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045 3
2010-01-09
华闻系--王政---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我觉得一切源于利益。没有什么真假。
王政身影闪现 华闻系被诉诸证监会幕后2010年01月08日 22:39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黄利明 欧阳晓红 程志云
2009年12月24日开始,中国证监会、上海证监局、深圳证监局、上交所陆续收到关于“华闻系”的举报材料。其中一份为《关于华闻控股违规为新黄浦[17.00 -1.05%]提供巨额公司债券担保的紧急报告》,另一份为《关于请求查处中泰信托违规转让大成基金48%股权的函》。
材料递交者为华闻控股两家小股东——人民日报社企业管理清理办公室及深圳市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两公司”),目标直指中国华[0.30 -1.67%]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闻控股”)大股东中国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人保控股”)。据悉,上述监管部门已经在对材料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
表面上来看,此次举报是小股东维护自身权益,但实际上,可能是“华闻系”控制权争夺进入新阶段。而背后闪现着的是,华闻系前灵魂人物王政的身影。
王政复出
华闻系新的波澜缘起于王政的复出。
2006年被捕的王政,因牵扯到上海社保案而被判入狱3年。其在任华闻控股常务副总裁之时,以单位方式向上海新黄浦集团原董事长吴明烈行贿1000万元。
2008年,人保投控以旗下的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以8.62亿元拿下华闻控股投资55%的股权,并借此坐拥信托、期货、证券和基金四张金融业务牌照。但由于债务庞杂,派系与关联企业众多,人保投控对华闻系的整合并不顺利。
2009年4月,王政因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刑满释放。王政曾为华闻系的灵魂人物,也是华闻系的创始人。据熟悉他的人说,其讷言敏行,善学习,肯吃苦,外人对他有“敢负责,胆子大”之评。在公司很多事情上,王政大多亲历亲为,同时对团队成员亦是体恤有加。
在华闻系内部,王政颇得敬重,也在上海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关系。据称,王政在狱中的两年半时间中,原有的一些嫡系人员每隔两周还都会去狱中探望。
有消息称,王政出狱后,已被任用为人民日报社下属一家机构做主任助理,并作为企业管理清理办公室顾问。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透露,王政召集原核心团队成员,准备组织江浙财团及私募的巨额资金,拟向人保回购人保控股持有华闻控股55%的股权。
本报亦得到熟知内情的人士证实,2009年的8、9月份,华闻控股的大股东人保投控,确实收到了一份盖了人民日报社企业管理清理办公室印章的函件,称欲让以王政为代表的资本收购人保投控持有的华闻控股股权。
此前,人民日报社意欲从华闻控股的历史纠葛中退出。但随着王政的复出,以人民日报社企业管理清理办公室印章的函件重提回购,被认为是王政的游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报联系该办公室,并没有得到采访的回应。
但对于王政方面提出的收购,人保投控未予答复。“王政方面提出的收购价格有些不可理喻,即以原价加上财务成本作为出价。”一位知情人士说,“人保投控方面自然不会同意。”
这样的变化导致现在的局面是,其他几个有意竞购华闻控股股权的企业都已经打了“退堂鼓”。
10亿元担保的真假
12月18日,上海新黄浦置业(600638SH)公司债券发行正式结束,顺利募集10亿元资金。根据新黄浦此前的发行公告,此次10亿元债券由华闻控股提供全额、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但在6天之后,新黄浦公司债发行的担保函却被举报为违规。
两家举报者人民日报社企业管理清理办公室及深圳市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前者是受人民日报社委托管理报社持有华闻控股25%股权的部门,后者是上市公司中国海外(0688.HK)旗下的公司,持有华闻控股20%股权。
在给监管部门的材料中,上述两公司指出:“作为华闻控股的股东,我们从未签署过批准华闻控股出具新黄浦担保函的股东会决议。”
因此,两公司认为,华闻控股无法承担新黄浦发行公司债券的担保义务。并请监管部门尽快暂停新黄浦公司债券发行工作,核查相关情况,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人士表示,这份申诉材料被递交到了证监会、上交所、上海证监局。
据悉,12月28日,新黄浦方面已就此事致函这两公司,表示将尽快采取合法有效措施,以消除可能涉及华闻控股的相关风险,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并对此产生的影响深表歉意。
