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宜春学院2009年职称评审工作既违规不公正又不科学、不合理?
一、基本事实
本次职称评审中最大的问题有三个:一个是临时违规提高破格门槛而对符合条件的几位老师不进行破格评审;二是入围即进入后期专家会议评审的门槛太低而入围后又不看分从而使打分失去价值;三是评审专家大多由本校非本学科及非本专业同志组成,应该说不仅整体上独立性欠缺,且严重不具备对被评者专业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必要的学术评价能力。
下面以问题一为例来加以说明。宜春学院申报破格教授的条件目前从文件上看,仍然是沿用江西省统一制定的《江西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http://rsc.ycu.jx.cn/shownews.asp?newsid=18),并且,在郑老师等五人申报时,学校、人事局和江西省人事厅都进行了资格审查,白纸黑字都认定符合申报江西省破格评审教授的资格条件。学校引以为证据的职称评审51号文件(附件:
宜春学院2009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办法(宜学院字200951号).doc)中根本没有“破格需要1篇一级刊物论文”的规定,况且,这个说法中的所谓“一级刊物论文”也是在业绩终算期之后几个月才出台的,怎么能就拿来在评审中用呢?可见,学校的辩解其实是毫无道理的!


关于我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2009年评审工作情况说明.doc.doc
大小:28.5 KB
宜春学院教授职称评审
宜春学院2009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办法(宜学院字200951号).doc.doc
大小:249 KB
宜春学院教授职称评审
大小:10.9 MB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股权激励、管理创新
大小:106.5 KB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管理创新
安徽大学C类科研刊物(D类为CSSCI级别):
2、主持的省以上科研与教改项目
| |||||||||||||||||||||||||||||||||||||||||||||||||||||||||||||||||||||||||||||||||||||||||||||||||||||||||||||
序号 | 获奖(入选)成果名称 | 等级/入选 | 主办(颁奖)单位 | 发奖文号 | 获奖(入选)排名 | 获奖证书时间 |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
1 | 2009年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省级人选 | 江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等八部门联合 | http://hrss.jiangxi.gov.cn/Content/show.php?id=7294 | 郑玉刚 | 2009.06 | ||
2 | 江西省第十批省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郑玉刚 | 熊珍琴 | 陈占葵 | 2007.02 | |
3 | 江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成果奖 | 三等奖 | 江西省社科院 | 郑玉刚 | 2007.07 | |||
学科带头人 发表于 2010-1-6 00:16
是这样的:本来按照众所周知的道理,学生考试得60分就是及格了。可是学校在学生考试成绩出来后突然临时宣布规则已变,现在要70分才是及格线了,这样,学生得了65分本来应该及格了结果现在没及格。
第二次,这个学生考试得了75分,可是开学后老师又宣布75分也已经不能再及格了,现在的及格线经过老师们商量,已经提高到80分了。结果按照新的规则这位学生还是不能及格!
第三次。。。
第四次。。。
你说,如果规则可以这样临时性地随意改变,还能谈得上有公平和公正吗?
那不是要给暗箱操作留下十分大的空间吗?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