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9-1-25 19:06:00
xiakedaoabc 发表于 2019-1-24 21:09
大家讨论的这位魏旭大主编,据相关人士透露,曾任多年经济学院副院长,后被罢免,原因不详。
      任副院长被罢免,至少说明这位魏大主编曾是不称职的。
       现在事实再次说明,这位魏大主编任主编也是不称职的。
      一个不称职的下马官员还能一路升迁上去,说明这个单位官场乱象有多严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7 21:11:01
xuzhuzi 发表于 2019-1-25 19:06
任副院长被罢免,至少说明这位魏大主编曾是不称职的。
       现在事实再次说明,这位魏大主编任主 ...
实际上高校腐败现象一直都严重,只是相对官员腐败影响弱一些,一直没有受到重视。“魏旭现象”只能算是苍蝇,ZF即是想整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8 13:37:07
graylens 发表于 2019-1-6 19:24
腐败就是腐败
精辟!腐败就是腐败,不容置疑的腐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8 21:58:51
因为利益驱使和制度缺失,从所谓权威期刊到一般核心,都充满了腐败,反而普刊相对纯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8 22:25: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1 10:26:07
zysy 发表于 2019-1-28 21:58
因为利益驱使和制度缺失,从所谓权威期刊到一般核心,都充满了腐败,反而普刊相对纯净些
腐败到处都有,有特权就会滋生腐败,“魏旭现象”不是仅存于权威或核心期刊,以版面费生存的普刊将有些腐败在某种程度上都“合法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1 10:33:05
xinchuzu 发表于 2019-1-28 22:25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何必做狗腿子喊口号呢?你给我说说,什么是特权,什么是腐败,两者有什么关系?哪一个官 ...
您言辞看上去激烈,实则是在为“魏旭现象”辩护,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魏旭现象”就不足为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1 10:35: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9 12:19:11
xiakedaoabc 发表于 2019-2-1 10:26
腐败到处都有,有特权就会滋生腐败,“魏旭现象”不是仅存于权威或核心期刊,以版面费生存的普刊将有些腐 ...
有特权就有腐败,感觉不太对。最主要的是,腐败者往往是用“公权”当“私权”。以公权谋私才导致“魏旭”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10 12:33:02
xinchuzu 发表于 2019-1-28 22:25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何必做狗腿子喊口号呢?你给我说说,什么是特权,什么是腐败,两者有什么关系?哪一个官 ...
     “魏旭现象”的出现跟高校体制有很大关系。高校去行政化口号提了多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高校的腐败程度也就不会比其他行政机构轻,例如西南林大校长蒋兆岗案,人大招生处的蔡荣生案,都是触目惊心。
      编辑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资源部门,主管部门在用人方面当特别慎重。据楼上反映,魏旭原本就曾是一个被罢黜的副院长,说明问题应该不少,或者说不小,还会继续安排在这个部门作为负责人,不是主管部门昏庸,就是别有用心。“魏旭现象”问题虽比不上蒋兆岗案和蔡荣生案,但对学术的危害程度一点都并不会比它们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13 23:51:23

再论编辑腐败如何看?——“翟天临门”的另一面

     这几天“翟天临门”在学术界引起较大轰动,由此牵扯出“论文抄袭问题”、“导师学术不端问题”、“学院利益勾连问题”等,这些问题确实都是大问题,值得关注。但大家在关注这个问题时出现了一个盲点,就是忽视了“编辑门”的“魏旭现象”问题。
     很多媒体都提到他有关“白鹿原”评论文章被检测出重复率40%以上,并由此指责他学术不端,这当然不为过。但却没人发现刊登这篇文章的杂志是否存在不妥。不知大家是否思考过,一篇如此作假的文章,这家杂志是如何通过的?是粗心工作不尽责?是没有跟知网合作无法检测?是编辑水平不够?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
    前几种理由说实在都很难交待过去,唯有后者容易让人揣测。如果杂志领导只有个人利益,只想到用“公权”换取“私利”,那么“魏旭现象”就不可避免。 可见“魏旭现象”真不是个例,只是这类“苍蝇”问题不太能引起人们注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14 14:49:59
sanjianke_zj 发表于 2019-2-13 23:51
这几天“翟天临门”在学术界引起较大轰动,由此牵扯出“论文抄袭问题”、“导师学术不端问题”、“学院 ...
从大众对翟天临的反映看,编辑问题成了不太为人们所关注的死角,“魏旭现象”频发就不足为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14 22:13:11
       从“翟天临门”投射的是“金钱”的威力,而“魏旭现象”反映的是“权力”的威力,两者既同又不同。
       同的是,都是用“资源”为自己捞取好处。不同的是,翟天临的“金钱”是自有的,而魏旭的“权力”是公有的。
       而两者又有相通之处,有用“金钱”换“权力”的——不过,“翟天临门”没发现这点;也有用“权力”换“金钱”的——“魏旭现象”不排除这种情况。
       可见,后者即“魏旭现象”问题更严重,因为后者将“公权”据为私有,再去捞取好处,属于“先盗窃”,再“进行不当交易”。而前者即“翟天临门”仅属于“不当交易”,只是世风日下,使得高校、杂志、老师在金钱面前有失斯文。
       不过,这两者对学术的危害程度是相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22 12:21:40
xieyuanke 发表于 2019-2-14 22:13
从“翟天临门”投射的是“金钱”的威力,而“魏旭现象”反映的是“权力”的威力,两者既同又不同。
...
