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2月15日下午,湖畔大学组织了一场名为“在湖边”的分享活动,原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携新书《重新理解创业》亮相,与亚朵酒店创始人王海军以及慕名而来的近百位创业者,开启了一场关于创业者该如何认知自我、如何复盘的深度交流。湖畔大学秘书长卢洋、湖畔大学顾问郑宇民作为观察员和点评嘉宾也参与了讨论与分享。
2个小时的碰撞与思辨,信息量很大。今天,我们先推出本次“在湖边”活动的上篇回顾,聚焦创业者应该如何认识自我。
学习失败是为了放下失败
周航开篇演讲:我是一个资历比较长的创业者,1994年开始创业,已经超过24年,比我生命中一半时间还要多。第一次创业跟哥哥一起办了一家电子音响公司,略有小成,但之后陷入迷茫,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从2004年到2010年有长达6年时间在学习,甚至出国呆了一段时间。
2010年回国开始第二段创业,创立了易到用车,一直到现在。我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恐惧与孤独,因为这个模式很新,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都没有人跟进竞争,你会不自觉地怀疑,是不是自己走错了,这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市场需求,模式到底对不对,就跟一个人走夜路的感觉一样。
到了2012年进入第二个阶段,突然一夜之间有了一百个打车APP,虽然各自领域不见得完全一样,但是完全是在同一个赛场和赛道上,我们经历了一个人类商业史上从未有过的前无古人般的惨烈竞争,整个行业烧掉了500亿人民币。在这样一个局部市场,几乎全部都烧在了营销和用户补贴上。在这个阶段,由于选择、判断等各种原因,使得我们从这个行业的开创者和领先者,逐渐陷入了被动,直到后来选择卖掉并退出;第三个阶段,2016年底、2017年初,我退出易到后,又开始进入了一个间歇期,又在考虑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好像回到了2004年一样。
这段经历也促使我开始反思,一个创业者到底该如何面对失败。
这就说到我写这本书的缘起,与湖畔大学有莫大的关系。最早给我提议写书的人是我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老师,但那时候我还不敢动笔,也不知道怎么写一本书,甚至怀疑我能不能非常真诚地去看待自己。
真正启动这件事是2017年1月,湖畔的学制是2+1,前面两年集中上课,最后一年是自主学习。所以,2017年初同学们商量最后一学年干什么时,大家提出要好好学习一下失败,我就开了个头,和同学们做了场有关易到案例的分享。
当时大家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学习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不要再跳进同样的坑里。当听到这样的声音时,我突然就像灵魂开窍了一样,顿悟了。从那一刻我就认识到,学习失败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失败,因为前面两段经历告诉我,尽管创业很久,还是会犯重复的错误,总是会犯新的错误,失败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学习失败的目的,是要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从而放下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是为了让自己以后走的更好。
那么,创业者到底该如何理解失败?
湖畔大学顾问郑宇民点评:
周航出了一本书讲述怎样去理解创业,把他自己关于创业的心得分享给大家,但周航也反复说,他不是立言,只是发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青年创业者绝对不要轻易立言,但是我们必须踊跃发言,青年创业者如果做一个固定的立言是很可怕的。
创业者一定要非常明白地理解失败,失败是成功的难产,尽管很痛苦,但是有可能会让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失败和成功是福祸相依的,连续的失败也许会创造出一个成功,连续的成功也许会归结为一个失败,所以不要轻言失败。
创业者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主持人:我相信在座的诸位可能从媒体上看到周航、王海军的名字,但你们并不了解这个人。所以我想请周航和海军用几个词来形容眼里的自己和眼里的对方?
