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美国政府8日逮捕了3日违规进入纽瓦克国际机场安全区域并导致一航站楼关闭数小时的中国男子蒋海松(音译)。
美国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口当局说,这名28岁的男子是8日晚在家中被捕的。
据美国媒体报道,蒋是一名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中国学生,目前正攻读生物科技的博士后学位。蒋的室友称,他越线亲吻的女子是他的女朋友,同样来自中国。
机场监控录像显示,1月3日一名男子在负责看管隔离区的安全人员暂时离开时,从隔离带下方钻入已安检乘客区域与一名女子拥抱亲吻,然后手挽手走出摄像头监控区域。
事件发生后,纽瓦克国际机场因安全原因关闭C航站楼大约6小时,导致数以千计乘客重新接受安检,航班延误。
蒋海松是一名就读于美国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博士,今年5月就要毕业。1月11日他曾致电纽约中国驻美国领馆,领馆工作人员对中国日报记者说,领馆向蒋海松提供领事保护,并向他提供辩护律师名单,目前蒋海松正在挑选名单中的辩护律师。
领馆工作人员称领馆将会对此事保持高度关注。
乔杉:最牛一吻 美丽误会不妨宽容
美国当地时间8日,美国警方逮捕了在数天前违规进入美国新泽西纽瓦克国际机场安全区,和女友吻别的一名中国籍男子,当时这起“吻别事件”导致机场关闭6小时之久,数千乘客重新安检。(1月10日《新闻晚报》)
众多网友认为这暴露出了中国人的丑。这一态度充分体现国人对道德的完美追求,但我依然以为,这一吻可谓“最牛一吻”,对此不妨持宽容态度。
爱应该是可以划破时间空间的,那种浓浓的爱,难道不应该让我们感动吗?至于说,美国相关部门严阵以待,那是出于对工作的认真。这种认真的态度值得肯定,其目的是为了让机场在有序的情境下运行,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利益。但就当事人而言,那种爱,却应该让我们感动。
当然,我们可以说,该男子对美国法律不了解,对于基本的安全不重视。但我相信,还是有许多人为该男子的爱而折腰的,而且许多人应该知道,对于这些所谓常识,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我们更应该秉着宽容的心,充分认识到,这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虽然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基本的礼仪,都能有基本道德准则,但是这种礼仪、道德是建立在宣传的基础上的。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做好宣传,对每一种个性宽容以待,难能可贵,弥足珍贵。
和静钧:中国博士生何以“吻瘫”美国机场
中国博士生“吻瘫”美国机场之际,正是美国经历圣诞恐怖炸机未遂事件之后,美国重新对其机场安全系统进行评估、强化机场反恐措施之时,颇有“草木皆兵”之态势。美国2009年版的《国家情报战略》呼应美国新政府从反恐战场中抽身而退的愿望,在报告中删掉了“反恐战争”一词,但随着圣诞炸机未遂事件调查的深入,美国发现其面临恐怖袭击的危险并不比“9·11”事件之时少,也发现其安全和情报系统也不比“9·11”事件之后所采取的系统更灵敏。奥巴马在夏威夷的连续讲话表明,美国已经重新强化了安全措施,以确保其国家不受恐怖分子的袭击。
因此,美国机场一旦发现有人非法闯入安全区,就作出了最坏的估计和最强烈的反应。从这个角度看,“吻瘫”机场者,不是这位中国博士生,而是美国机场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戒心。
另一方面,虽然这起非法侵入案,已经证实不是恐怖袭击,而是一名受过最高层次教育的留学生,不遵守法律,趁值守人员离岗,居然不顾后果地进入安全区,只求一吻其女友。这般自私行为的发生,实在令中国在外留学的莘莘学子们蒙羞。
先不说“吻别”这类外来文化与东方传统的含蓄文化是多么格格不入,即便是以“吻文化”为荣的老外们,也非常注重“吻在何时,吻在何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生的作为,令人再次关注中国受教育者的“素质”问题。
这次机场事件是一面镜子,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从这位博士生身上,其实可以看到中国许多人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公众场所喧哗、抽烟,不排队,爱占便宜,不守规则,自以为是等。“公德心”的缺失,就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侵权文明史”。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侵权文明给每一个公民赋予了“照顾他人”的义务,行事之前都会充分考虑到他个人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带来伤害。我们注意到,机场被关闭6小时,乘客又要重新安检,一系列的“折腾”,居然没有出现乘客因延误航程而“罢乘”、“要说法”等集体聚集事件。很难想象,这类反恐措施若在国内执行,会有多少尴尬发生?