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3211 4
2010-01-05
做人要有自己的主导思想
--观《贞观长歌》有感
《贞观长歌》是一部历史长剧,它比较系统的描述了唐朝贞观之治的缘由、历程,即从乱世建国到后来的以武力立国,以文臣治国以强国的过程。在这部长剧中它突出了李世民的杰出思想和才能,在思想方面他有自己的系统,他既有原则的坚定性,又有策略的灵活性;他既有英雄的冷酷豪气,又有儿女柔情;既有儒家思想的正统治国理念,更参悟了世俗的虚虚实实,看透人世、人性的丑陋习性;他了解社会民众的疾苦,更有大胆听取、借鉴他人批评、意见,敢于行动创新的魄力。他在执行自己各种政策时能够在纷乱的权利斗争中运用熟练的权力驾驭之术达到自己的目的,能够在迷茫的局面中冷静思考,看清事件的真相,洞悉人性的本质。在对待功臣时他能走出“狡兔死猎狗烹”这个怪圈,对待敌人有宽广的胸怀,这不得不让人欣赏、佩服。他在对待国事和家事的关系上能够走出儿女情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他没有犯汉武帝的错误。汉武帝在对太子上以固执己见而误评太子而被利用,最终废逼太子走上绝路,而后又因宠信后宫爱妾以致错立太子,为以后霍光专权而废帝,最后导致霍光被诛皇权旁落埋下了祸心,最终导致西汉由于皇权缺失而逐渐衰落。而李世民摆脱了以己之爱废立太子而误国的错误路子,这不得不表明了他的以国为重的思想。他在治国中轻刑法,与汉武帝之比大为仁慈,这也是为什么唐朝能够强盛的原因。
该剧以李世民创造历史性的伟大业绩和太子的懦弱无能最终走向失败的两条主线展开:一方面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魄力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治理,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太子在性格上懦弱、无主见,不能洞悉局面,无法准确把握时局,更无法做出正确的谋划、决策;在能力上更是一团糟,根本无帝王权利驾驭之术。因此当李世民治国日渐成功之时,太子的无能就更加鲜明的体现出来了。如果汉武帝是因为穷兵黩武导致国家日衰,国家看似强大而实际却弱,太子看清真相与汉武帝政见不合,导致太子被逼废的话,那么李世民废太子却完全是他的成功和正确凸现了太子的无能而被废。
此剧把李世民描绘成完人似的,这也是该剧的不足之处,同时该剧中也反映了皇族中女性干政的苗头,公主干政,参与权利的争斗,体现了后来武则天为何能主政的原因。该剧以大量的镜头展现了两种谋权之术的不同:一种以正统儒家思想谋权,谓之为仁,为国谋权,心系天下,谋权为天下苍生,这种人称之为君子;另一种为诈谋,以为得到权利而谋权,而进行谋划,这种人称之为小人。前者以魏征为代表,后者以侯君集为代表。前者一切谋权以为天下,以国家、大局为重,以忠于皇帝为原则、出发点;后者却为得到权利而争斗,一切以权力为中心,只要权力,不讲对错、不讲是非,只以成败论英雄,原则道义在他们心中只是一种利用的手段和招牌而已。中国历来都以治国平天下为谋权的大原则、正统,而以谋权为私利、为利己为错误的思想,所以该剧也体现了这种思想。正谋兴国,邪谋误国。君子谋权利国利民,小人谋权误国误民。因为君子谋权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小人谋权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团利益想冲突时,君子以私利服从公利,克己奉公,小人则以公利服从私利,以公肥私。李斯以私利改立太子,以私废公,以致身死,一个帝国的覆灭;伯嚭为私利憯害伍子胥最终国破身死;杨国忠以私废公,致使地方叛乱,身死且遗臭万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5 13:08:45
看看,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3:11:06
恕在下愚钝,看了你的文章,感觉没有抓住你关于 做人要有自己的主导思想 的论述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5:44:55
好像说了半截话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21:11:56
本人非常赞同,做人不能随波逐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