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第8天
昨日阅读3小时,累计阅读674小时.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推荐:《哈佛教授的心理学原理》
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代表作。 《哈佛教授的心理学原理》被视为心理学中的经典著作,还被认为是美国机能学派兴起的里程碑。在《哈佛教授的心理学原理》中,威廉·詹姆斯罗列出包括大脑的功能、习惯、心理学的方法和陷阱、思想之流、自我意识、注意、概念作用、辨别和比较、记忆、感觉、知觉、推理、本能、情绪、意志等一系列主题,确定了未来百年心理学研究范畴、观念的基础。
https://bbs.pinggu.org/thread-6802414-1-1.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今天继续读:《海龟交易法则》
第二章
揭秘海龟思维
在交易世界里,人类的情绪既是机会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战。掌控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视了它,你就危险了。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须理解人类的情感。市场就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恐惧和弱点。作为一个交易者,你要从这些人类情感中寻找机会。幸运的是,一些非常聪明的人(也就是行为金融学的先驱们)已经洞察到了人类情感对决策行为的影响。行为金融学这个领域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从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的杰作《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开始的(现在已经是第二版),在赫什·舍夫林(Hersh Shefrin)的名著《超越恐惧与贪婪》(Beyond Greed and Fear)中则得到了更为详尽的阐释。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交易者和投资者们理解市场的运行方式。
究竟是什么让价格上下波动?(价格的波动足以把一个克己自制的绅士变成一个大哭大闹的可怜虫。)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影响买卖决策的人类认知和心理因素,可以从这些角度解释市场现象和价格变动。研究表明,人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容易犯下系统性错误。在紧张情绪中,人对风险和事件概率会作出糟糕的判断。有什么事能比赚钱或赔钱更令人紧张呢?行为金融学已经证明,当涉及这类利益问题的时候,人很少能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成功的交易者理解这种现象,也能够从中获利。他们知道其他人的错误判断就是他们的机会,也知道这些错误终将在市场价格的变化中现出原形——海龟们便深谙此道。
情绪陷阱
多年来,经济学和金融理论一直是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的。这种理论认为,人会理性行事,在决策过程中会考虑到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交易者们却知道这纯粹是一派胡言。成功的交易者之所以成为赢家,就是因为他们能利用其他交易者一贯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学者们已经发现了数不清的证据,足以证明大多数人都不会理性行事。已经有十多类非理性行为和重复性错误判断的现象被记载到了学术文献中。事实上,交易者们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相信理性行为理论。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系统性、重复性的非理性,而交易者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的波动。海龟方式之所以有效,而且始终有效,原因就在于它是以这种来源于非理性的市场波动为基础的。
在交易过程中,你曾多少次感受到以下的情绪?
•希望:我当然希望我买了之后,它马上就涨。
•恐惧:我再也赔不起了,这一次我得躲得远远的。
•贪心:我赚翻了,我要把我的头寸扩大一倍。
•绝望:这个交易系统不管用,我一直在赔钱。
在市场中,很多机会就源自于这些根深蒂固的人类特征。利用海龟方式,我们可以发现预示着这些机会的市场行为。我们将在本章的一些例子中看到,人类的情绪和非理性思考可以制造出一种重复性的市场模式,这种模式便是机会出现的信号。
在那些较为简单原始的环境中,人类已经形成的某些特定的世界观对他们大有帮助,但在交易世界中,这些认识反而成了障碍。人类认识现实的方式可能出现扭曲,科学家们称为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以下是几种对交易行为有影响的认知偏差: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对避免损失有一种强烈的偏好。也就是说,不赔钱远比赚钱更重要。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s effect):更重视已经花掉的钱,而不是未来可能要花的钱。
•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早早兑现利润,却让损失持续下去。
•结果偏好(outcome bias):只会根据一个决策的结果来判断它的好坏,而不去考虑决策本身的质量。
•近期偏好(recency bias):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忽视早期的数据或经验。
•锚定效应(anchoring):过于依赖(或锚定)容易获得的信息。
•潮流效应(bandwagon effect):盲目相信一件事,只因为其他许多人都相信它。
•小数定律(the law of small numbers):从太少的信息中得出没有依据的结论。
患上损失厌恶症的人对避免损失有一种绝对的偏好,赢利只是第二位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赚到100美元与损失了100美元并不是一回事。但是从理性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一回事:它们都代表着这100美元没有赢利。研究表明,损失的心理影响可能比赢利大一倍。
对交易行为来说,损失厌恶影响一个人使用机械性交易系统的能力,因为使用这类系统的人对损失的感受要强于对潜在赢利的感受。一个人可能因为遵守系统的法则而赔钱,也可能因为错过了一个机会或忽视了系统的法则而赔掉同样多的钱,但前者带给人的痛苦要远大于后两者。这样一来,损失1万美元的痛苦感丝毫不亚于错失一个2万美元的赢利机会。
在商业圈里,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比如,一笔用于研究一项新技术的研发投资就是沉没成本。在沉没成本效应的作用下,一个人在作决策的时候习惯于考虑已经花掉的钱,也就是那些沉没成本。
…….
究竟是按最初的决定在损失了10%的情况下退出,还是继续持有这个头寸?让我们看看认知偏差对这个决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割肉退出对一个有损失厌恶症的交易者来说是件极端痛苦的事,因为这会让损失变成板上钉钉的现实。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不退出,他就有机会等待市场反弹,最终失而复得。沉没成本效应则会让决策过程变了味儿:有损失厌恶症的交易者考虑的不是市场下一步会怎么变化,而是怎么想办法避免让那1 000美元真的打水漂。所以,这个新手决定继续持有这个头寸不是因为他相信市场会反弹,而是因为他不想接受损失,白白浪费那1 000美元。那么,如果价格继续下跌,损失上升到了2 000美元会怎么样呢?
理性思维要求他退出。不管他最初对市场有什么样的假设,市场已明显证明了他的错误,因为价格已经远远低于他最初定下的退出点。不幸的是,上述两种认知偏差在这个时候变得更严重了。他想避免损失,但损失更大了,更加不堪忍受。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心理会继续下去,直到他们把所有的钱都输个精光,或者终于在恐慌之中仓皇逃出,让账户赔掉30%~50%——也就是3~5个10%。
……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这里所说的每一种错误心理我都有而且都在交易的过程中体验过,损失过,尤其是认知偏差,确实让我把所有的钱都输了个精光!
这一章的内容的确是全书的关键!需要认真地研读和体会,对照自己在交易过程中的想法和思路,在买进,卖出,持有标的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过程,听到消息的反应,头脑中出现的各种想法以及最后在什么样的心理作用下决策而采取行动的,行动之后又是以什么样的心理进行回顾和总结的等等。
牢记:“认知偏差对交易者有不可佰的影响,因为如果一个交易者可以不受这些偏差的影响,那么每一种偏差都意味着赚钱的机会。”认真阅读还意味着需要将本句所讲的内容具体化,将每一种偏差带来的赚钱机会针对标的市场构思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并进行心理演练。这样的演练如果能有大师的指导就太宝贵了,如果没有需要自己花代价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当然通过论坛读大师的著作也是一种向大师请教的可行途径。感谢论坛在学习过程中带给我们的信心。
……
单词挑战第三天:
Exuberance 繁荣、繁茂,丰富; 充沛,充溢;
What makes the whole thing so marvelous is the exuberance of the participants.
例句附加词:marvelous 精彩的,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