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2-8 08:05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 【充实积累】| |【充实挑战项 ...
阅读2小时,总计713小时,第675日。
阅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至34%
随着革命形势不断高涨,特别是工人阶级在五卅运动中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力量,随着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进一步发展,国民党内部发生了新的分化。除原有的老右派外,又出现了新右派。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就是这一分化的标志
离开阶级争斗,便无法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实现民族主义;便无法使工农奋起使全国最大多数的人民得到民权;便无法使资产阶级承认节制资本,地主阶级承认平均地权,实现民生主义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势力抬头的信号。由于考虑到自身的羽翼尚未丰满,公开反共的条件不成熟,他们这时还不打算与共产党决裂,也不愿意放弃反帝反军阀的口号。于是他们采取两面派手法,一面表示联共,一面以限共的形式反共。这种新右派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对于缺乏政治经验的共产党人来说,还难以识别,以致吃亏上当。
国家主义派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宣扬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萧楚女等发表文章和讲话,揭露国家主义派的反动面目,指出国家主义派虽然高喊“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却不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而专门反对共产党和苏联,反对最受压迫的工农的解放,这充分表明国家主义派实际上是帝国主义者和军阀的工具。
五卅运动把中国革命推向高潮,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在运动中都有比较充分的表现,革命联合阵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在国共合作开展大革命的局面下,既要积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又要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作必要的斗争,对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难以解决的矛盾。许多共产党人不懂得,只要无产阶级牢牢地把握住对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领导,是能够推动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坚持参加革命的,但也要时常提防可能发生的事变会扰乱革命的阵线。党的四大前,共产党人已在不同程度上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进行过探讨。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但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严重性和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途径还缺乏认识。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思想,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争取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斗争,推翻以军阀政权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大买办、大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历史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领导这个革命达到胜利,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是行不通的;这个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将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
3 月 18 日,黄埔军校驻省(省城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称“奉蒋校长的命令”,通知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速派有战斗力的军舰到黄埔听候调遣。当李之龙派中山舰开到黄埔后,蒋介石否认有过调舰命令。这时谣言蜂起,说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要劫持蒋介石,等等。 3 月 20 日,蒋介石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这就是中山舰事件
五卅运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促进了党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到 1925 年 10 月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时,党员已达 3000 人,党员成分除工人、农民外,还有学生、教师、军人、商人、店员以及其他革命分子。大革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恶劣,党的工作又多是围绕国共合作这个主题来进行的,所以,这一时期党在自身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党的队伍的发展以及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迅速高涨的大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对新党员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失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他们纠合国民党老右派以及官僚、政客、买办、豪绅,于 1927 年 4 月 18 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同保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由于在北京尚有张作霖控制的军阀政府存在,中国一时形成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大革命的失败表明,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最后的成功。在中共六大召开期间,共产国际鉴于以往派驻中国的代表屡犯错误和中国白色恐怖严重的情况,决定改变派代表到中国指导革命的办法,采取在莫斯科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协助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新措施。六大结束后,瞿秋白、张国焘、邓中夏、王若飞等人即作为中共常驻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农民国际的代表,留驻莫斯科,以瞿秋白为代表团负责人。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责。这一看法,得到陈独秀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