王海军:我给自己写的是,江湖脸、文艺心。我是蒙古族的,看着很豪爽,但我做的亚朵(酒店)确实是一个比较文艺、细腻的事。我给周航写的是文艺脸、江湖心。很多人认为周航很文艺,未来可能想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一个学者,但他内心始终是有一种大开大合、波澜壮阔的,希望到更广阔或者更有冲击的环境中展现自己。
周航:我跟海军接触很多,很大程度上他还是了解我的。我对海军的评价差不多,但没有他这么生动。我对他的第一个评价是品味。说实话,我一直不敢确信亚朵酒店是他做的,因为亚朵酒店住着特别舒服,很多细节的设计都特别文艺,然后他五大三粗的,直到有次我带团队到天津的亚朵酒店现场学习,才确信是他做的。
2015年是海军最纠结的时候,四年过去了,我从他身上看到了那种成长过程的坚韧感。这种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创业者身上的那种最好的东西,是坚韧,是强势打不垮的那种坚韧劲儿。
我对自己的描述,第一个是理想。我觉得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创业的动力不是一个机会驱动的,更不是资源驱动的,而是希望能够解决问题,不是解决我的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第二个是洞见,我一直比较崇尚的一种人的状态是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些东西。我特别不喜欢跟别人达成共识,对于有共识的事情,我就不“感冒”。我对别人表示赞美是很不吝惜的,但是我对别人表示赞同是很吝惜的,所以我总是去追求看不见的东西,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见解、思辨。
主持人:你(周航)从2017年1月决定写这本书,一直到今年10月正式出版这本书,这个过程让你对自己的认识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周航:挺一言难尽的,对自我的发现还是很多的,比如说对领导力的认知。我过去已经给自己判“死刑”了,觉得自己太失败了,没有领导力,完全领导不了团队。所以,后来去做投资,因为我觉得投资不需要领导力,需要判断力就够了,个人判断力大于组织领导力。但是现在已经慢慢恢复了信心,我觉得我会拥有领导力的。
主持人:海军你在过去的这三年中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王海军:比较天翻地覆的变化吧。2013年初创业时,可能是站在骄傲之巅;2015年来湖畔大学时可能处于地狱之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但这几年,我觉得知识结构和见识都有了提升。
今天,我可能更愿意去认识不同类型的人,了解每个不一样的人,了解那种个体的合理性,再去了解创业可能碰到的很多事情的合理性;不管愿意认识、不愿意认识,我都愿意去了解、接触,这样可以让自己很多思考或者认识更全面一些。
创业者要学会“知己”,“知止”
主持人:我看周航在书中提到一个场景,说刚开始做易到用车的时候见过一个投资人,那个投资人跟航叔聊过几次,但始终没投资,一个原因是觉得这个事儿和人不太匹配。这件事想听周航来补充一下。
周航: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给人贴标签,因为贴标签很简单,然后我们在对创业者做判断的时候,也往往说这个人行不行,靠谱不靠谱,但我觉得不应该这么说。因为我觉得这个人在这件事上不见得很合适,但是你放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可能就很厉害,所以一个人应该放到合适的事情上去。
主持人:海军对这件事情怎么想?你的文艺心跟现在做的亚朵酒店这个事还是比较匹配的。
王海军:我创业前最喜欢的运动是跑车,开得特别快。为什么呢?后来我想了想,是因为工作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或者说刺激自己的地方,需要找个释放的地方;创业后,我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回到家里把茶室收拾的很好,喝杯茶,看看书,心静下来,因为平时已经非常波澜壮阔了。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人要跟自己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对话方式。其实很多问题你自己可能知道答案,或者知道大概有几种选择,让自己内心沉静下来,选择一个最对的选择。现在,我一般周末都会在家里呆个一天或者两天,读读书,然后想一想很多事,基本周一上班的时候很多东西的答案就非常清晰了。
我觉得这可能是我自己的一种提升或者解决方式,其实还是平衡的,因为人一定是需要动静两个东西,原来的工作和跑车也是动静的,今天的工作和喝茶也是动静,至少有个转化的感觉,一个人一定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平衡状态才是最长久的。
主持人:我特别想听你分享现在这个状态是怎么修炼的?
王海军:我之前听一个朋友聊了四个字,让我受益挺大的。第一个是“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知道我们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做成什么样的事,因为自己有些时候是不可改变的,这比知人更重要;
第二个是“知止”,知道你不做什么。人有时候一天天特别忙,因为欲望想法太多,但对于他做成这个事,其实并没有帮助,反而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我来说,目前的工作可能处理的比较淡然,没有很匆忙,可能把所有没有产生直接意义的事都推掉了。你把很多事放掉,更聚焦一些,可能会做得更加淡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