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群体像山西煤老板那样最典型、最集中地代表了资本家多面性中丑恶的那一面,用叶檀的话来说,山西煤老板是“三无产品”
:无文化、无信仰、无创新能力:“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与煤老板能够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诚信、不是企业家的破坏性创新精神、不是初始之初的战战
競競如履薄冰,而是一掷千金购买豪宅,是品位低下挥金如土令人咋舌。煤老板二无信仰,才有令人震惊的黑煤窑童奴现象,不仅违法使用童工,甚至连基
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有基本道德信仰的人无法做出如此无底线的事。煤老板三无创新精神,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煤炭资源,用简陋的方法挖掘,通过
煤炭的稀缺性换取大把现金,我们没有看到小煤矿出现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的创新,更没有看到技术的创新。”
既然山西煤老板是一群无文化、无信仰、无创新能力的“强盗”,那么,让他们退出中国的经济舞台不仅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而且的确是一件好事,但
问题是,由谁来替代他们?
山西的答案是:国有企业。
山西煤改过程其实反映了目前中国经济格局的一个更大的趋势:认为中国出现了新一波“国进民退”的浪潮。
然而,国企的弊病不仅仅是缺乏效率,如果各个行业逐渐形成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其弊病至少还包括:第一,价格被垄断,不利于消费者;第二,缺乏
竞争,无法优化资源配置,存优汰劣。此外,国企的垄断利润并不一定会自动地流向底层员工,更别提普通消费者了。
向左,还是向右?更多的私有化,还是更多的国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