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78 0
2010-01-06
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2008年9月15日破产时,西方媒体和金融界人士惊呼:“亚洲更加危险。”因为他们想起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噩梦。亚洲股市发生严重动荡,资金市场冻结。亚洲企业的公司债券价格也在一夕之间暴跌。

但就在当年12月的圣诞节,在香港经营对冲基金的K某果断地“赌”了一把。他以每张700万美元的价格在香港市场上购买了三张面值1000万美元的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公司债券,共花费2100万美元。这些债券是电子零配件生产公司和金融公司的五年期债券,还有六个月到期。但关键在于,六个月后债券是能正常兑换成现金还是成为废纸。他表示:“如果各国半国营银行提供担保的债券被拒付,就意味着这个国家也会灭亡,所以我确信完全不可能发生这种事。”结果,他“大赚”了一笔。在不到半年之后,亚洲的资金紧缺现象有所缓解,债券也被正常兑换成现金。他仅凭信任亚洲经济这一点就兑换回3000万美元的现金,出售后赚了900万美元(约100亿韩元)。然而,低估亚洲实力并向他低价出售债券的全球金融公司却只能捶胸顿足。
▲亚洲最大房地产投资公司嘉德置地集团(CapitaLand)和全球金融资产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SBC)等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的新加坡商业中心街的夜景。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下半年爆发以后,美国和欧洲各国经济出现负增长趋势,而新加坡、香港、上海则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和金融机构蜂拥而至的全球金融枢纽。照片=彭博社
◆资金和企业涌向亚洲

借助于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兴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亚洲逐渐超越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像“黑洞”一样吸引全球资金。

股价上涨率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去年一年时间里,印度尼西亚(87%)、印度(80%)、中国(上海80%)、新加坡(64%)等亚洲股市全面暴涨,而纽约、伦敦、巴黎等地股市仅上涨20%左右。

从2006至2008年期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情况看,欧洲和北美地区出现净外流现象,而亚洲和中国则全面激增。香港股市去年年底的IPO(首次公开募股)规模已超越纽约,位居世界首位。1995年开始进行IPO统计以后,纽约(13次)和伦敦(2006年1次)一直独占鳌头,此次是亚洲地区的香港首次打破这一堡垒,问鼎首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上海、深圳三地的IPO合计规模达纽约的两倍。

亚洲前七位国家的外汇储备(4.6万亿美元)总和已经高于其余149个国家的总和(4.15万亿美元)。

亚洲金融公司也纷纷成长为世界市场上的“巨人”。据全球金融专门杂志《银行家(The Banker)》透露,截至去年年底,世界1000大银行中,亚洲银行(不含日本)达193家,和2002年年底的151家相比,增加了42家。而同期内,美国和欧盟(EU)分别减少了51家和71家。

◆世界经济重心大转移

世界经济目前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过来,但金融中心向亚洲转移的现象则日益明显。野村控股亚洲股票市场业务负责人Geoffrey Feldkamp预测说:“金融危机发生后增长率和利率等出现差异,因此资金流向亚洲的速度将会加快,而且会持续几年。”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DBI)预测,如果这种增长趋势持续下去,到2020年,韩国、中国、日本再加上东盟10国的经济规模(24.8万亿美元)将超越美国(23.8万亿美元)。

钱包鼓起来的亚洲各国政府纷纷为进一步提高文化、教育、观光等“软实力”而投入大规模资金。

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建议说:“美国人应该像100年前的欧洲那样,需要‘开放思考’。”他主张,就像欧洲20世纪初承认美国这个“新的经济巨人”一样,当今美国也应该承认中国和印度为“21世纪的新巨人”,独自治愈这种丧失感所带来的“精神冲击”。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