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分章 供给与需求
【88:4.12.9.3】
第4节 供给产生需求的条件
【88:4.12.9.3.4】
4.1 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吗?
①经济学的供给学派根据萨伊法则认为供给本身会创造需求。
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横空出世后,供给学派逐渐式微,不过时不时会有一些代表人物试图重新弘扬供给学说。
②萨伊的供给理论正确吗?有道理。
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吗?不一定。
萨伊的供给理论无疑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受到诸多制约。
③有一些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这些需求恰恰是大众或部分群体急需的、排位比较靠前的需求。有一些基本需求存在供给缺口,这方面的供给会有相应需求。另外,满足潜在需求的供给可以产生需求。
④有一些实际需求,大众确实需要,或者有潜在需要。增加这方面的供给,如果有相应货币对应,应该会产生相应需求。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结论。在现实中,实际产生的需求会大打折扣,与实际供给(能力)相比,很可能只有一部分消费和需求。
这是因为,现行经济模式存在缺陷,很不完善,导致分配不均衡,最终使大部分人依然受货币制约。大部分人手中有限的货币依然无法去消费新提供的供给。即使收入略有增加,依然需要优先满足排位更靠前的其他基本需求。因此,所谓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无效供给。(新的)供给(能力)与(新的)实际需求无法实现(局部的)供需平衡。
4.2 供给产生需求的条件
4.2.1 供给产生需求的具体条件
供给产生实际的需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供给对应有潜在需求;
②供给对应有货币供应;
③对应的货币比较均衡地分配给有需求的人们,分配给全体人民。
④货币没有被其它需求挤占,即这些供给能到最后完成实际交易,实现销售,实现成交。
4.2.2 现行市场经济没有能力满足条件
可以看到,在现行经济中,只可能满足第一条,后三条都做不到完全满足。比如第二条,现行经济只能从宏观上增加(与供给量对应的)相应量的货币,却不能保证这些货币只用于这些供给。
供给产生需求,在现有模式下,看似不存在制约和瓶颈,实际存在诸多制约和瓶颈。前面已说明,在现行市场经济中,因分配不均衡、不合理,许多人仍然受有限的货币约束。即使有供给,依然无法满足需求。出现这种问题,绝对是经济模式的问题。
4.2.3 缺少合理机制,效果大打折扣
要想实现供给产生需求,必须有相应机制。但是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没有(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合理机制。例如,供给产生需求涉及到分配,但是在现有制度下,分配都缺少合理的机制,导致分配不均衡、不公平,导致大众收入难以提高,消费受到制约。
实际上,供给产生需求涉及很多方面。在现行模式下,等于缺少(供给与需求)中间的各个环节。因此,供给产生需求,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有模式下难以实现,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难以做到供给产生需求的几个条件齐备。所以供给的效果降低很多,往往打了大大的折扣。
4.2.4 供给产生需求在新体系中完美实现
不过,在未来经济模式下,供给产生需求将比较完美地实现。
在新体系中,可以较好地实现供给产生需求的目标。虽然不能保证100%实现,但是可以实现基本目标。
4.3 关于从供给着手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有一个时期受拉弗曲线的提出者影响,比较重视供给。近些年,中国也开始逐渐重视供给,希望从供给入手,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
中国经济发展难题主要是增长难题。经济增长下行会使一些问题难以在发展中解决。
按现有的、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要实现经济增长,一是微观增加供给,二是宏观扩大需求。因为通过宏观扩大需求促进增长的两种主要方式财政扩张和货币刺激都受到约束,潜力已接近极限,副作用已显现,所以希望从微观增加供给方面着力,促进经济增长。
从供给方面着力,本节前面已进行分析。会有一定效果,但是也受到诸多制约。
应看到,要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难题,需要解决分配问题和就业问题;要解决分配问题和就业问题,需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和增长问题。双方互为制约,似乎成为死结。
不解决就业问题和分配问题(这是前提),意味着许多人没有收入或没有足够收入,缺少消费能力,这时即使供给,也缺少足够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供给难以使经济增长出现根本性改观。
只有未来经济模式才能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发力,彻底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和分配问题,彻底解决中国的增长问题和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