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篇 未来经济模式
【4.12】
第7章 人类需求分析与未来人类社会的各产业政策
【86:4.12.7】
第5节 根据需求和需要,建设新体系相应产业(2)
【86:4.12.7.0.5】
5.5 新体系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的需求
5.5.1 新体系对不同的需求有保有压
新体系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产业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体系内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领域适当少为,适度控制规模。
具体地说,把可纳入生产成本的设计、开发等服务纳入体系内。
对一些不创造实物产品的产业,新体系适度控制产业扩展,避免挤占实物产品消费。
新体系适度控制非生产性、非保障性的服务行业和非生产性的体力劳动,把规模、比例控制在较低水平,避免供需不平衡。
因此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把一部分非生产性服务行业放在体系外,把一部分不生产物质产品的体力劳动纳入人类互助体系。
5.5.2 新体系的宽严相济
宽严相济是新体系的一个原则。
体系内有些产品人人都需要,如粮食、医药,对这些人人需要的行业,规模应稍大一些,供给宽松一些,要争取供大于求。做到了这样,如果正确行动,可以使人和社会的状态变好,变得越来越好。
多数行业对新体系是必要的行业,可以供给宽松些,给人们更多一些选择。
体系内应适当限制一些不是非常必要的行业。对这些行业、这些产品、这些服务,只是在体系内适度限制。这些行业完全可以在体系外无拘无束,繁荣发展。
这么做是基于以下理由:
有些行业只提供非物质产品,不生产实物产品,却有可能在体系内挤占人们对必要产品的消费。(新体系对这样的领域未来可以通过专户适度地定向开发。)
这些行业的非物质产品是人的非关键需求,并不是人人都需要,要争取供小于求,避免非关键需求挤占关键需求。对非关键的需求,体系内只满足最必要的一部分,未满足的一部分需求可以留到体系外。
5.5.3 什么样的企业不宜纳入新体系?
①进入后需求不足的。内部需求不足,难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②产品不成熟的,技术变化太快的,生命周期太短的。风险很大的,技术太高的。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不进入新体系。
③进入体系后成本太高的。但是在体系外运作良好,成本很低。
④难以规模生产的。有些小型的企业规模太小,对体系内又不是极其必要,因此不纳入新体系。
上述企业可以留在体系外。可以由体系外企业发展这些领域。待条件成熟时,新体系再介入。
5.5.4 主要根据需求决定企业在体系内外
新体系主要根据需求,决定企业进入体系内,还是留在体系外。体系内保障人的基本需求,体系外满足人的较高需求。
比如,人的投资需求就应在体系外满足。有的人富有了,有了钱,就想用钱赚更多钱,这样的投资需求、这样的较高愿望只应在体系外满足。
体系内实现人的正常希望,体系外满足人类的较高愿望,这样的制度安排更合理,更恰当,更能让所有人满意。
5.6 还需要合理的、完善的机制
在此,初步讨论一下需求与供给。
需要认识到,发展各种产业,满足人类需求,但是需求并非自动满足。
世界各产业规模是根据需求来的。衣、食、住、行都如此。各行业也是随技术进步而发展。人类的实际需要和技术进步决定市场,决定相应产业规模。
建立各个产业去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但是,人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并不是自动被满足的。各产业受制于有效需求。人的需求受制于预算。一般优先满足最紧要需求。一些紧要需求往往会挤占有限的预算,使很多正常需求和潜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就是说,仅从供给方面去满足人的需求,是不够的。供给一方并不是万能的。
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完善的机制,保证各方面的供给和需求达到满足,实现平衡。
没有健全的机制,做不到供需平衡。
(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