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子和而不同”我的一些看法
我将不拘泥于“君子”这一范围来讨论和而不同,我并不认同孔子所界定的君子,我想就一个国家来讲。
就当代社会而言,我所理解的和而不同在一个国家是指一种主流的价值观能被该国国民所认同,是为“和”,但一个国家应该要有应有的胸怀去容纳其他价值观,是为“不同”。
我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种族繁多,而且其建国历史也不过短短两百多年,但这座大熔炉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虽然这其中经历过一些波折,但到了如今,人人生而平等,机会均等,崇尚追求个人利益“美国梦”等这些主流价值观以得到国民的认可并得到充分地发扬。“911”事变发生时,受难群众逃离现场时秩序井然,之后的游行中,有非洲裔、亚裔、拉美裔美国人,虽然他们这中有些加入美国籍不久,但游行所表现的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是溢于言表的,这说明关键时刻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各地的人民能凝聚在一起,他们认可这个这个国家的价值观,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个国家是“和”的。但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讲究个性和自由独立的国度,当前段时间美国政府实行救市计划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敢于公开对这种做法表示嗤之以鼻的态度。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通过对一个智商不过75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巨大成功的英雄式人物阿甘的塑造,在让我感动之余,更引发了我关于”和而不同”的一些思考。
上世纪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 从很多角度上看,“垮掉的一代”都可被视为美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支“亚文化”。他们是二战之后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力量,在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化分支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活跃于40-50年代的“披头族”们开始被更加活跃的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群体所替代,这一族群的名称也被改为“嬉皮士”。他们反对越战,对体验各种极端的生活方式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放纵的性爱和吸毒等),而影片中的女主角珍妮是这类人群的代表,她与传统的主流价值观进行抗衡,而阿甘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代表,他始终以以一颗宽大的心来接纳珍妮,面对珍妮一次次无情的离开,他始终都希望她能回到自己的身边。
从《阿甘正传》细节来看美国传统价值观:一:人人生而平等——当校长陈辞慷慨地反对白人和黑人共同在一所学校学习时,一名黑人女学生路过时掉了一本书,阿甘立即捡起来还给他。二:对生命的尊重——黑人巴布与阿甘成了最好的朋友,当阿甘有机会逃跑时,他却返回去救巴布。三:美国梦——通过捕虾最终成为商业巨贾。四:国家荣誉至上——丹中尉参战越南,宁愿战死战场而不愿失去双腿而苟活。
最终这些矛盾都在阿甘的行动下化解了,在婚礼上,当丹中尉携自己的妻子(越南籍)来祝贺阿甘时,珍妮笑着对他说:“终于见到你了,真好!”主流价值观包容了它并也得到珍妮的认可,矛盾冲突化为乌有,走向了“和”
所以不管是在影片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都认为美国是我心目中达到“和而不同”这种境界的国家,相比于靠政治口号来“实现”和而不同的我国来说,我们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