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653 4
2006-02-04
<p><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 >为什么改革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P>
<P ><o:p> </o:p></P>
<P >主流好说,改革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比如GDP,比如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GDP的笑话我就不说了,免得大家笑脱了气,这年都过不好。我就单说说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会普遍提高,这是最迷惑大众的一点,也是鼓吹改革的人最好端出去的一道菜,也是最后一道压席菜。这道菜难道就是改革的功劳吗?</P>
<P ><o:p> </o:p></P>
<P >有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只有一粒豆子,他该怎么办?他把这粒豆子马上吃了吗?如果吃了,不仅毫不起作用,而且将来将永远无法发展,这个道理谁都知道。所以他就去采野果,挖野菜吃,而把这粒豆子小心翼翼地种下了地。第二年,收获100粒豆子,这时他仍然舍不得吃,仍然刹紧裤腰带,抵挡住豆腐或炒豆子的诱惑,只吃野菜、野果,把这100粒豆子全部种了下去。第三年收获10000粒豆子。这10000粒豆子也不过就二三斤,约能种半亩地的样子,他仍然舍不得吃,也是全部种了下去。第四年,收获100万粒豆子,二三百斤的样子。这时,他死了,他的儿子就把100斤豆子做成了豆腐,100斤豆子炒了吃,吃得美滋滋的,把剩下的一二十斤种了下去。第五年,收获1000来斤,他吃得更好了,从此告别了吃野菜、野果的生活。他逢人就吹嘘:“我接手的第一年,就吃上了豆腐、炒黄豆,第二年就彻底摆脱了贫困。可是我老子那几年,天天吃野菜,年年吃野果,嘴都吃绿了,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没有任何发展,他有什么能耐?”他老子那几年虽然生活水平原地踏步,可是究竟经济有没有增长我想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样的经济增长又是哪门经济学能反映出来呢?</P>
<P ><o:p> </o:p></P>
<P >好了,他怎么败坏他老子我们暂且不说,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快?同样都是一年增长100倍,老子干了四年,才勉强刚能吃上豆腐,而儿子只干两年,也是每年增长100倍,就吃得肚皮叭叭响,为什么?原来老子是从一粒豆子开始增长的,一粒豆子增长100倍,虽然倍数很大,但是数量上只增长99粒,一两不到;儿子是从一二十斤开始增长的,虽然也增长100倍,但是数量却增加1000多斤。基数不同,儿子是在老子创造的新基数上增长的,儿子生活提高得快,有什么值得炫耀的?</P>
<P ><o:p> </o:p></P>
<P >再打个蓄养母鸡的比方吧。一个村庄只有一只母鸡,这只母鸡一天只能下一个蛋,只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只能有一个人能吃上鸡蛋。要想让全村人都能吃上鸡蛋,最正确的做法速度最快的做法就是艰苦奋斗,全不吃鸡蛋,产的蛋全部留孵小鸡,等母鸡的数量足够了,那时才能开始享受。</P>
<P ><o:p> </o:p></P>
<P >一个人、一个村庄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重工业就好比黄豆种,也好比母鸡,一个重工业工厂就好比一粒豆种,一只母鸡,它生产的钢铁等原料可以制造机器设备,又可以建新工厂、新矿,新工厂生产的机器设备又可以建新工厂、新矿,这样工厂才会越来越多,总产量才会越来越高。只要厂矿的规模数量有了,产量的提高就象母鸡下蛋一样,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中国刚解放的时候,几乎没有重工业工厂,全国只有三座高炉冒烟,1949年的钢产量是15.8万吨,1950年的钢产量才61万吨。这时就相当于只有一小把黄豆种。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虽然每年的增长率都不低,但是因为基数低,所以数量的增加并不大。到了改革时,改革是在新基数的基础上发展的,这时数量的增加就很大了。这就是改革取得“很大成就”的根源。</P>
<P ><o:p> </o:p></P>
<P >说完这个问题,下面我在趁热打铁,说说应该怎样搞建设才能使国家的发展速度达到最快的问题。先看看一组数据:</P>
<P ><o:p> </o:p></P>
<P >1950年,印度的钢铁产量是200万吨,中国的钢铁产量是61万吨。1980年中国钢产量3712万吨,印度943万吨,落后于中国2769万吨;1998年,中国钢产量达到11559万吨,印度1855万吨,两国相差9704万吨。中国钢产量是印度的6.23倍。期间中国钢产量增长2.1倍,印度增长0.97倍。<o:p></o:p></P>
<P ><o:p> </o:p></P>
<P >两个差不多的国家,而且印度在1950年的钢产量还比中国高许多,为什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钢产量反而又比印度的高很多呢?有什么秘诀吗?</P>
<P ><o:p> </o:p></P>
<P >说有秘诀,秘诀也不秘。</P>
<P ><o:p> </o:p></P>
