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定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GDP长期保持超过7%高速增长,开始放缓,全球经济总需求都下降了。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市场预期被悲观情绪所笼罩,似乎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什么经济会突然出现这种复杂情况呢?仔细分析来看,是各种风险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的,简单总结一句话就是成本大幅上升了。本文着重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今后怎么办?
问题出在哪里?
1
全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
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的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全球四大经济体,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的货币政策都开始全面收紧, 1998年,中国M2余额为104498.5亿元,2018年11月末中国M2余额为1883200亿元(数据来源于央行),将近20年的时间,中国M2余额增长了近17倍,并且大量货币都集中投向了房地产行业,各种金融大水漫灌式的发货币时代结束了,金融风险已经累积到了必须治理,不治理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地步了。
2
人口红利结束
1978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的老龄化提前到来,2010年我国的人口红利已达巅峰,如今,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劳动力人口大幅减少,人口负债正在迅速累积,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2011年以前,我国GDP增速几乎均在10%左右,近年来增速却明显放缓,2018年目标增速仅为6.5%,与人口红利消失有很大关系。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开始全面出现,劳动力短缺,消费人口下降,创新能力下降,消费结构发生改变,社会养老成本大幅提高,养老金的代际抚养难以为继。
3
环保压力增大
过去四十年高速发展,采取的策略是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方式,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环境与生存,与民众追求美好生活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城市中大气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民众生活。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已经造成了巨大问题,赚一块钱,可能要付出十块钱的环境成本,未来如果恢复环境还有在付出更高的代价,环境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也对企业的增长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4
中美贸易战
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也就是长期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中美贸易顺差巨大,但中国出口商品普遍附加值很低,可替代性强;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这些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要的重要技术积累,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才能在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产业升级中占据领先地位。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目前中美之间分期较大,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两大经济体合作还是对抗将对全球经济走向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双方一定会找到共同点完善解决贸易争端。
今后怎么办?
1
稳定金融体系
当前最大金融风险是地方ZF和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的结构性风险以及经济增速逐渐下行所可能引发的债务偿还风险。地方ZF债务从严监管、流动性趋紧、金融去杠杆、市场利率上升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依靠高杠杆模式过度扩张的信用风险正在不断累积。稳定金融体系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中心。今后一个时期都将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机构结构性风险治理方面时刻保持关注。保持灵活的货币政策,通常来讲,经济越是发展,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越多,适度的通胀能在一定期间刺激经济的增长。
2
坚持创新驱动,技术升级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以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从厨具到汽车、航空航天、从基础原料矿产到精密机器的一切工业产品,成为国家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虽然部分低端制造业已经转移到越难,柬埔寨等国家,但是过去40年,已经初步完成了技术积累,具备了想高端装备制造升级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发挥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3
继续发力内需消费市场,消费升级
通过降低税收,增加民众可获得感,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引领消费升级。继续增加城市化人口,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吸引更多民众进入城市,促进“乡”到“城”的转变。充分挖掘消费需求,重新调整基尼系数结构,增强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持续投资和放开管理政策,尤其是增强教育投资,强化职业基础教育。全面放开医疗、养老领域,对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量医疗、养老需求,提升内在消费能力。
4
继续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了最大的总结就是开放是引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促进因素,继续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将中国经济各个环节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增强在全球价值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持续推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大量放开管制,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全产业链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融入,以开放促核心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