他们都只是一些“小苍蝇”类,至于危害性很大,有些夸大其词了吧?“翟天临门”嘚瑟过头已自取其祸,“魏旭现象”如无收敛也终有麻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2-24 13:29:29
xuzhuzi 发表于 2019-2-22 12:21
他们都只是一些“小苍蝇”类,至于危害性很大,有些夸大其词了吧?“翟天临门”嘚瑟过头已自取其祸,“魏 ...
虽是“小苍蝇”,但危害性不可轻视。也不能因为可能会出现“祸由自取”,就放弃对这类行为的谴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3 23:39:44
     吉林杂志腐败早已有之。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报道,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通报批评了吉林的某些些杂志如《现代中小学教育》等期刊,称它们受经济利益驱使,以杂志版面作为创收手段,牟取钱财,严重损害高校期刊界的形象,腐蚀了编辑队伍,给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5 23:33:02
xuzhuzi 发表于 2019-3-3 23:39
吉林杂志腐败早已有之。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报道,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通报批评了吉林的某些些杂 ...
这也正说明“魏旭现象”早已成为社会痼疾,要铲除何其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14 21:49:48
sanjianke_zj 发表于 2019-3-5 23:33
这也正说明“魏旭现象”早已成为社会痼疾,要铲除何其艰难!
主要还是学术反腐力度不够。学术腐败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25 23:10:17
xiakedaoabc 发表于 2019-3-14 21:49
主要还是学术反腐力度不够。学术腐败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楼上似乎扯远了,这应该是典型的职务腐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25 23:19:08
博士生毕业需要论文,入职教师评职称需要论文,这种供不应求催生了各种杂志乱象,“魏旭现象”使大多数博士生们和年轻教师深受其害。
上海大学博士生起诉母校,可以说是道出了大多数博士生心中的苦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4-9 07:29:21
xiakedaoabc 发表于 2019-4-1 16:09
这次CSSCI已经出炉,《当代经济研究》也仍在CSSCI中,在近期的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复印排名也还凑合,这可跟 ...
CSSCI不排名,透着蹊跷。《当代》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综合指数排名并不理想,基本是垫底。不过,“魏旭现象”与《当代》排名并不直接关联。杂志腐败也不仅是《当代》一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4-11 09:33:52
xieyuanke 发表于 2019-4-9 07:29
CSSCI不排名,透着蹊跷。《当代》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综合指数排名并不理想,基本是垫底。不过,“魏旭现象 ...
怎么会没有关联?杂志领导腐败,刊物自然就上不了层次。学术腐败实际是重灾区,“魏旭现象”虽令人恶心,但也只是苍蝇类,不会受到监察部门重视,只不过是坑了杂志,苦了普通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4-20 20:02:51
xuzhuzi 发表于 2019-4-11 09:33
怎么会没有关联?杂志领导腐败,刊物自然就上不了层次。学术腐败实际是重灾区,“魏旭现象”虽令人恶心, ...
我意思不是要为“魏旭现象”反转。我意思是,不关联,一是, 杂志办得不好,除存在“魏旭现象”外,还有其他原因;二是,“魏旭现象”也不仅是腐败问题,还有他个人的学术不端等道德水准问题,这跟杂志好坏也并不直接关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0 11:21:51
楼主质疑魏旭任主编后的学术不端, 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魏旭任主编之前,仅凭三两文章就获正高职称,进而爬上主编之位,是否更值得质疑?魏任主编后疯狂灌水,应该是心虚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13 22:59:13
xuzhuzi 发表于 2019-5-10 11:21
楼主质疑魏旭任主编后的学术不端, 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魏旭任主编之前,仅凭三两文章就获正高职称,进而爬 ...
投机钻营者的本性是始终一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8-19 23:55:20
教育部对期刊腐败终于出手了!这次教育部对期刊腐败的界定是有史以来最为详细的,腐败分子最终将无疑遁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8 15:11:02
      请看:“观点|大学的官场逻辑:只要做了院校领导,学问一夜之间成老大(https://mp.weixin.qq.com/s/ozNFsSq0YsbnxY6Iioy2Tw)”,说的就是同一类问题。
     教育部早有明文规定,对学术腐败要严查。但就如楼主所言,这类腐败极为隐蔽,他们打的是插边球,钻的就是法律空子,要反这类腐,何其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0-10 10:53:06
管理部门装聋做耳,反腐自然就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0-17 08:16:25
投机专营者都是精通官场运作,都会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如清朝大奸臣和珅被乾隆视为知己,明朝大奸臣魏忠贤竟被朱由校赐“忠贤”之名,现在看来滑稽,其实历史无不如此啊。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个人权力过大,用人者另有所图,等等,多方面因素多会导致“魏旭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0-23 22:23:33
魏家这只阉狗贻害无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