<P >还拿重黄豆作比方。假设有甲乙两个农民,甲有200粒黄豆,乙有61粒黄豆,第一年,他们都各自把黄豆种下了地。第二年,甲收获2万粒,乙收获6100粒。这一年,甲经不住诱惑,想提前享受一把,就吃掉了1万粒,而乙则没吃。这一年,甲就播种了1万粒,乙播种了6100粒。第三年,甲收获100万粒,乙收获61万粒。这一年,甲又吃掉90万粒,乙则只吃41万粒。那么这一年,甲就只能播种10万粒,而乙则能播种20万粒,从此就超过了甲。</P>
<P ><o:p> </o:p></P>
<P >中国和印度的情况,与上面的情况类似。</P>
<P ><o:p> </o:p></P>
<P >黄豆可以分为种子黄豆和进肚里去的食品黄豆,同样,我们可以把钢铁分为种子钢铁和进肚里去的食品钢铁两类。所谓种子钢铁,是指那些用于生产采矿、炼钢、运输等设备的钢铁,这些钢铁生产出来上面的设备后,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钢铁出来,就相当于种黄豆。而后一类钢铁呢,是指用于生产自行车、轿车等生活消费品的钢铁,还有生产坦克大炮类的钢铁,这类钢铁不能再生产出更多的钢铁,就象用于做豆腐的黄豆一样,这些黄豆不能再产生新黄豆。</P>
<P ><o:p> </o:p></P>
<P >一个农民在种地时,他要计划好每年留下多少种子,吃掉多少,卖掉多少;如果连种子都不够,宁可饿死,也不能吃,农村有句俗话叫“饿死爹和娘,不吃种子粮”。同样,一个国家每年也应该计划好留多少种子钢铁,在生活上消费多少。如果种子钢铁都不够,宁可生活上艰苦一些,多走两步路,也不坐车。</P>
<P ><o:p> </o:p></P>
<P >中国在前二十几年,就一直坚持的是这个原则,号召人民艰苦奋斗,压缩自行车、轿车等生活消费品的生产,把大量钢铁投入到了机器设备的生产上去,创建了一座座新厂矿,使得钢铁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P>
<P ><o:p> </o:p></P>
<P >可是,印度就不同了,印度就象上面的甲农民一样,每年生产出来的钢铁都投入到生活消费上去了,所以钢铁的产量始终提高很慢。为什么印度不采取中国的做法呢?制度决定的,它不可能采取中国的做法,不可能实行计划经济。为什么呢?</P>
<P ><o:p> </o:p></P>
<P >因为印度是私有制国家,生产权、消费权都掌握在私人手里。比方说,今年生产出来500万吨钢铁,资本家们说:“我有的是钱,我就要坐轿车,我就要住别墅。”拿出来白花花的银子。市场经济就是谁出的钱多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利润大就生产什么。所以这就要生产轿车</P>
<P >、别墅等,即使ZF想把很多钢铁投到机器设备的生产上去,也做不到。</P>
<P ><o:p> </o:p></P>
<P >两下一比较,就知道,中国那二十几年能建造那么多厂矿,积攒了那么多种子和母鸡,得感谢计划经济,感谢前辈们的艰苦奋斗,感谢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计划经济,也没有艰苦奋斗,早就市场了。还要说一点,市场经济里是没有真正意义的艰苦奋斗的,你如果不消费,ZF和资本家还都不答应你呢。哈,制度决定的。</P>
<P ><o:p> </o:p></P>
<P >可是,这样的正确做法却被一些人污蔑成“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请大家说说这些人除了会打牌还会干什么。</P>
<P></FONT></o: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4 11:25:3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4 11:31:00

你这种对比,其实应该多花一点时间。

印度过去典型地学苏联,中国也学苏联,都是计划为主。

我虽然不知道印度,但多少知道这是常识。印度问题很多,比如宗教冲突、印度人宗教信仰里面透露的不求进取、大量优秀人才外流等等,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专家门一般归结为一点,经济自由与否。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占上风,印度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到。

牛皮不是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4 21:01:00

最根本的,是邓小平先生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突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基于社会主义基础之上进行的,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

印度的经济迟早会遇到大问题。

这是由于印度的基本制度决定的。可以参照一下儿先前的日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4 21:09:00

如果把改革与开放分开分析,哪一个贡献更大?

假定不开放只改革会怎么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4 21:21:00
不接触新事物,不看到别人的进步,怎么会找到自己的缺陷,怎么会找到突破口?而不改革又怎么能突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