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源自:金融时报 字体:[
大] [
中] [
小]
我要评论 消费|需求|增长|房贷|房地产
推动以消费增长为主的增长方式的转移,使消费增长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消费增长必须离开传统商品消费的层次。我们认为,中国的刺激消费增长有三大突破口。第一,居住性消费;第二,改善性或升级产品的商品消费;第三,服务性消费。
首先,扩大居住性消费。美国人最大的消费是居住消费,每月工资和收入的相当比例要支付租金、房贷。目前中国的所谓“月供”,就是居住消费支出占月收入的比例,这个比例现在平均为76%。也就是说,贷款买房子的群体收入的三分之一在支付信贷和利息。加上租金支出,过去居住消费支出可能被大大低估了,因此也使得消费增长在GDP中比重被低估。如果准确评估存量住房消费支出,消费水平会大幅提升,占GDP的总规模也可能从现在的38%提高到40%甚至50%。特别重要的是,不论是在不断城市化过程中还是城市中的现状,大量的居住性住房消费需求,都是消费增长的最大增量(投资性房地产不能直接算在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把月供和月租作为消费支出计算进消费增长之中,保障性住房的消费需求增长,将成为居住性消费增长的重大突破口。
其次,改善性或升级产品的商品消费也是一个消费增长的持续增长点。基本消费品的不断改善和提升,不断创造新的消费效用。比如,手机需要更新换代,就创造新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自行车产品为了满足锻炼身体的需求,改变过去完全是代步工具的效用等等。改善性产品需求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一般消费品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很长时间需要面对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大规模就业问题,改善性商品的生产创造就业机会。当然所有的服务性消费的提供也创造就业。改善性或升级商品的消费就是一个“创新消费”,只要不断改良产品,新的消费需求就被创造出来。“创新消费”也将成为消费增长的又一突破口。
更具突破性的消费增长是服务性消费。服务性消费是中国消费增长最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服务性消费从无到有,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国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累计实现15404亿元,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餐饮就业人数逾2000万人;美容美发服务产值达2500亿元,从业人员逾1800万人,经营服务机构(网点)达180万家;洗浴业企业逾15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人像摄影业企业已达45万家,总营业收入超过900亿元,从业人员600多万人;家政服务业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达50万家,营业额逾1600亿元,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展览业总营业收入达153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但是服务性消费仍然存在巨大的需求。比如,2007年底,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1350万人。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2185万人,比2007年增长61%;失能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服务的需求缺口巨大。
中国的旅游业是最有潜力的服务业之一。中国文化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见多识广”。中国人出游也是教育投资,与国外纯粹度假休闲不完全一样,因此出游的意愿强烈。我们看到一个“十一”长假,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元。如果明年有两到三次这样的长假旅游消费,全年旅游消费将成倍增长。这还只是针对城市人口的匡算,如果旅游服务拓展到农村,8亿农民中的一部分,特别是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加入出游行列,每年一次出行,这个消费增长可能也是天文数字。
中国的文化娱乐业,是另一大潜力服务业。动辄突破票房记录的电影大片,高收视率的电视连续剧;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创造全球最大的网游产业;庞大的电子商务服务市场;众多的具有开拓空间的各类创意产业等等,虽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些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应该远没有看到边界。更重要的是,这些都还主要是在城市发展,如果进一步扩展到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又会创造一个巨大的消费服务的增长。
医疗卫生服务也是另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体育健身产业在美国对经济的贡献达到2.4%,在中国对经济的贡献仅仅0.3%。
服务消费领域非常宽泛,某种意义上服务消费的增长空间是“无限”的。拉动中国服务消费的增长将使中国的消费增长产生突破性增长,是中国经济规模突破性扩大的最大动力。
如果通过服务消费的大幅扩大把中国经济总量扩大,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一定上升,与现在同样的投资增长率带来的投资规模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就会下降。服务消费增长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张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基础设施和其他产业创造的最终消费要若干年才能实现不同,如果政策适当,服务消费增长今年就可以见成效。
对于目前的形势,推动服务性消费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已经发出的8万多亿元信贷,今年可能达到10万亿元。这些钱已经转存到一些账户上。也就是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这些钱已经有归属。如果不让这些钱有消费的出处,企业就用低成本资金高价买地,推高房价预期,不利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增加银行风险。个人的行为就更不确定,房价近期的上涨应该与投资性的行为直接相关。所以创造各层次的服务消费,让已经在经济中循环的货币找到一些突破口“花”出去,不至于破坏正常经济秩序,强化通胀预期,制造不稳定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为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报专家组成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