对于此事,作为华闻控股大股东、新黄浦间接股东的华闻控股有关负责人亦表示“根本没有此事”。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从一开始华闻控股就没有同意过给其提供担保,按照华闻控股持股新华闻50%股权,而新华闻又持股新黄浦13.48%的股权计算,华闻控股在新黄浦不及7%,自然不愿意为其提供担保。
据记者了解,华闻控股曾明确告诉过新黄浦具体负责人,此事不可为,即使是王政方面不举报,股东也会要求新黄浦方面给说法。
新黄浦的发债担保事件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乌龙事件”。
然而,新黄浦证券部的人士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应该是华闻控股内部程序跳跃的问题,与新黄浦自身无关。
但是,如今的问题是——生米煮成熟饭。据悉,可能的解决方案是换一个担保方。“但一切尚无定论,正在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大成基金转让价格困惑
与此同时,刚刚公告的大成基金股权转让也被投诉到相关监管部门,被指违规。
12月31日,新黄浦公告称,公司参股29.97%的子公司中泰信托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国人保转让所持有的48%大成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转让价格的评估价值为13.989亿元。
这被认为是中国人保整合“华闻系”的一步,得以重塑中泰信托,同时,面临上市的中国人保,亦可将借此优质资产做大资产规模,完善业务结构。
然而,举报称,这个转让是将大成基金的48%股权以远低于市场公平价格,采取直接协议转让的方式(不公开挂牌交易),转让给中国人保。
两家举报的公司认为,此交易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严重损害有关各层面小股东的利益。
授人以柄的是,人保集团股改时,曾聘请国内著名的评估机构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2008年6月30日为基准日评估大成基金公司的价值为45.93亿元(2009年5月31日出具评估报告),中泰信托持有的大成基金48%股权所对应的价值为22.05亿元。据悉,该评估结果已报财政部。
2008年6月30日,正是金融危机延续之时,国内金融资产价格普遍走低。
然而,此次中泰信托委托的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2009年3月31日为基准日,对大成基金公司的评估价值只有29.14亿元,48%股权所对应的价值为13.99亿元。
这一评估结果与此前的评估价值相差竟达三分之一。
同时,这两家举报的公司还指出,2009年12月16日中泰信托召开了临时股东会,与会股东仅有新黄浦、广联投资、首都机场集团三家公司,而且前两家还是中国人保的关联方,因此应该回避表决。据悉,在此会议上,非关联方首都机场集团对此交易予以了明确反对。
大成基金2008年净利润约为6.3亿元,按照中泰信托48%的持股比例,可以简单计算出大成基金对其的利润贡献达到了3亿元,而中泰信托2008年的净利润其实只有2.6亿元。同时,新黄浦间接持有中泰信托29.97%股权,借此获得利润约7800万元,占新黄浦2008年1.73亿元净利润的45%。
因此,将大成基金48%转至中国人保名下,如果不能有效运作所得现金,中泰信托、新黄浦的年净利润将会大幅减少。
对于评估的质疑,中国人保方面回应到,并购双方共同聘请机构对大成基金进行了资产评估和审计,并及时进行了沟通和确认。同时,在有关公司内部表决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了公司章程等规章制度的规定。
人保集团方面还告诉本报,就此收购,公司已上报财政部,将严格根据监管规定,履行相应报备、报批程序,确保股权整合过程依法合规。评估和审计的结果将一并报财政部办理评估备案手续,大成基金股权转让价格最终将严格按照财政部备案通过的结果确定。
一位知情人士认为,尽管去年报给财政部的相关材料显示此块股权价值约45亿,但并不就意味着 “贱卖”,因为当初人保入主华闻控股之后,为解冻“华闻系”的核心资产,如大成基金、中泰信托等,从人保急调20亿为其纾困。
“考虑人保投入的资金成本后,加之14亿的转让资金最终还将转为中泰信托的资本金,此价格合情合理,不存在违规嫌疑。”该人士表示。
实际上,华闻控股、上海新华闻、广联三位一体 “华闻系”——其股权关系错综复杂。“在‘华闻系’除非啥事也不做,否则就可能触及关联交易。”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9 14:29:55
中国人保自导自演贱卖门 大成基金少卖19亿
2010年01月09日04:38每日经济新闻李文艺我要评论(41)
字号:T|T
2008年净赚3.024亿元的大成基金股权,究竟该卖多少钱?至少中国人保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仅以13.99亿元便将其收入囊中,着实捡了个大便宜。

