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 2010年1月8日
文 李定国
隆冬时节,大地寒彻。诗云:“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其实寒气何止侵袭肌肤骨肉,它还会肆虐五脏,横扫六腑。有些疾病之所以常在寒冬发飚,原因有二:一是寒气袭体,寒邪致病;二是呼吸道疾病病毒每年都举行“冬季交易会”并四处“传销”。于是,感冒、流感、肺炎等急性疾病大量涌现;不少慢性疾病也借寒潮来袭之机掀起“反攻”的高潮。
如果把凛冽的寒风和严酷的冰雪视为病魔射向人体的“冷”箭,它们对准的“靶器官”则是心、脑、肺、胃。于是每年的寒冬腊月就有不少高血压、冠心病、老慢支、老胃病患者“中箭”落马。因此,我们必须高举坚盾——“挡箭牌”,抵御“冷”箭。诸位,且看冷箭与挡箭牌的严冬大会战。
一箭双雕射心脏
寒冬是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高发季节,“心梗”和“脑梗”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便引起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也容易凝聚,而形成血栓,这是冠状动脉或脑血管容易“梗塞”的基本原因。有关资料显示,约70%的中风患者在冬季发病,就是由于在本来患有脑血管硬化、血管管腔狭窄的情况下,血管收缩、血流减慢等而致梗塞。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本来就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机体受寒冷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亦可致冠脉痉挛,加上上述种种原因,遂使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进而易诱发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使冠脉迅速地完全闭塞,心肌断流,从而发生急性心梗。英国科学家结合多年研究经验得出结论:当自然界气温从17℃下降至0℃以下时,每百万人口每天心肌梗死病死率从4.9%上升到6.9%。
挡箭牌
1.重视防寒保暖,适时加减衣物;2.室温最好控制在15℃~18℃;3.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活血、降脂、扩张冠脉或疏通脑血管的药物; 4.应随身携带有效期内的硝酸甘油,以备急用;5.日间多喝水;6.加强自我保健,要保持适当的活动量;7.多吃蔬果,防止便秘。
乱箭犀利袭肺腑
呼吸系统是“对外开放”的器官,因此,隆冬时节,冷风寒气必然向肺腑发动总攻。于是,感冒、流感、肺炎等急性呼吸道疾病“趁寒”作乱,慢性呼吸道疾病也遇冷“造*反”,此时,咳喘痰涕常常导致胸不畅、气不顺。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往往在寒流中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有的“老病号”则在冬季逐年“升级”:或由哮喘、慢支并发肺气肿;或由肺气肿合并肺心病。
慢支的发病与吸烟及天气因素息息相关,寒冷,尤其气温骤降时,呼吸道局部小血管痉挛、血循环障碍,导致防御功能下降,同时使黏膜上皮的纤毛运送功能及净化作用减低,外界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对于哮喘而言,除了各种过敏因素,寒冷亦系诱发其发作的重要原因。
挡箭牌
1.避免着凉:老年人应注意增衣御寒,尤其是颈部与足部要注意保暖;2.戒烟;3.寒冬季节,密闭的房间宜定期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同时保持家居环境清洁;4.提高抗病能力,慢支缓解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慢支的急性发作为主。“老慢支”患者最好在每年冬天注射一次流感疫苗,减少流行性感冒引发疾病的可能;5.采用中医扶正固本原则进行辅助治疗。6.适当运动。
飞箭带“霜”刺胃囊
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随之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能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患有胃病的中老年人冬季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些人为了御寒而喝酒或吃麻辣火锅,结果引起胃黏膜损伤而使溃疡病发作。
挡箭牌
1.冬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2.饮食宜选温软、清淡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3.用餐要定时,每餐不宜吃得过饱;4.忌食生冷,戒除烟酒;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6.忌食麻辣火锅和咖啡、浓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