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11 7
2007-12-31

秋风:火车票价高了又怎样?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作者:秋风

薛兆丰是我的朋友,但是我至少不能同意他的一个观点:火车票还不够高。

兆丰的推理是这样的:正是客流暴增,才导致了火车票涨价。而黑市仍然猖獗,说明车票的定价仍然偏低。铁路部门如果参照黑市的价格来提价,黑市就会销声匿迹。这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吗?不会,因为在目前的低票价下,黄牛党猖獗,乘客为了得到火车票,除了要向铁路部门支付“未充分提价”的票价外,还要向黄牛党支付额外的“佣金”,并承担“反复周旋、讨价还价、鉴别真伪、受骗上当”的成本。而票价如果上调,则乘客的“总成本”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只是“总成本的组合”发生了改变。

差不多每年春运的时候,兆丰都会讲这种经济学道理,反应可想而知:网上骂声一片。这些人根据的是常识和激情,不足道也。对这样的骂,兆丰是不怕的,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经济学逻辑是正确的。

不过,我想说的是,在这个逻辑推理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现实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导致他推导出的结论存在重大暇疵。

价格取决于供给与需求,也会作用于供给与需求。供大于求,票价只有上涨,才能抑制需求,实现供需均衡。不过,假如某种社会文化因素使得该需求极为刚性,价格就会对该需求失灵。春节回家可能就是这样一种需求。人人都想回家,这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能阻遏的需求。确实如兆丰所说,这必然导致票价上涨,但在春节前几天期间,价格的上涨无法抑制这种需求。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说,价格走高后,会刺激供给,同样可以实现供需均衡。不过,问题在于,供给是需要时间的,而在新增供给入市之前,只见价格涨,不见供给增。在春运最紧张的那几天,即使票价高出一倍,铁路部门也无力增加供给。因而,在这时间段内,价格对供给是失灵的。

因此,即使票价一路上涨,也未必能够涨到黄牛党消失的地步。因为,消费者无法正常地对票价上涨作出反应,提高票价也无法刺激铁路部门增加供给,给多少钱,它也没有路、没有车啊。这正是春运所面临的困境。不过,由此断言经济学的逻辑失灵了,也是轻率的。经济学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的世界不是由纯粹的经济学逻辑构成的、没有时间、没有摩擦的世界。我们要解释的不是经济学的逻辑,而是现实,此刻,我们需要考虑到时间、文化、社会等等因素。

考虑到这些因素,鼓动铁路部门涨价就是不合适的。相反,正确的结论应当是:铁路市场需要开放,这是增加供给的唯一办法。只有在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之后,供给才可以决定价格,价格也才可以对供给有效发挥引导作用。而在这之前,以合理的公共政策来补充经济学逻辑的细节,未尝不可。

比如,价格听证会就不像兆丰所说的那样是多余的。价格听证会所确定的价格,确实可能低于“正确的”价格,从而招来了黄牛党,也可能给票务人员创造了“寻租空间”。但至少,价格听证会确定的价格可以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为此,消费者和社会即使要付出一些价格之外的成本,也不会有太多抱怨。成交价得到买卖双方的认可,对于市场来说,这可能就够了,即使这种认可有点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31 19:45:00
把自由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应用到垄断市场,是对是错,还用讨论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31 21:44:00

我国往往是该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地方偏偏政府去干预,如兰州拉面,偏偏是应该由政府进行价格管制的地方让市场决定,如一些典型的由政府造成的垄断行业。当然最好的情形是打破行政垄断,这样价格往往会自动降下来,如教育,房价等等。最差的情形是一方面政府在人为的制造垄断(目的是为了寻租),另一方面对其制造的垄断造成的高价又不进行恰当管制。

这些人不是不懂经济学,而是利益在作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1 21:55: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 14:42:00
经济学是在很多假设条件下,许多推论才能成立的,正因为如此,很多看似正确的推理,也就与事实不符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 16:54:00

供给短时间内不能改变,只能改变需求.

如果节价日票价格*3,而把平时的价格/3,不知道是怎样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 18:24:00

要是把票价拉得非常高,这当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

但是你这的这个经济动作,拉高票价的最终结果是为了抑制人们回家的需求,也就是说,有更多的人回补了家过年。

那么只能说,你真是有才。这种思考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你应该关注的是让更多的人回家过年,而不是用票价的平稳换取别人没法回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 18:26: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