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分章 平衡与稳定
【88:4.12.9.2】
第2节 平衡原理与三大平衡(1)
【88:4.12.9.2.2】
2.1 经济平衡原理
在第3篇第2章第1节(经济学基本原理),已阐述了经济平衡原理。
经济平衡原理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经济社会中的基本原理。
经济平衡基本原理的中心思想是经济必须保持平衡。经济平衡,核心是供需的平衡。
2.2 经济的天然不平衡
经济并非天然平衡。相反,经济实际是天然不平衡。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式说明经济中天然的不平衡。(即使进行复杂的推演,最终也是简化为最简的方式。)
所有产品的价值、所有企业的产值都可以分解为三部分:利润、工资、成本。如果税收不算入成本,则可以分解为四部分。利润、工资、成本、税收。
即P=利润+工资+成本,或者P=利润+工资+成本+税收。如图12-9-1所示。
图12-9-1
其中工资用于支付工人或员工的工资。工人或员工的角色主要是消费者,工资主要用于两部分:消费和储蓄。如图12-9-2所示。
图12-9-2
其中利润主要归属投资者,利润的实际去向主要分为三部分:消费、储蓄、投资。如图12-9-3所示。
图12-9-3
可以看到,消费者的和投资者都有一部分货币不用于消费或投资,储蓄起来。这会导致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供给大于需求,因为有一部分货币不消费。这是一种天然的不平衡。
【储蓄的货币积累到一定水平,也可能有一部分释放,用于消费,可能部分弥补需求缺口。】
在人类社会中,如何解决、克服这种天然的不平衡呢?是在宏观上用货币弥补这种天然的不平衡。是通过不断补充货币来实现供需平衡,实现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在以物易物的时代,基本不存在这种问题。如果人们都不断生产各种产品,互相交换,不会像后来货币出现后经济中存在内在的不平衡。
货币出现后,经济发展除了受生产水平限制,也受到早期(贵金属)货币有限的无形限制。
到了近现代,纸币大规模使用后,主要通过增发纸币,促进生产扩大,弥补需求缺口,实现供需平衡。如果货币一直维持原有规模,需求将逐步萎缩,随后会被抑制在一定范围,生产也将受到抑制。】
企业和投资者的利润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一个社会中,生产扩大了,需要有扩大的消费,有相应的消费来对应。本身就存在内在的不平衡,怎样才能有相应的消费来对应扩大的生产?
扩大的消费可能来自两个方面:来自外部需求,或者来自增发货币。
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没有外部需求,则只能来自货币发行。(补充货币方式很多,其中一种方式是银行扩大信贷。)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同样经济天然不平衡,只能通过增发货币,来弥补需求缺口。希望以此实现经济平衡。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