按照国际通行的对资产管理公司的估价方式,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价值是所管理资金规模的7%左右,而此次大成基金的股权转让,估值仅为大成基金管理规模的2.91%,意味着“少卖了”约19亿元。

在这笔交易当中,新黄浦(600638,收盘价17.00元)一方面是中国人保控制的下属公司,另一方面又是大成基金的间接股东,按规定应在相关交易议案表决时回避。但实际情况是,正是新黄浦投出的赞成票,使大成基金股权以远低于市场估值的价格转让给大股东中国人保。

新黄浦是否涉嫌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业内纷纷质疑:或许正是中国人保自导自演了这场“贱卖门”。

超低估值违背国际惯例

2009年12月31日,新黄浦发布公告,称公司出席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泰信托)股东大会,审议并同意中泰信托以13.99亿元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的大成基金48%股权给中国人保,最终价格以财政部审核为准。

大成基金48%的股权只值13.99亿元?有业内人士对该定价的公允性提出质疑。

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大成基金2008年实现净利润6.3亿元,48%股权价值13.99亿元,说明本次给出的市盈率是4.6倍。另外,大成基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也即是说,本次的评估价值只占大成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2.91%。

北京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国际通行的估值方式,基金公司股权价值应是所管理公募资产规模的7%左右;有的基金公司或也管理着企业年金、一对一账户等非公募基金,但后者不是基金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且信息并不公开化,所以在估值中的参考意义不大。

这种说法在现实案例中也得到了证实。

2009年8月,招商证券以26.28亿元挂牌价出售其所持博时基金24%股权,由此推算出博时基金的整体估值是109.5亿元。WIND数据显示,博时基金当时所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在1400亿元左右,评估值正好是其所管理资产规模的7.82%。另外,公开信息还显示,博时基金2008年净利润是10.95亿元,招商证券的股权转让价格相当于10倍的市盈率。

2009年11月底,泰达荷银基金公司的一次股权交易,获得了更高估值。加拿大保险商宏利金融以1.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65亿元)买入泰达荷银基金公司49%股权,给予其整体估值为21.56亿元。WIND数据显示,泰达荷银当时所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在260亿元左右,21.56亿元相当于其资产管理规模的8.29%。

相比之下,截至2009年12月31日,大成基金超过1000亿元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只获得29.14亿元的评估值,只占大成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2.91%,只相当于国际估值惯例的41%。

上述基金人士还称,7%是一个大众可以参考的数据,如是资产管理规模非常大的基金公司,估值可能达不到7%,会相对下移;如是管理规模偏小的基金公司,则可能高于7%。

新黄浦投出关键一票

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2008年,中国人保曾聘请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2008年6月30日为基准,对大成基金进行资产评估,当时的评估价值为45.93亿元;到了2009年,本次股权转让前再次评估时,以2009年3月31日为基准日,大成基金的整体评估值直接缩水近16亿元,降到了29.14亿元。

据了解,大成基金的控股股东中泰信托共有6家股东,分别是持股20%的广联(南宁)投资,持股29.97%的新黄浦,持股31.57%的华闻投资控股,持股9.99%的首都机场,持股5.26%的安徽发展投资,以及持股3.21%的福建九州集团。

上述知情人士还称,在中泰信托2009年12月16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首都机场是投票反对的,中泰信托第一大股东华闻投资控股由于某些原因未参加投票,如果新黄浦不投赞成票,那么股权转让的议案或许就通不过了。因此,不难发现,持股中泰信托29.97%股权的新黄浦,其投票行为对该议案的通过起到了关键作用。

数据显示,大成基金2008年实现净利润6.3亿元,按照新黄浦的间接持股计算,能够分享大成基金9000多万元的投资收益,这已相当于新黄浦2008年年度净利润的52%。所以,此次同意转让大成基金股权,对新黄浦的业绩伤害是比较明显的,且持股86.52%的11.56万户股东并没有参与这一决策。

业内人士质疑,大成基金股权转让中,其估值水平仅为大成基金管理规模的2.91%,远低于其他基金的转让估值,新黄浦为何会赞成以如此“吃亏”的价格卖出,让人难以理解。不过,中国人保既是新黄浦的实际控制人,又是这笔交易的买方,同时还是这笔交易的最大受益者,加之新黄浦在其中违规投下赞成票,事到如今,中国人保或很难摆脱自导自演这场“贱卖门”的嫌疑。





