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284 0
2010-01-13
回顾二载,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但又不得不消弭危机的时代;展望廿年,我们面对的征程,是一个机遇微妙但又不能不抓住机遇的征程。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深化,由此引发的部分主要国家的经济危机仍未消退,全球经济陷入漫长的寒冬。然而,通过一年多的观察,我们注意到,尽管各国经济大幅缩水,但世界各国的军费几乎都在上升,全球军备竞赛再次显现,备战意图明显。军费的变动情况,与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并对后者发生重要的反作用。当面对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各国财政面临严重困难,然而各国军费开支不降反升,这透露出各国不安全感加重,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加,各国要么在通过扩大力量寻求自保,要么在加紧备战趁机寻求战略突破。不过,尽管上述发展态势令人担忧,却是200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规律: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伴随着战争甚至是世界级战争的爆发,因而也伴随着国家力量的消长和世界竞争格局的洗牌。战争作为治疗国内危机的一个速效药,不但能够转移国内矛盾视线,而且可以消化过剩产能,因此引得各国跃跃欲试(意欲挑起战争的军事强国和浑水摸鱼者不断挑衅,而战略守势方则加大自保力度)。
在国际经济领域,我们也注意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升级,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各国贸易战频仍,尤其是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已经相当严重,使中国已无退路,只有反击。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大衰退也正式宣告了我国依靠资源(包括劳动力)消耗的粗放、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可为继。华经纵横李大贵认为:人力资源的压榨性消耗(劳动和报酬的不等价交换)导致国内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加剧,社会矛盾凸显;能源的高消耗则导致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越发明显。偏低的劳动报酬所带来的国际竞争力使得企业消极对待技术和产业升级,从而造成低端产业尾大不掉,粗放型增长难以扭转,能源安全日益严重。30年来,我国GDP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而能源消耗基本也在同步增长。按此速度,到2030年,每年煤炭消耗将达到大约40亿吨,而我国煤炭产量将在约2027年达到峰值,且这一峰值只有27亿吨。目前我国每年碳排放量已占据世界第二,世界能源署预测2010年以后我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因此,继续依靠资源高消耗模式发展,我国能源供应将很快成为增长瓶颈,环境带来的危害也将使我们不堪重负。
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召开。尽管由于部分主要国家国内政治因素和短期内国家利益考虑的影响,各国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聊胜于无,它给我们指明了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预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的显现。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估计,如果我们要将温室气体浓度限制在450ppmCO2当量,那么到2030年,每年约需要将5500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技术。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2007年至2030年期间需要超过26万亿美元(IEA,2008),这些投资将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智能电网、CCS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
而在当今危机形势下,逐利资本大量闲置,如果ZF能够给低碳经济以正确引导,则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可安置大量闲置的冗余逐利资本,不但有利于减轻其对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泡沫压力,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同时促进经济健康复苏,减轻贸易摩擦,可谓一举多得。
华经纵横李大贵认为:
综上,我们既看到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又看到了走出危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发动战争,另一种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很显然,前者是之前资本主义国家惯常的解决方式之一,但它是与我国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背道而驰的(尽管我们不否认需要警惕战争威胁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能提振经济,因此必然应该成为我们走出危机的首选路径。
实际上,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技术,既是我国不得不抓住的机遇,又是我国不得不走的道路。目前我国煤炭1000米以浅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按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仅可以开采使用100年。而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可开采37年;石油可采储量只有38亿吨,可采年限仅20年。同时,一个新兴的产业链从形成到发展成熟一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我们大力研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刻不容缓。
华经纵横李大贵认为:
随着能源在经济竞争中的重要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发展阶段不断向前推进,加之我国缺油、少气、富煤,今后的竞争既不是劳动力的竞争,又不是石油的竞争,而将是碳效率的竞争。谁在碳效率的竞争中占据高地,谁就将在下一轮经济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由此延伸到国际竞争,我国只有在低碳经济方面实现赶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历史使命才能顺利得以实现。
不过,尽管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部分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此,今后二十年,我国能否在低碳经济领域实现科学技术的大突破和持续性进步,能否摆脱发达国家在低碳领域的优势技术掌控,从而引领一个低碳科技革命,是决定我国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型,走向和平崛起之路的关键。
本文来自:中国定制报告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