的,只能找关系,没有关系路子是在这个行业混不下去的
有些行业管制成本很低,所以都是国有资本一统天下,但这个领域佃农多,市场算是充分竞争,供给就算不充分,也算差强人意,不算太离谱。最典型的,就是航空业。现在航空公司机票打折司空见惯,但就在2003年,中国民航总局领导还大发雷霆,说机票打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要追查打折机票的航空公司老总的责任!——这民航总局老总现在看起来是不是傻逼?
垄断价格是长子们吃其他兄弟们红利最好的方式。。。。
电信、银行、乃至保险、券商等行当,差不多都是土地国有但佃农众多的行业,国有资本一统天下,但都是下属无数佃农竞争。佃农多的,竞争就充分些,价格和产品服务的供给,不算太离谱。佃农少些的行当,譬如电信行业,其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哎,我是不是,不要说太多了?
但铁路行业最古怪,它不但准入门槛极高,而且管制成本极低,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里,没有佃农,各个机务段都归总局管,而总局都归铁道部管!你私人搞条铁路,完全搞笑,如果私人想承包路线,没门!我不知各个机务段背后的一些铁路公司,具体怎么运作的。但目前我所知道的情势看,这个领域中想出现电信、航空、银行业那样的佃农竞争的局面,似乎可能性不大。
张维迎曾经举个例子:一个十个孩子的大家庭,如果这些孩子都好吃懒做,最后都会饿死,如果九个孩子勤快,老大是懒汉,而且父母偏袒老大,那么老大过得最舒服,其他九个再怎么勤奋,也还是苦日子,因为其他九个都得给老大进贡。
中国政府就是大家庭的父母,铁路系统在内的国有垄断企业,就是共和国长子,民企就是小弟。小弟给老大进贡的方式,就是国有垄断企业的产品垄断价格。
如果不管制垄断企业的价格,那么这家伙以后非但不干活,而且嚣张起来,只怕大家都管不住了。。。
这长子中,最好吃懒做的,估计就是铁路系统了,但由于价格管制,落到他嘴里的口粮,其实并不多。这一点,你只要看看火车上那些拉着小推车叫卖的铁路员工就知道了。大家走扎堆考公务员、或者费劲心机到银行证券保险航空电信上班的,谁见过拼命跳槽进铁路系统的?
既然父母偏袒他,让他少干,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高呼少给他口粮。放开火车票价格,等于让这个懒汉不但和以前一样少干,而且吃的还比以前多!
我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