中国人保鲸吞大成基金 新黄浦违规投赞成票
2010年01月07日04:40每日经济新闻李文艺我要评论(0)
字号:T|T
由于间接持有大成基金14.38%的股权,新黄浦(600638,收盘价17.50元)2008年可分得9063万元的权益利润,这占公司当年实际净利润的50%以上,可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然而,这笔超高的利润来源即将宣告终结,大成基金的股权将以4.6倍的市盈率超低价转让。让人惊讶的是,新黄浦竟然在转让议案表决时投了赞成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这笔交易受让方竟是新黄浦的实际控制人——中国人保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其背后的利益链条表明,正是新黄浦投赞成票才将大成基金转让给中国人保的。但按照《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作为关联股东,新黄浦应当回避该议案的表决——这意味着,新黄浦的投票已经违规。

转让摇钱树关联股东投赞成票

日前,新黄浦发布了一则简短的股权转让公告,同意参股公司中泰信托将所持大成基金48%股权作价13.99亿元转让给中国人保。而中国人保正是新黄浦的实际控制人,在中泰信托的股东大会上,新黄浦并未避及关联关系,而是堂而皇之地投了一票。

更令人费解的是,由于间接持有大成基金14.38%的股权,新黄浦2008年可分得9063万元的权益利润,这占到当年实际净利润的50%以上,对卖掉这样一块肥肉,新黄浦何以不惜违规地赞成转让呢?《每日经济新闻》发现,事实上这一违规行为的背后隐匿着一个违背逻辑的利益链条。据了解,本次转让的受让方是中国人保,而中国人保正是新黄浦控股股东新华闻的实际控制人。

一份颇为复杂的股权结构图显示,中国人保通过旗下的人保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超过54%的股份,而这两家公司又共同持有新华闻合计100%股权,新华闻是新黄浦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3.48%。也即是说,中国人保就是新黄浦的实际控制人。

“按照规定,在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时,关联股东应当回避表决,而关联股东的界定中就包括‘被交易对方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股东’。”严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志斌说。换而言之,新黄浦是被中国人保间接控制的,是本次股权转让的关联方,应当回避表决,而公司却在股东大会上毫不避嫌地投了赞成票。

对此,新黄浦证券事务代表蒋舟铭解释称,公司的确出席了股东大会,也的确投了赞成票,但这只是表明新黄浦对股权转让一事的态度,至于如何界定关联方以及公司的投票是否有效,是由其他部门和单位来评判的。

变卖优质资产只为配合大股东整合?

根据蒋舟铭的意思,新黄浦的投票行为是否有效与上市公司无关,公司只是表明态度而已。不过,即使是这个“赞成”的态度也令人费解,因为大成基金是中泰信托的优质资产,不仅对其业绩有非常重大的直接影响,也间接影响到新黄浦的业绩。

经过《每日经济新闻》多方求证,了解到大成基金2008年实现净利润6.3亿元左右,按照中泰信托48%的持股比例,可以简单计算出大成基金对其的利润贡献达到了3亿元。而新黄浦又持有中泰信托29.97%股权,因此可以推算出大成基金对新黄浦2008年的利润贡献高达9000多万元,而新黄浦2008年的净利润仅为1.7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泰信托2008年的净利润其实只有2.6亿元,若扣除掉大成基金3亿元的利润贡献,中泰信托是亏损的。可以想象,将大成基金股权卖出后,中泰信托不仅难以给新黄浦的业绩增添贡献,说不定还将拖后腿。

新黄浦顶着违规的风险,投了赞成票,亲手将旗下的优质资产转让给实际控制人。这样的行为究竟是为了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是仅仅为了大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蒋舟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股权转让是中国人保对旗下资产进行整合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人保下面的上市公司,新黄浦选择了给予支持,而且中泰信托是新黄浦的参股公司,该交易本身并不是关联交易。

其实这种解释是有瑕疵的,即便是中国人保要进行正常的资产整合,大可由中泰信托的非关联股东来投票表决,为何硬要拉上新黄浦不惜违规地投上一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9 17:39:48
中国人保集团前身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49年成立,与中国人民银行平行是共和国成立之初两大金融机构,目前发展已滞后中国人寿,甚至其知名度都不如中国平安和太保了,,但其背景很深。组建金融保险集团应该是其一项长期战略,其目前领军人物吴焰关键时刻从中国人寿调入中国人保推动组建人保集团,应该是财政部等部委深思熟虑的结果。个人认为华闻系前股东分崩离析、债务复杂、官司缠身,内部混乱,为资本、背景浓厚的人保集团提供了其战略控股的机会,应该讲, 人保控股华闻是个偶然,但不是华闻,也许会出现其他的什么闻,,王政因陈良宇一案监狱归来,想组织民间资本回购华闻,比较难,,再说华闻本身经营目前也很乱,利润前景也很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0 09:44:44
看着有点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