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wswswz 发表于 2018-12-25 11:25 
你这个把折旧的时间大大缩短来增加的成本,根本就不是正常的成本,市场根本就不会承认的。
所以,你所举 ...
wzwswswz先生的奇葩问题
假设有两个不同的生产部门,如果建筑物按照实际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折旧,A部门100元新产品成本中有10元是建筑物折旧,B部门100元新产品成本中则有1元是建筑物折旧。
    如果建筑物的折旧期限缩短为实际使用寿命的1/5,那么A部门就要增加40元的成本,B部门则增加4元的成本。
    如果新产品价格不提高,那么A部门就会有40元的其他成本无法得到补偿,如何能够正常地再生产?
    如果新产品价格可以按照增加的成本而提高,那么A部门原来100元成本的商品就可以买(应该是卖,笔者注)到140元,而B部门100元成本的商品只能卖104元。等到建筑物实际报废时,A部门在建筑物折旧上可以比B部门多挣9倍的钱。那么B部门的生产者就会纷纷涌入A部门,结果导致A部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B部门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折旧期限还得接近于实际的使用期限。
以上是wzwswswz先生有关贴子摘录。
我们根据wzwswswz先生的数据进行有关计算:
原来:
A部门成本100=非折旧成本90+折旧成本10=100
B部门成本100=非折旧成本99+折旧成本1=100
加速计提折旧后:
A部门成本140=非折旧成本90+折旧成本50
B部门成本104=非折旧成本99+折旧成本5
wzwswswz先生并没有给出商品的价格,根据同质性商品市场价格相等原理,可以假设商品价格为不含税110元。计提折旧多少不能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不变。
假设非折旧成本均为付现成本,假设所得税税率25%。我们再进行有关计算。
原来:
A部门利润=110-100=10元,所得税10*25%=2.5元,净利润=10-2.5=7.5元。净现金流量=净利润7.5+折旧10=17.5元
B部门利润=110-100=10元,所得税10*25%=2.5元,净利润=10-2.5=7.5元。净现金流量=净利润7.5+折旧1=8.5元
加速计提折旧后:
A部门利润=110-140=-30元,所得税:0元,净利润=-30元。净现金流量=净利润-30+折旧50=20元
B部门利润=110-104=6元,所得税6*25%=1.5元,净利润=6-1.5=4.5元。净现金流量=净利润4.5+折旧5=9.5元
加速计提折旧后,A部门获得补偿20元,B部门获得补偿9.5元。显然在同等价格下,A部门获得的补偿比B部门获得的补偿多。
wzwswswz先生提出一个奇葩问题:
如果新产品价格不提高,那么A部门就会有40元的其他成本无法得到补偿,如何能够正常地再生产?
A部门40元是加速计提折旧后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是非付现成本,谈不上补偿。加速计提折旧后,A部门比原来的净现金流增加20-17.5=2.5元(虽然净利润为-30),要比原来运行得好。
    wzwswswz先生说A部门提高成本40元,可以涨价40元,这纯属不懂价格规律的胡言乱语。之后据此的推论更是天方夜谭。
wzwswswz先生,难以理解固定资产折旧是非付现成本,臆想成本提高价格就可以提高,结果弄出了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